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榕;阮芳;蒋巧兰;马强;戴霞
腹股沟皮肤大面积缺失伴严重感染并股动脉外露的临床处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1],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发生血流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9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该类复杂创面患者,经伤口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灯彬;宁倩;王瑞珍;宁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护理文书是医疗护理活动中重要的法律依据,护理文书有着重要的举证作用.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1].我院通过对护理文书的检查,寻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制订出一系列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在护理病历管理中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耳鸣是耳科学的一大难题,耳鸣可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睡眠不佳、注意难以集中、心烦等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又可加重耳鸣,互为因果,可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苦恼,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耳鸣患者做出心理学的评价,对心理障碍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介绍了回忆疗法及相关概念,阐述了痴呆的新概念和临床症状,总结了回忆疗法的研究进展,并给国内学者提出应用回忆疗法进行痴呆干预的问题和展望,旨在控制和改善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治疗,减轻家庭及照顾者负担.
作者:刘祚燕;胡秀英;龙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1案例患者,男性,55岁.患糖尿病8年,间断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1年前出现手足麻木,未予特殊治疗.3周前左足底碰伤,自行换药后溃烂,来就诊.就诊时,左足局部肿胀,左足底第一跖骨头处见3 cm×4 cm溃疡,深达肌层,表面覆有脓液,有恶臭,周围皮肤暗黑.患者双足呈爪形足,双下肢痛觉、触觉减弱,下肢皮肤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彩超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双侧足背动脉变细.
作者:王君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医院及家庭双重督导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专职护士继续对患者及家属提供追踪管理及指导服务.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不定期电话咨询.6个月末两组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分析,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家庭医院双重督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榕;阮芳;蒋巧兰;马强;戴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更好地解决护士短缺的问题,我国开展了全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多中心研究.多中心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实施前要制定科研计划、准备研究工具,进行实验和科研培训;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质量的监控,做好指引和沟通,还需要对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对资料的使用进行协商.
作者:刘可;尤黎明;陈少贤;朱晓雯;张利峰;郑晶;卜秀青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溶栓疗法的开展以及各医院逐步建立的绿色通道,其病死率也逐年下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研究表明[1],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用rt-PA,使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明显优于尿激酶及链激酶.我们对35例AMI患者在急诊ICU开始了早期rt-PA溶栓加扩冠、抗凝等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1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运动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改变阶段较高(P<0.01),运动频率及运动持续时间亦较对照组高(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 阶段性改变模式对促进高血压患者运动有效,运动干预后血压下降明显.
作者:陈小芳;汪国成;薛小玲;曾宇谷;俞浩;李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抚触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给予抚触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前后测评;患者人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定时测血压、脉率.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焦虑分值均较高,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观察组患者血压稳定,对照组患者血压有增高现象.结论 抚触可有效减轻剖宫产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作者:易红;唐翠明;练敏;陈海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所致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167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病人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167例患者中2例术中发生Ⅲ°AVB放弃介入治疗,4例术后出现Ⅲ°AVB,经小剂量激素治疗一周后恢复窦性心律,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介入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Ⅲ°AVB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术中和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力争早发现早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作者:靳秀;梁首勤;刘煜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及已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相关理论知识的实习护生,分别掌握静脉导管正压封管技术的情况,提高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方法 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分别进行模拟静脉正压封管操作,注射器针头与留置针肝素帽分离时在留置针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对操作不合格的护士及护生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后,再继续试验每人操作5次.结果 第一次试验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封管合格率明显较实习护士高(P<0.05),经现场点评指导后,第5次试验结果显示,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两组相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通过训练并现场进行评价指导,可提高对静脉导管正压封管的合格率.
作者:李柳英;徐映君;曾漫瑜;潘风华;钟华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合理调整药物的输注顺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4月置入PICC并输注静脉营养液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查阅ICU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合理调整输液顺序、对未知是否有配伍的药物输注之间用10~20ml生理盐水冲管等方法,观察输注静脉营养液对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并将2007年12月~2010年4月置入PICC并输注静脉营养液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7d内、7~30 d、31~60 d PICC堵管率.结果 观察组7d后PICC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通路、对未知是否有配伍的药物之间用10~20 ml生理盐水冲管等方法,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7d以后的堵管发生率.
作者:吴娟;许慧芬;单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其他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配合与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应用光动力疗法,对18例19眼选择性作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血栓形成.结果 使新生血管闭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不造成损伤,且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小,它能够抑制疾病发展.结论 PTD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昊端华;喻青;韩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肺部急性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人久病体衰、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并发肺部急性感染.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寒冷、低气压,并发肺部感染时缺氧症状明显,病死率高.我们对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了相应的物理因子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静;段青梅;索南才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生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表现为快速进行性的皮肤斑丘疹和疱疹,而后发展为皮肤黏膜溃疡及脱落[1].SJS还可伴有发热,以及心、肝、肾的损害,甚至影响呼吸及消化系统.SJS的致死率分别高达10%,而且SJS的后遗症也非常严重,特别是视觉的损害,可以影响30%~70%的存活者[2].在亚洲国家,SJS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年8/100万.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SJS,例如药物、感染、疫苗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特别是抗癫痫药物是我国引起SJS的主要原因[2].
作者:李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医疗微创新技术,是当前辅助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1].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9月,采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12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骆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损伤继发癫痫及临床下痫样放电进行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对31例继发性癫痫及临床下痫样放电患儿行高压氧治疗,针对存在癫痫的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结果 31例患儿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小发作3例,及时处理后未出现任何意外,安全率达100%.结论 对脑损伤继发癫痫或及临床下痫样放电婴幼儿实施风险管理,行高压氧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张雁;黄高贵;刘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6例下咽癌术后咽瘘患者的进食护理体会.方法 进食前心理疏导、食物的准备、进食前环境的准备;进食时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吞咽时按压气道或采用声门上吞咽法;进食后观察瘘口局部组织情况和及时处理等.结果 本组6例患者未发生与进食相关并发症如肺炎、营养不良等,1例经术后10d内愈合,2例瘘口在4周内愈合,2例瘘口在4~6周愈合,1例未愈合者因组织切除过多缝合张力过大,瘘口难于愈合,经三次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做好咽瘘患者的进食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进食及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云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电话督导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初次注射胰岛素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血糖控制平稳出院前统一由专人培训至能独立掌握胰岛素注射操作方法、部位选择、胰岛素保管等技能.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督导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完成标准治疗疗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给予不定期电话随访及指导.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保存、部位轮换、排气、摇匀、拔针方法、剂量调整等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反应少;三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话督导在保证老年患者家居胰岛素规则治疗的同时,又可随时了解患者家居治疗的依从性,操作方便、简单,可减少老年患者往返医院的不便,是一条可行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居治疗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媛;王慧敏;曾玉萍;陶雪斌;牟晓颖;董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