学术投稿

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陈鹏;王殿华;雷伟亚;沈志强

关键词:灯盏乙素, 血栓形成, 血小板, 聚集
摘要: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 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 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 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选取图像质量1级的22例患者的左冠脉主干(left main,LM),左冠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冠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右冠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共计8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88支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显示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假阴性率13.3%.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阳性预测率为6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假阴性率1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相比,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局部中度以上或弥漫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差异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χ2=2.85,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尤其是有临床意义的病变(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作者:杨晓;柴汝昌;苏云杉;牛云;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PCR(Three-star)法在中国昆明汉族人群中,对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即DN0组7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即DN1组5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即DN2组65例)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N组(DN1+DN2)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DN0组(P<0.05),DN1和DN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p22phox基因C242T多态性与DN相关.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p22phox基因242T阳性基因型可能与DN相关.

    作者:杨斯韬;刘华;王玉明;宋滇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定量削痂和大张自体皮覆盖修复手部深Ⅱ度烧伤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动力取皮机定量削痂并覆盖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Ⅱ度烧伤的方法.方法 本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共用此方法治疗1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的148只手.伤后2~72 h手术.根据临床创面判断的深度定量削痂,将动力取皮机固定在0.012 inc、0.016 inc或0.02 inc(0.3 mm、0.4 mm或0.5 mm)的刻度上,削去坏死组织,确切保留基本正常组织.并依据保留下组织的情况将其分为Ⅰ类,真皮深层基本完好并有点状乳头层残留;Ⅱ类,真皮部分网状层存在伴有脂肪珠;Ⅲ类,完整的皮下脂肪存在并伴有毛囊等附属结构.然后分别使用大张表皮、大张韧厚皮、大张中厚皮移植覆盖.结果 1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的148只手,削痂部位移植大张表皮的68只手及移植大张韧厚皮、大张中厚皮的80只手皮片存活良好,外形平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图1~3).痂皮厚度调查发现平均厚度0.4~0.8 mm,与设定的动力刀刻度基本一致,组织学检测发现此种状态下表皮、真皮的厚度大于正常状态下真皮厚度的2倍左右.结论 依据烧伤后皮肤增加了的厚度定量削除坏死组织,并依据保留组织的完好程度采用不同厚度的自体覆盖物可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萍;朱志祥;王峰;陈万安;张力勇;杨维琦;张悦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病毒性脑炎33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在基层医院缺乏病原学特异性的检查,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如不尽早诊治,将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33例,目的在于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作者:丁莉;王丽清;张洪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与μ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和μ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13例海洛因依赖者和214名正常对照μ阿片受体基因.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之间的上述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μ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无关联.

    作者:杜舟;徐振波;刘佳;张杰;林勇;陈晓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评价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病人10例,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10例,共计2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化疗前后Ki-67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口腔癌中Ki-67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其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诱导化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术前诱导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春;武斌;温玉明;王晓毅;李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或称顽固性高血压,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措施持续3个月以上,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本文将10例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梁梅;郝应禄;李晓霞;潘云席;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GF-β1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在膀胱癌Ⅳ级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膀胱癌Ⅰ、Ⅱ、Ⅲ级及正常膀胱粘膜组织(P<0.05).表浅性膀胱癌(Ta~T1期)与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中TGF-β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的高水平表达是高度恶性表型膀胱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关系不大.

    作者:刘立伟;李泽惠;王芳;郭萍;张华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雀嘴茶急性毒性、病理学及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摘要)

    目的 观察云南广泛使用的雀嘴茶[lyonia ovalifolia(W.)drude]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病理变化,以及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为雀嘴茶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菊;胡炜彦;张荣平;邹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 I A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和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9例海洛因依赖者和109名正常对照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 A多态性.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和对照组之间的上述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 I 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无关联.

