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文;朱海雁;汪佩璜;何琳
手术病人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病人受到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病人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做好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并长期坚持治疗.患者自身依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残废和早亡,并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院采用多种方式定期给病人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糖尿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晓文;朱海雁;汪佩璜;何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氧气疗法[1]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众多给氧途径中,李文玲等[2]发现,鼻塞法、单侧鼻导管法给氧效果较好,并且这两种方法是给氧操作中为常用的.我们通过对152例鼻导管(鼻塞)法氧疗患者的观察,发现氧疗时合理的护理指导对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促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文;马小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CSPDCA(Check-Search-Plan-Do-Check-Action)循环法是基于经典管理学理论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法则,在做计划-P之前,先行循证(即C:check S:search)研究,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惠玲;毛莉芬;眭文洁;杨惠花;乔美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临床上常用的放血技术大多数是麻醉后经中心静脉放血、体外循环(CPB)始时经静脉回路放血、少数经动脉放血.自2001年我院改进CPB自体放血技术,从左心室自体放血66例,体会有其优越性,临床使用简便、安全,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蓼梅;胡萍;何争鸣;孙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基本现代化医院的创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在创建现代化医院进程中,护理管理积极地推进了系统化、标准化、目标化管理,护理工作正向制度常规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苏纯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氧气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使患者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高于大气氧浓度,以提高肺胞内氧分压,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措施.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氧疗是抢救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鼻导管、鼻塞(双孔、单孔)、面罩、婴幼儿双侧孔吸氧对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的速度及效果进行监测,以便做到因病施治,达到及时有效的氧疗.临床上有的患者需快速改善供氧,如急性中毒、外伤、急性心衰等;也有的患者需长期低流量供氧,如肺心病、慢性呼衰患者;为了使氧疗准确、迅速、有效、安全,现将以上几种方式供氧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总结如下.
作者:高振双;高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术复训的佳间隔时间.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普通病区和高危科室的192名护士,随机分成四个组(A、B、C、D),进行模拟培训后考核,然后间隔3、6、9、12个月实行跟踪考核,并在组间进行成绩及时间性的统计学比较.结果普通病区间隔3个月的成绩及时间性与培训后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他各组与间隔3个月的成绩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高危科室各组与3个月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普通病区护士应间隔3个月复训一次,既保证抢救质量,又能充分使用人力资源,为护理部、科室制定心肺复苏术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严翎;史爱珍;卞素琴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护理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在为人类提供护理、保健服务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态服务文化和意态服务文化的总和.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对现代护理管理者向经营、战略管理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为了探讨护理服务文化的实施,我院护理部于2003年成立课题组,进行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在建设护理服务文化过程中,紧紧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行为文化为表现,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和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美福;齐艳;金京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科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新生儿咽下综合征63例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标准[1],分别进行经鼻或经口插管洗胃,缓解了呕吐症状,疗效显著.现将方法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张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静脉麻醉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宫腔检查综合症发生率、呼吸循环系统反应.方法对80例宫腔镜检查妇女采用1 μg/kg芬太尼与1.0~1.5 mg/kg异丙酚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无痛宫腔检查术,并与76例无麻醉下宫腔镜检查术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确切.受术者无疼痛感,宫颈松弛.无1例宫腔镜检查综合征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静脉麻醉行宫腔镜检查术可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减少宫腔镜检查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刘锦瑶;柯巧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低年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院159名临床低年资(工龄≤5年)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问卷及实地检查.结果临床低年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普遍存在,但不重视;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基本理论回答全面者只有45%,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者只有21%;医师与护士对院感知识掌握情况有差别;所有被调查人员认为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加强院感知识学习是非常需要的.结论临床低年资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欠缺,医院应加强这部分人员的知识培训,利于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彭根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气管插管(以下简称插管)和气管切开均可用于麻醉过程或呼吸异常需使用呼吸机者,由于前者较后者操作简便、创伤小,故临床多用前者,因此,加强插管的护理越发重要.我科1997年11月~2003年7月气管插管514例病人中,部分或全部管堵12例,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芸;黎艳;梁兰芬;梁务清;兰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对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2002年2月~2003年6月,我院CCU病房在抢救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时使用IABP泵的辅助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荣;蒋洪燕;杨燕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因其致病性及作用明确的致癌因素引起医学上广泛关注.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60%.其中城市为50%,农村为58.8%.每年新感染病例超过1 200万人[1].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源[2].约90%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70%以上的胃溃疡存在HP感染,约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在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HP的感染率也较高,及时的诊断并根除HP是治愈胃病的前提.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作为非侵入性诊断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有迅速、准确无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易为患者接受[3].
作者:钱莉;孙文碧;赵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进步、条件的改善和经验的积累,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术后血管并发症、低血压及多种不适因素已逐渐成为阻碍病人早日康复的突出问题,为此,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笔者综述如下.
作者:潘宁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例PICC置管新生儿的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局部肿胀、感染可能、堵塞、滑出、意外拔管及导管破裂.结论导管异位或尖端未达到中心静脉是导致导管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脂肪乳剂是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作者:楼晓芳;吕华;李忠丽;马美芳;施小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食管癌术后病人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而术后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使病人的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从而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我科从2002年初开始,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置2个管,一为胃管,用于胃肠减压,二为小肠营养管,用于输入营养液.我们对上述两种方法做了对比,对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蛋白质指数、水电解质平衡等指标进行了临床观察,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优缺点及治疗方法.
作者:韩松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药物与病变部位直接接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发挥疗效.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1].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操作本身.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对传统保留灌肠(灌肠前排便,20号以下肛管,插入肛门10~15 cm,臀部抬高10 cm,或左或右侧卧位,较慢灌注速度,以称传统方法)[2]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琴蓝;陈娟娟;倪小英;杨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胎儿宫内窘迫95.57%发生于临产后[1].2003年6~12月,我科应用加拿大蓝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自动输氧器,对临产后胎儿宫内窘迫孕妇,利用静脉给氧,配合吸氧,快速使孕妇体内血氧含量增加.通过胎盘循环使胎儿获得充足氧的养份,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疗效满意,同时降低了一部分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率和围产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利侠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