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树芳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9'之间.东北和北面接昆明市,东南和南面与红河州相邻,西南和西面连普洱市,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辖红塔、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和元江等1区8县.玉溪市麻风病流行的历史,据1957年调查资料记载,澄江县早在500年前就有麻风发生,全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以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地区发病较多*.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2 369例,其中多菌型1 150人,少菌型1 219人.累计治愈1 907例,累计死亡373例,累计其他减少47例,累计复发65例;尚有现症病人42例,多菌型33例,少菌型9例.
作者:李孝安;陈良;鲁建波;普学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光敏性皮肤病是由日光或其它光线照射后在皮肤上引起的多种病变的一组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在临床上,以多形性日光疹(PLE)及慢性光化性皮炎(CAD)多见.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慢性、持续性在曝光和非曝光部位出现慢性皮炎改变的的光谱性疾病,包括:持久性光反应(persistent light reactivity ,PLR),光敏感性湿疹(photosensitive eczema)、光敏性皮炎( photosensitivity dermatitis, PD)、光线性类网质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 ,AR).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颈、双手等暴光部位的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这组疾病均与某些已知或未知的光敏物质有关,以上疾病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组织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认为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或病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90年代将这组疾病统一命名为慢性光化性皮炎.在云南省的正常人群中患病率为0.18%,占医院就诊患者的0.17%.
作者:邓丹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复杂,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临床治疗困难.我科近引进德国麦德维斯公司提供的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79例荨麻疹患者作了检测,现将临床资料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的重灾区,截至2008年底,云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65 003例 ,专家估计云南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已经超过8万.据2005年专家估计,我国约有73%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1].如此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已被HIV感染,得不到治疗和关怀,且在继续传播给他人.这些人发病后首先就要到医疗机构就诊.以云南省为例,2007年,云南省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HIV检测人数已达48万人份,其中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省当年报告数的19.5%.到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HIV检测人数已达106万人份,其中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省当年报告数的30%.由此可见,医疗机构逐渐成为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窗口和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阵地.
作者:杨志芳;方清艳;霍俊丽;马爱兵;杨志敏;张秀劼;徐万莉;崔文庆;苏兴芳;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巨大尖锐湿疣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降低复发率及术后感染率.方法 32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电灼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心理特点及术后创面大小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 经12个月的随访,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1次治愈,9例患者2次治愈,7例患者3次治愈,5例患者4~5次治愈.结论 对巨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萍;杨洪兵;艾勇;郑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云南省2008年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性,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2008年发生的257例HIV职业暴露事件的原因、方式及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暴露方式中针刺伤140例(54.47%),割伤25例(9.70%),皮肤及黏膜接触58例(22.56%),其它34例(13.32%).184例暴露源为阳性(70.00%),暴露源情况不详有40例(15.56%),暴露源为阴性有33例(12.48%).暴露级别经过评估属于Ⅰ级暴露的病例为138例(53.69%),Ⅱ级暴露为109例(42.41%),Ⅲ级暴露为10例(3.89%).暴露后均进行了紧急处理,205人(79.76%)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到目前为止,无职业暴露后HIV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对职业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和预防HIV职业暴露的关键.
作者:崔文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女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 5种性传播疾病( STD )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女性生殖道、外阴赘生物、疱疹液及溃疡表面分泌物标本进行CT、UU、NG、HPV、HSV-Ⅱ测定,观察355例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组合类型及各年龄段的构成比.结果 女性STD混合感染有9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组合,CT+UU感染高,达322例,占90.7%,其次为UU+HPV 12例(3.3%),UU+NG 8例(2.2%);多者有三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21~30岁年龄组占混合感染60.8%,31~40岁年龄组占29.9%.结论 5种病原体均有混合感染的可能,本地区STD混合感染以CT+UU为主,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怀疑为STD感染者进行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
作者:孟晓;梁志东;赵应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老年女性,58岁,农民.因上唇肿胀7年余就诊于本院皮肤科门诊.7年前,因患地方性疾病-氟斑牙,使用酸性脱色剂祛斑后牙齿有异常感觉出现,主要表现在进食硬物时的酸涩感.异常感觉持续约1年后消失.但在使用脱色剂的牙齿上,釉质逐渐变色,斑点状脱落,并开始出现以上唇为主的皮肤黏膜水肿,时有好转.随牙齿损坏程度而肿胀更为明显,并且伴有局部充血状态.日光照射没有明显的不适和加重反应,坏死的牙齿也没有继发症状.患者先后多方就诊治疗均无明显疗效.