    作者:徐振波;徐丹;张杰;林勇;陈晓刚;陈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桂芪生脉饮对免疫抑制大鼠呼吸道及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桂芪生脉饮对免疫抑制大鼠呼吸道及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250~280 g)随机分成5组(n=6只),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与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免疫抑制组肌注氢化可的松,药物治疗组给予氢化可的松和不同剂量的桂芪生脉饮灌胃14 d后,检测大鼠呼吸道及全身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桂芪生脉饮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清凝集素水平(P<0.01),增强免疫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ψ)和肺泡巨噬细胞(AM)吞噬率(P<0.05),增加免疫抑制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P<0.05)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P<0.05);对大鼠脏器指数等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桂芪生脉饮能增强免疫抑制大鼠呼吸道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

    作者:许琰;熊磊;张愉;赵毅涛;施明;戴书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周期性内斜视1例报道

    周期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斜视,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梅;李兰;李云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EC-SOD肝素结合区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摘要)

    目的 探讨西南汉族人群中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肝素结合区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这种多态性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临床表型的影响.

    作者:魏明霞;戴路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家长育儿知识水平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家长育儿知识水平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42 d足龄体检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44例)与对照组(150例),对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和使用中国版贝利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验(CDCC量表),实验组定期对家长进行婴幼儿育儿知识辅导讲座.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身长和体重发育等级、智力发育指数(MD1)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1)比对照组高(P<0.05);常见疾病患病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提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可促进婴幼儿健康.

    作者:王美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瘢痕治疗现状

    伤口愈合后瘢痕的形成与增生,一直困扰着人们,是整形美容外科急需解决的难题.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内因,形成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和胶原纤维沉积,但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未从根本上解决防治瘢痕的问题.现对瘢痕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蒿甲醚体外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蒿甲醚体外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哗盐(简称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蒿甲醚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胃腺癌SGC-7901细胞诱导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蒿甲醚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检测和TUNEL检测,分析蒿甲醚对SCC-790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的情况.

    作者:晁宏图;王熙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受体反应性的影响及机制

    丙泊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综述了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各类受体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魏辉明;李棋;于涛;麻伟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昆明山海棠治疗耳胆脂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昆明山海棠对耳胆脂瘤动物模型治疗后,进行TGF-β1、C-FOS在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的研究,探讨昆明山海棠在局部治疗耳胆脂瘤方面的价值及应用原理.方法 制作耳胆脂瘤动物模型,以氯霉素、昆明山海棠、生理盐水制剂,进行局部对照治疗,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C-FOS分别在以上3组动物模型胆脂瘤上皮中、17例对照健康耳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应用昆明山海棠、氯霉素局部治疗后的动物模型,其耳胆脂瘤C-FO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F=7.293,P<0.05),而仅有昆明山海棠制剂使其TGF-β1表达增强(F=5.789,P<0.05),同时也发现生理盐水对TGF-β1、C-FOS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即刻早期基因C-FOS在胆脂瘤中表达显著增强,并与胆脂瘤侵袭能力的高低相关.而TGF-β1名为生长抑制多态因子,当在胆脂瘤中高表达使其抑制细胞生长,使胆脂瘤的高增殖处于可控制状态.提示应用昆明山海棠制剂通过细胞因子作用于耳胆脂瘤动物模型,可达到治疗胆脂瘤的目的.

    作者:汤勇;展鸿谋;卿晨;张林;金树珍;杨一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定位、B超定位、盲穿三种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建立16 F经皮肾通道,使用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灌注泵冲洗进行手术.结果 造瘘后手术时间15~110 min,平均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L,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100%.平均住院9 d,术后平均住院3.5 d.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确切,具有诸多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毅刚;柯昌兴;杨德林;王剑松;丁明霞;刘靖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ICR小鼠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剖杀,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 经SIEA免疫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3.25%,34.75%(P<5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47.76%(P<0.05);肝组织内虫卵总数下降,每雌肝卵减少率为41.83%(P<0.05);每雌成熟虫卵减少率为54.37%(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可望作为血吸虫抗病疫苗候选抗原.

    作者:李翠英;李飞;贾雪梅;王红;陈连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