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光
我院自2000年3月~2000年10月单独及联合应用西可韦(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斯奇康,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尊麻疹107例,发现联合使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辉;王洋;王利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连结法)检验35生殖器尖锐湿疣(CA)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发现所有的标本中均有AR的强阳性表达,从而提示雄激素对尖锐湿疣组织的代谢调节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人类乳头瘤空泡病毒(HPV)也可能是一种嗜AR表达阳性的病毒.
作者:杨德秀;张黎;姜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市HIV/AIDS感染情况,从1990~2000年对32757份高危对象的血清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民;王燕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7年3月~2000年7月,我院门诊采用二氧化碳激光配合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义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淋病在性病中发病率高,其致病原--淋球菌易侵犯单层柱状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引起淋菌性尿道炎,如侵犯阴茎皮肤及皮下组织则可导致淋菌性皮炎、脓肿,后两者临床上较少见,临床报告也不多.
作者:孙瑞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1年6月间采用CO2激光内板切割法,不需保护器,进行包皮环切[1],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7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儿童3人,中青年24人;年龄小的5岁,大的46岁;有反复发作包皮龟头炎病史者12例(44.4%),有包茎的4例(14.8%,其中3例儿童),伴有尖锐湿疣的3例(11.1%),早泄者5例(18.5%),单纯包皮过长的3例(11.1%).
作者:黄二顺;李春梅;王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探讨该疗法代替肌注聚肌胞的可行性,我站于1998年3月至2001年8月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葡萄糖酸钙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过敏药物之一,它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减少渗出,具有抗炎、消肿和缓解过敏症状的作用.然而,对静注葡萄糖酸钙副反应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站皮肤科1998年至2000年,对645例皮肤病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结果3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副反应,发生率占4.96%.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8年5月~1999年12月间,我科门诊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作为治疗组,使用绿药膏作为对照组,治疗脓疱疮,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腋臭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疗效各异.自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我科采用微波与电离子两种方法对58例腋臭患者进行治疗,并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丽;马慧军;赵广;冯燕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疱性表皮松懈坏死型药疹(BEN)合并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上实属罕见,现将2001年4月我科与呼吸内科共同收治的一例报道并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甘才斌;赵冰;阵宏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日来,我科曾连续诊治两例曾患带状疱疹治愈后又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君;李伟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梅毒患者增加迅速,我们科对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份收治的56例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应盛;刘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发现一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于3年前右耳廓前侧发生一绿豆粒大深红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渐扩大至玉米粒大.在当地某医院以CO2激光手术除去,但未做明确诊断.半年后,右耳廓背面又发生同样皮损渐扩展至耳后头皮,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到几家医院就诊,先后诊为皮肤结核,皮肤血管瘤,环状肉芽肿等.
作者:门龙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男,7~8年前双小腿伸侧、左大腿前面出现绿豆大小的褐色半球形丘疹,表面粗糙,质硬,双小腿皮损排列成串珠状,左大腿皮损密集成片,自觉剧痒.在我省和平医院做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激素类药膏,皮损无明显改变.2年前,在皮损处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白斑,渐融合成一大片.近1年来,在后背、双侧上肢、双手背、颈部亦出现白斑,且渐增多.
作者:王曙霞;高顺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白癫风是一种黑素细胞减少的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增加皮损中的黑素细胞.白癫风的治疗主要分非外科治疗(光疗法、免疫治疗及叶酸和维生素Bi2治疗)及外科治疗(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黑素细胞脱失的程度及疾病的活动性等条件
作者:汪京峡;徐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替利嗪是新一代长效H1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近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2例药疹是西替利嗪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0年10月应用口服万乃洛韦,口服阿昔洛韦及静滴阿昔洛韦三种方法对带状疱疹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根红;封爱国;印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2001年6月开始应用Nd:YAG脉冲激光(HSM-Ⅲ四川航天制导公司生产)选择性的治疗17种皮肤病共计10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观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以梅花针和中药酊剂局部治疗52例斑秃,效果比较满意.1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5~49岁;病程4天~5月.多数患者经过各种治疗而效果不显.2治疗方法中药酊剂组成:斑蟊10g,补骨脂、菟丝子各30g,肉桂、川椒各10g,樟脑6g.洗净后用50度的白酒500ml浸泡一周后,去除药渣备用.使用时如感到有一定的刺激,可用冷开水稀释至合适为止.
作者:曹晓丽;韦宗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