作者:王宗兵;马远杰;刘新伟;丰盛;韩普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Jo-1抗体与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PM/DM)的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16例抗Jo-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特征,并与81例阴性组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中抗Jo-1抗体阳性占16. 5%,抗Jo-1抗体阳性组出现肺间质病变(ILD)11例(68.75%)、肺部感染15例(93.75%)、和多关节炎/关节痛8例(50.00%)、肌肉活检异常3例(18.75%)、肌力异常4例(25.00%)、RF阳性5例(55.50%)、技工手4例 (25.00%)、发热14例(87.50%)、皮肤硬肿5例(31.25%)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抗Jo-1抗体阳性者有明显的肺间质病变、肺部感染、多关节炎、RF阳性、技工手、发热、皮肤硬肿等临床特征,提高对Jo-1抗体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佩莲;李晓岚;邓丹琪;周晓鸿;谢红;付萍;郭芸;王晓云;姜福琼;冒长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特别是组腚受体在变态反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起到的推对作用.
作者:郝飞;钟华;宋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VAS评分7~10分的中老年PHN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7天为1疗程,研究组常规治疗4疗程,前两疗程加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4疗程.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60例患者治疗第1、2、3、4周分别有30例、40例、42例、46例获不同程度的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6.6%、70.0%和7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PHN有显著疗效.
作者:许镲;欧珊华;黎昌强;陈德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本文综述其表面标志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秀红;付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科于2004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复方昆明山海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172例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516例寻常型银屑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且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银屑病.51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2例,男98例,女74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病程7.0年;B组172例,男83例,女89例,平均年龄38.4岁,平均病程7.2年;C组172例,男104例,女68例,平均年龄36.9岁,平均年龄6.9年.3组患者的皮损分型,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见表1.各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病期,PASI评分及皮损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刘巨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系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易复发.我科用电离子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外用治疗男性外生殖器尖锐湿疣3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白癜风其机理复杂,治疗困难,近年来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在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有风湿袭表,肝气郁结,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瘀血阻络,终结果是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引发白癜风.在治疗上一般急性进展期多表现为风湿袭表,肝气郁结,慢性稳定期多表现为肝肾不足,小儿常表现为气血不足,而瘀血阻络多与外伤有关.在治疗上,急性进展期多以祛邪为主,包括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而慢性稳定期则以扶正为主,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但根据病久入络的原理,在慢性期均可加入活血之品.
作者:乔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理想,易复发,尤其女性.我科自2000年1月~2008年1月应用多功能微波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波丽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皮肤科,多见的疾病莫过于过敏性皮肤病,据统计,大型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中30%~40%为过敏性皮肤病,因此皮肤科医生一定要提高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水平,做到诊断及时明确,治疗及时得当.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作者: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皮肤科从2005年8月~2008年8月,运用自拟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10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皆为门诊病例,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3.5(12~35)岁,其中丘疹型80例,脓疱型15例,结节或囊肿型5例;病程长者3年,短者7天.观察对象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作者:杨可心;郑丽;张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学特征为多克隆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而CTLA-4(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LA-4基因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因子,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其基因位于人类2q33.根据现有资料表明:CTLA-4基因存在多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其多态性可以影响CTLA-4分子的表达,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CTLA-4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方面与SLE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马秋茹;李晓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皮肤上出现皮疹的药疹容易诊断,但仅发生在外生殖器的固定性药疹,同时又有不洁性行为病史者,容易误诊.现将笔者收治的32例外生殖器药疹误诊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9.5岁,职业:农民5例,民工18例,公务员2例,教师1例,长途汽车驾驶员4例,大学生2例.病程2天至15天;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16例,急性胃肠炎6例,足癣并感染2例,头痛2例,急性扁挑体炎3例,尿路感染3例.所有病例都分别服用过抗生素,解热镇痛剂,磺胺及巴比妥类药物,32例患者在服药前都有冶游史.
作者:马爱兵;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