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耳前木质异物长期误诊1例

姜华;董庆汉;杨丽苹

关键词:头面部伤, 异物, 误诊
摘要:患者男性,38岁,农民.1999年12月30日因车祸致头面部受伤.当时患者摔出车外,头面部撞在树桩及地面上,出现短暂昏迷约5min,感头昏头痛,恶心欲吐,右耳部流血等.当即被送到通海县人民医院诊治,具体经过不祥.2d后因症状无好转于2000年1月1日转入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查,神情合作,对管切题,肢体活动正常,元颅内高压征.右耳屏前皮肤有一长1.2om伤口,周围皮肤肿胀,略红,创口内有肉芽样组织,挤压可见徽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外耳道前壁隆起,较硬,触压痛明显,耳道内少许血痴,鼓膜不能窥见.行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见右侧腮腺区后上方低回声区,考虑炎症.诊断为“右耳部外伤并感紧(累及腮腺)”.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痛证的临床一得

    痛证为临床所常见.大致包括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胁痛、腰痛、四肢痛等.临床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治疗以消除疼痛为目的.其不包括其它疾病中出现的疼痛表现,如咳嗽中的胸痛、泄泻痢疾中的腹痛,伤寒中的头痛身痛,热性病中的咽痛等.中医对痛证有一个基本概念“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不通”是指机体的气血在某种因素作用下,运行障碍,产生郁滞、冲逆,瘀滞等病变,因而形成内脏、器官或肢体局部的疼痛.对痛证的治疗,历代均以“通”为原则辩证施治.根据临床观察,在诊治痛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辩证上全身情况的八纲辩证与痛证局部上表现的不一致性[1];二是治疗时疼痛消除缓慢,病人痛苦较大.本文的通过复习文献资料,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得到的体会.

    作者:杜世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注射维生素C导致过敏反应1例

    郑某某:女,27岁.2000年2月28日由于卵巢肿瘤收住院.在完善各项检查后,于3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医嘱给0.9%生理盐水500ml、氨苄青毒素5g静滴60滴/min,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K130mg、维生素C3g静滴60滴/min,5%葡萄糖500ml、甲硝唑1.83g静滴60滴/min.

    作者:景秀萍;唐秀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甲氰咪呱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胃出血常见病因,病情危重,需及时进行抗酸、保护胃粘膜综合治疗,近几年,我们选用甲氰味胍治疗胃出血患者38例,止血作用明显,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发病前饮酒23例,其它诱因如药物(阿司匹林类、抗生素类)、肺心病,使用激素后并发9例,无诱因3例.呕血量为100~600毫升,解黑大便17例,量为300~1000克.腹痛19例,上腹部及剑突下有压痛32例,有肌卫体征4例,肠鸣音多活跃.

    作者:陈一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新形势下我院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各个领城内表现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作为科技期刊类的高校学报,如何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学报界广为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本院学报现状,结合沿海考察情况对本院学报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认为只有加大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力度,才能获得动力和生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否则,步伐缓慢,终有被淘汰之险.期刊工作者要有改革的紧迫感.

    作者:蒋康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统计软件包SPSS应用简介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统计软件包SPSS在医学统计中的简单应用,指出计算机在分析处理数据的巨大优势,对医药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胼胝体梗塞2例报告

    我院近1年收治2例经MRI证实的胼胝体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58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h入院,既往诊为“高血压病”5a.体查:血压125/85mmHg,神志清,定向力完整,记忆、理解、计算、判断力正常.颅神经(-),左侧上肢肌力V-度,左下肢肌力Ⅳ-度,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入院后1d查头颅CT未发现异常.左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人院2d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Ⅲ度,查头颅MRI示:右侧胼胝体膝部、体部梗塞.诊断为:①胼胝体梗塞,②原发性高血压Ⅲ期.给速避凝、灯盏花素针等治疗,住院33d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V度出院.

    作者:代晓蓉;李明;魏青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糖尿病并金葡菌化脓性肌炎1例报导

    患者男,46岁,因烦渴多饮多尿1月,右上臂双小腿肌肉肿痛6d于1998年11月4日人院.患者人院前1mo出现烦渴多饮,每天饮水16磅,多尿,每天尿量约5000ml,无明显多食及消瘦,病后未治疗.6d前出现右上臂外侧,双小腿内外侧多处肌肉疼痛,局部肿胀发红,肢体活动时疼痛加剧.病史中无寒颤高热,关节红肿,肌肉萎缩肌无力症状.

    作者:王昆兰;沙敏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大网膜包绕食管胃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附30例报告

    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症,提高食管癌治愈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我们自1990年6月至1999年12月对3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患者采用自体大网膜包绕吻合口,预防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王俊东;王福;李庄;李爱民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主动脉夹层4例诊治体会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血管急症之一.由于发病急剧,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迄今仍有相当病例因漏、误诊而死亡.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4例主动脉夹层,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唐思举;赵文胜;钟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双胆囊结石1例

    某患者:男,6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月余入院.既往无类似发作史.体检:心肺无异常.右上腹深压痛,Murphy征阳性.肝胆脾未及.B超示:多发性胆囊结石、胆囊肿大.血常规,肝肾功血生化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术中见肝脏正常,胆囊周围粘连;分开粘连,见胆囊变异,呈双胆囊,上下重叠有间隔,其中一个约10.0cm×6.0cm×4.0cm;另一个约6.0cm×4.0cm×3.0cm.解剖胆囊三角,见两胆囊各有一胆囊管注入胆总管,胆总管直径约0.8cm.顺行切除胆囊.术后解剖两胆囊均见多枚结石,其中大胆囊为白胆汁,小胆囊为胆汁.术后病理诊断:双胆囊、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后患者顺利恢复出院.

