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进展

刘风青;杨海新

关键词:中枢性高热, 头部降温, 体温, 护理
摘要: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无菌石蜡油球在手术中的使用

    无菌石蜡油球除了我们日常所常见的使用方法,如导尿前导尿管的润滑、一次性无菌吻合器、闭合器等管腔的润滑之外,还可以作为术中缝合线润滑的使用,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翔;温君风;吕亚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牵引治疗的护理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儿童时期特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发病诱因,头颈部的轻微外伤是常见病因,上颈椎发育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如寰枢椎嗜酸细胞肉芽肿、结核等)尽管很少见,但一旦发病则症状较重,常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2].本病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持续枕颌吊带牵引.

    作者:代少君;董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病人的护理,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病人进行用药前评估,用药中加强观察,整个用药过程贯穿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硝酸酯类药物的认知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能积极配合用药,提高了用药安全性.结论 针对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病人施行全过程护理,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冰;程纪文;吕振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介入活检术诊断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的护理

    食管、贲门胃底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是食管-胃吻合口区癌性或瘢痕性狭窄,两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明确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临床上鉴别诊断主要靠X线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与活检.当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时,X线造影难以清晰显影,胃镜不能通过时难以活检取得病理组织.我院开展了以介入放射学技术行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区活检1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本手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石瑾;韩新巍;吴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腰椎管狭窄症穹顶形减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腰椎管狭窄症行穹顶形开窗减压术后2种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对其疗效的影响,客观地获得下床活动的佳时间. 方法 将80例采用穹顶形开窗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于术后第72 h、对照组于术后第10 d开始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于术前、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对患者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简称M-JOA)进行评分,对两组的改善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半年和术后一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均无差异,但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许多术后并发症,因此,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作者:吴继云;马靓;吴玉玲;姜爱平;伏小萍;江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减压方法的改进

    我院自2004年起对利用负压吸引器直接接胃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花;崔昌淑;金京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幽门梗阻的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幽门梗阻是一种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3%~1.82%[1],虽然少见,但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只有通过再次手术才能查清问题所在,给予适当处理,同时在治疗护理上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199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共发生12例,经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监护技术1 心电监护1.4 常见心律失常及其处理1.4.2 缓慢性心律失常1.4.2.1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老年人、睡眠状态、运动员和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亦见于颅内高压、黏液性水肿、低温状态、高血钾以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等患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钙拮抗剂,也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多在45次/min以上,偶有低于40次/min的.

    作者:张伟英;沈秀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工作量分析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除了对护士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做细致的定量分析,才能够全面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到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现代护理需要.我们在2004~2005年期间对我院颌面外科三个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平时不被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娥;李文秀;杨悦;尹丽娜;梁瑞芬;苏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32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166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60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从会阴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住院时间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1.38%,对照组阴道裂伤率为57.5%,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 改良式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其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肿胀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下床活动,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科质量有独特的意义.

    作者:杨凤英;刘海萍;占伏良;敖红英;涂伟妹;谭布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点滴式直肠给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反复发作,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1],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直肠给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轻、中度病人.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对30例溃结病人在操作方法上积极探索,采用了点滴式直肠给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56)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50),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和随访1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蔡丽丹;汪军红;杨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但手术期处理复杂.尤其在我国,从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我科从2004年在成功施行65例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3例心肺联合移植.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雁娟;许乐;叶青扬;林一峰;吴桂清;林彩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DM)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DM教育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社区的100例DM患者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按照护理程序对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定期跟踪观察三个月以上,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DM知识3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因素有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教育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志英;钟美容;胡艳宁;韦衡秋;高冰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后的应用和管理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烧伤康复后,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疤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life)已成为评价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热点.社会心理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便是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烧伤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华美;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总结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4~2005年的142例喉癌根治术病人采取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正性心理支持,呼吸功能锻炼,呼吸道管理,口腔感染预防,颈部伤口强负压吸引,正确吸痰,早期活动,康复训练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有效防止了喉癌根治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病人生存质量.结论 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桂芬;陈惠卿;朱艳芬;张慧;姜宇英;应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配合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死亡率可达6%~25%[2].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恢复快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除1例因其它部位再次出血死亡外,其余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中配合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斯彩予;郭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ABO溶血病是其中常见的类型,国内报道占HDN发病率的85.3%[1],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的贫血、心衰,或因胆红素脑病而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HDN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我院从孕期开始即对ABO溶血病进行系统的检测管理,及早确诊HDN并进行早期干预,及时地控制了溶血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蔡丽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