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卫华;王建民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w妊娠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84例孕10~16w要求终止妊娠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药流.结果:药流有效率达100%,完全流产率77.17%,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w妊娠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进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者,女,18岁,农民.因低热、咳嗽、乏力、盗汗20余d,加重伴呼吸困难5d,于2000年11月10日疑为“Ⅲ型肺结核活动期”收入我科住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8.4℃,P162次/min,R78次/min,BP80/50mmHg,由他人送入病房,被动体位,能对答,气喘貌,呼吸急促,口唇、肢端轻度发绀,口唇干燥,呼吸三凹征(+),四肢湿冷,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及肺尖均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界不大,HR16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水征阴性.
作者:杨智彬;李安稳;刘妹惠;缪新权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工作内容(简称WHO、ADR报告制度),并在瑞典设WHO、ADR监察中心,据统计到1993年该中心成员国已有38个.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在全国普及、开展.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大、中型医院相继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组织,不少单位也正在着手准备开展此项工作.笔者所在地区也几乎处于空白,故就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开展谈一些探讨性的看法.
作者:刘云丽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概述解脲脲原体感染在不孕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作者查阅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12篇,结果:解脲脲原体对生殖系统的炎性作用及其所致的男性生殖系统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或女性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是不孕症发生的可能机制.结论:该结果有可能为解脲脲原体所致的不孕症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申元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探讨与此相关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的问题,主要内容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培养方法上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章后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作者:张华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我院近1年收治2例经MRI证实的胼胝体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58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h入院,既往诊为“高血压病”5a.体查:血压125/85mmHg,神志清,定向力完整,记忆、理解、计算、判断力正常.颅神经(-),左侧上肢肌力V-度,左下肢肌力Ⅳ-度,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入院后1d查头颅CT未发现异常.左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人院2d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Ⅲ度,查头颅MRI示:右侧胼胝体膝部、体部梗塞.诊断为:①胼胝体梗塞,②原发性高血压Ⅲ期.给速避凝、灯盏花素针等治疗,住院33d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V度出院.
作者:代晓蓉;李明;魏青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5年5月至1999年4月间确诊的51例IBS.结果:腹泻型占33.33%,便秘腹泻交替型占33.33%.便秘型占27.46%,腹痛型占5.88%,治愈好转率88.24%,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疗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鉴别;心痛定及谷维素治疗IBS疗效较好.
作者:岳发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者男,51岁,因发热、咳嗽5d而于2000年9月19日入院.发病后无腹痛,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人院体查:T37.5℃、BP100/60mmHg,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各种辅助检查均正常.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双黄连60mg/(kg.d)加入10%G. S静滴,浓度《1.2%,静滴约100ml后,全身皮肤搔痒,全腹剧痛,继之意识丧失.
作者:杨光筠;罗杰文;张云萍;戚永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本文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赵湘;辛卫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警示患者或家属及医务人员勿将虫咬性皮炎误认为高蛋白过敏而忌食高蛋白饮食,引致营养不良.方法:对149例虫咬性皮炎患者门诊诊治作总结.结果:误诊患者忌食蛋白饮食,皮疹仍呈现,但灭虫处理后皮疹未见新发.结论:不能轻易将虫咬性皮炎诊断为高蛋白过敏,而致不良后果.
作者:张存清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加强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学的重要改革举措,而实验教学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在观念上、设备上等都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作者:徐立;赵媛;栾玉来;高正蕊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经济变革,这种变革也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毕业生走人人才市场、参与人才竞争的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明显增强,择业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多数毕业生已能改变过去“等”、“靠”的就业观念,依托市场需要,主动寻找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那么在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科学地为就业做准备,如何有效地推销自己,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等等问题就成了当今大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行总结、谈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
作者:柴世学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在网络环境下,复制权作为著作权人一项基本的权利在不断扩张,若任其发展将会妨碍社会公众对信息的获取,束缚科技文化的发展.作者对网络环境下复制权合理限制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和立法完善进行了论证,并指出当务之急是使我国的著作权制度与国际条约接轨,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时代需求.
作者:杨冠锋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因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被患者忽视,一且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使得到较好的治疗,常已造成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肾功能衰竭、骨外形的改变).给患者造成巨大的损害,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范一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观察安定对依托咪酯的用量、苏醒时间及肌震颤程度的影响.方法:3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给安定0.1mg/kg,二组给安定0.2mg/kg,三组给安定0.3mg/kg.静注安定后给依托咪酯至入睡,记录依托咪酯用量、苏醒时间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BP、HR和SPO2.结果:随着安定用量的加大而致依托咪酯的用量明显减少(P<0.01),肌震颤也明显减轻,第三组仅18%,第二组41%,第一组50%.而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其它副作用也有所减少.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人工流产术时,好伍用0.3mg/kg的安定,以减少其副作用及依托咪的用量.
作者:常辉;杨昶;毛金荣;赵清林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本文通过对42名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观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护理本科生这一较为特殊的护理专业群体的专业思想及其可能的个人、社会和专业本身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并非出于个人志愿,带有很大盲目性;影响学生专业思想主要的因素是毕业后用人单位无相应用人体制和工作太辛苦、专业缺乏独立性;其次是社会地位低下,专业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符.由此可见,应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积极探讨对策,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利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级护理人才.
作者:汤;赵媛;陈天艳;胡契;张筱岚;杨海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专业英语教学作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专业英语教学被列为必修课.本文从教学内容、方法、测试、师资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我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并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课教师为主的专业英语师资队伍.
作者:尹曼芬 刊期: 2001年第z1期
患者女性,63岁,因心悸、胸闷、头晕2h余就诊.既往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la.查体:血压150/90mmHg,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心率184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正常.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予以吸氧,安定10mg肌注,取半卧位,常规极化液静滴.在心电监护下,心律平70mg加入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推,注毕约30s,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出现窦性静止约4.0s,立即心外按压,同时阿托品针1mg静注,渐恢复窦性心律,心律73次/min.经详细追同病史,患者平素心率60~65次/min,曾用西地兰针静注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魏威;唐之旭;余文忠;骆丽蓉;陈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及云南省教委[1996]38号文件的出台,我院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对教学管理部门、教师或学生都带来较大的压力.因而要使教学上一个新台阶,除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外,还需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统筹安排、严谨治学、分类要求,这已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马凤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常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主要诱因.方法:对126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126例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占85.71%.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以期控制心律失常,否则应适当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张继华;张乃芬;马坚;王兰珍 刊期: 200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