    作者:王春泉;朱崇惠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肺结核1例

    患者,男,16岁,学生.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20余d收住院,伴尿量减少,每日尿量400~800ml,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盗汗、咳嗽.人院查体:T36.8℃,P60次/min,R18次/min,BP120/80nnHg.颜面浮肿,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一).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轻度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尿Rt:PRO》300mg/dl,粗颗粒管型1~2个/Hp,细颗粒管型0~1个/Hp;24h尿蛋白定量14.3克.肝功:ALT22[IU]/L、TP30.2g/L、ALB15.1g/l.血脂:ChO8.66mmol/L、TG3.46mmol/L.肾功:BUN7.7mmol/L、Cr43umol/L、UA457umol/L.B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减低.

    作者:杨崇猛;魏威;晋促宁;童宗武;杨芳;蒋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计算机在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计算机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四年来我室计算机生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及体会.结果:计算机应用于生理实验缩短了实验时间,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并获得了理想的实验曲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论:计算机应用于生理实验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做到一机多用,尤其是提高了实验效率.

    作者:周萍;吴建新;钮荣祥;黄秀琼;李耀华;秦燕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民族地区公共外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1 时代对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的多媒体网络工程突飞猛进,世界目新月异,知识创造周期和更新周期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以往耳听的“世界真小”变成了切肤的感受.人们不再怀疑同一个病人或同一个难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由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诊断或帮助提出解决难题的方案.在我国人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普遍惊呼“外语实在太重要了!可是我的外语太差了,怎么办?”

    作者:何录江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Graves病伴发Evans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3972.因多食、易饥、乏力la余,加重伴心悸、气促1w于2000年11月29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巩腊黄染,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双手细震颤,心率110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余(一).ECG:窦性心动过速.B超: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功能测定:FT,53.2pmol/L,FT482.5pmol/L, TT3、TT4、rT3、TGab、TMab均升高.血液检验:WBC3.1×109/L,RBC2.09×1012/2,Hb54g/L, PLt39×109/L,Ret0.031.肝功:TB133umol/L,DB1O@lumol/Lo coomh'sTest(-),Ham'sTest(-)RousTest(-),ANA(-).

    作者:何丽娟;李永萍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及其在不孕症中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目的:概述解脲脲原体感染在不孕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作者查阅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12篇,结果:解脲脲原体对生殖系统的炎性作用及其所致的男性生殖系统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或女性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是不孕症发生的可能机制.结论:该结果有可能为解脲脲原体所致的不孕症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申元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1例

    患者,男,63岁,因心悸,气促,双下肢浮肿2mo于1999年7月12日收住昆医附一院心内科.人院后经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相对'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Ⅲ~Ⅳ级”.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心衰控制不满意而作心脏起搏治疗.于7月28日行双室右房三腔起搏器安装术,起搏器型号为DDD,intermedics Inc 294-03,起搏A-V间期160ms.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Ⅰ°房室传导阻滞(AVB).,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径43.3mm,左室舒张末径84mm,右房径50.7mm,右室径30.9mm,EF26%,Fs12%.术后1mo监测起搏器功能正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改善,Ⅰ°AVB消失.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房径缩小为35mm,左室舒张末径缩小为78mm,右房径缩小为42mm,右室径缩小为25mm,EF上升为36%,Fs升为22%.胸片前后对比心脏有缩小.随访至今未发现异常情况.

    作者:左家祥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3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7年至2000年共收治3例,术前均误诊为胃肠道疾病.为提高诊断水平,避免延误诊治,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17岁.因发热、腹痛伴右下腹包块半月入院.当地医院诊为阑尾周围脓肿,静滴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一周无好转.入院检查:体温38.2℃,右下腹触及一直径约8cm包块,轻压痛,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6g/L,白细胞8.4×10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27.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回盲部恶性淋巴瘤累及浆膜及肠系膜淋巴结.

    作者:施荣杰;王静蓉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可乐必妥与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可乐必妥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可乐必妥治疗组50例,罗红霉素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6%.结论:可乐必妥和罗红霉素是呼吸道感染患者较理想、方便的口服药.

    作者:李树明;刘亮平;何连福;竺越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静滴双黄连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51岁,因发热、咳嗽5d而于2000年9月19日入院.发病后无腹痛,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人院体查:T37.5℃、BP100/60mmHg,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各种辅助检查均正常.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双黄连60mg/(kg.d)加入10%G. S静滴,浓度《1.2%,静滴约100ml后,全身皮肤搔痒,全腹剧痛,继之意识丧失.

    作者:杨光筠;罗杰文;张云萍;戚永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是对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在过去30余年中,人们对心脏停搏的流行痛学,CPR中的血液动力学及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作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少研究成果已用于临床,使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近几年又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笔者将其用于临床实践中,收益不小,现总结综述如下,以期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应用.

    作者:赵志坚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大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