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王爱平;李若瑜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病, 皮下组织, 浅部真菌病, 皮下真菌病, 皮肤表现, 念珠菌病, 真菌感染, 马尔尼菲青霉病, fungal disease, 着色芽生菌病, 暗色丝孢霉病, 皮肤癣菌病, 孢子丝菌病, 真皮, 隐球菌病, 毛发, 局部组织, 最外层, 足菌肿
摘要:皮肤真菌病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es)、皮下真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及系统性真菌病(Systemic mycoses),又称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所致的皮肤表现.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皮肤外层、甲板、毛发和黏膜的感染,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浅表念珠菌病和花斑癣.皮下真菌病是侵犯真皮、皮下组织和骨骼的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及足菌肿.系统性真菌病的皮肤表现通常是经血液或局部组织播散至皮肤和皮下组织所致,主要包括双相真菌病、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所致的损害.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地奈德乳膏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湿疹是一种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多形性的慢性皮肤病.皮肤脂质合成减少,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屏障功能破坏是其反复发病的重要因素,改善病情预防复发是治疗该病的难点.临床研究证实,医学护肤品对湿疹等皮肤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1].笔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地奈德乳膏联合薇诺娜柔润保湿霜治疗慢性湿疹,使该病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结果报告如下:内

    作者:徐学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使用孟鲁司特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 63)岁,平均32.1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2年;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16 ~ 65)岁,平均31.8岁, 病程3个月~ 7年, 平均2.1年.

    作者:袁永贵;凌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案例教学在皮肤性病学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法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的意义.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中,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案例教学法组,共123人;另一组为传统教学方法组,共124人.两组为同一老师带教.将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小组与采用传统讲授法(LBL)教学的小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在见习结束时,案例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考试成绩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案例教学组进行问卷调查中,案例教学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对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及处理病人上有较明显的帮助.结论 案例教学法能提高皮肤性病学见习同学的学习成绩和临床技能,对培养皮肤科人才有一定意义.

    作者:姜福琼;毕云凤;周晓鸿;王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D4+T淋巴细胞与寻常型天疱疮相关性研究进展

    寻常型天疱疮(PV)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病,以往认为PV的发生与体液免疫有关,目前认为,除了B细胞的功能异常产生致病性抗体外,T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异常介导了PV患者出现病理性免疫应答.现就CD4+T淋巴细胞在寻常型天疱疮发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慧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期妊娠梅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孕25周,双手掌、足底红斑2月,肛周斑块1月于2012年11月2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足底出现散在分布红斑,无自觉症状,未在意,后皮疹渐增多,近1个月来肛周出现多个赘生物,自觉潮湿,有渗液,增大明显,部分融合成斑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即到我科就诊.在病程中患者无发热、肌肉、骨骼、头痛等病史,精神、饮食、睡眠尚可.患者发病前否认肛周、外阴破溃史、不洁性交史及输血史.患者丈夫未有不适.

    作者:苏顺琴;李文仓;石定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皮肤病, 易遗留疱疹后遗神经痛,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尤其是老年人其发病率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都较高[1].所以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的把握,对于本病的恢复及预后将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科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忠;王忠芬;尹逊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扁平疣治疗的好方法.方法 治疗组65例,盐酸左旋咪唑+中药口服,配合中药外洗+ɑ-2b干扰素乳膏外涂;对照组38例,给予盐酸左旋咪唑口服,外涂ɑ-2b干扰素乳膏.结果 治疗组治愈36 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2 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扁平疣,中西互补,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副作用小,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东;牛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云南省2007-2012年麻风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近年云南省麻风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麻风防治措施,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2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现麻风1 939例,儿童病例55例,儿童病例占2.84%,男女之比为2.25:1,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发现率分别为0.76/10万、0.88/10万、0.87/10万、0.61/10万、0.62/10万、0.50/10万,平均发现率0.70/10万;平均延迟期为2.4年;平均Ⅱ级畸残率21.45%;发现方式以门诊发现和报病为主,占63.1%.结论 云南省麻风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麻风在云南省仍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仍需要持续多年的不懈努力.

    作者:李庆生;熊立;张柱明;周玉祥;何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穿通性毛囊炎1例

    穿通性毛囊炎是一类真皮内成分经表皮排出的穿通性疾病,本病多由于作用于毛囊的原发性刺激所引起,产生毛囊漏斗异常角化,毛干滞留在毛囊内,卷曲的毛发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毛囊壁破裂.70年代初常见报道,但之后几乎再未见报道[1].现将我科收集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成琼辉;张道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红蓝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86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 例,每周光疗2次,红光与蓝光交替进行,同时给予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对照组43例,仅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并随访2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2.50%和10.71%,对照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3.17%和39.13%,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红蓝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王相华;赵林栋;张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湖北赤壁地区296例儿童头癣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鄂南赤壁地区儿童头癣近12年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的儿童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儿童头癣,男140例,女156例;年龄3月~14岁;主要病原菌为紫色毛癣菌129株(43.58%)、犬小孢子菌122株(41.22%)、须癣毛癣菌19株(6.42%).结论 鄂南赤壁地区儿童头癣的病原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癣菌的构成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

    作者:周敬;雷玲;谢平忠;石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部真菌病的病理生理

    皮肤病是一门形态的科学,皮肤损害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皮肤病种类繁多,然而皮肤病的基本损害只有20多种.各种皮肤病发生皮损的病理生理基础各不相同.从病理生理角度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才能认清疾病的本质,也便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拟述几种常见浅部真菌病的病理生理.

    作者:王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癜风治疗进展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白癜风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飞;邵现周;王西京;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红光配合药物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

    囊肿性痤疮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发生于面部的囊肿性痤疮常难以治愈,易复发及遗留疤痕,严重影响美观,为临床常见的美容问题.2010年2月-2013年5月采用红光结合药物治疗囊肿性痤疮,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晓辉;梁俊琴;普雄明;罗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银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为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1].皮损呈广泛性、多形性,易反复发作,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苔藓样变.笔者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消银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取得的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光;丁和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薇诺娜医学护肤品联合倒膜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薇诺娜医学护肤品清痘系列联合倒膜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2年10月门诊就诊的按痤疮pilsbury分类属轻中度痤疮患者,应用薇诺娜医学护肤品清痘系列联合倒膜治疗80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83.8%,治疗时及治疗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薇诺娜清痘系列联合倒膜治疗痤疮疗效高、安全、无痛苦、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左川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洁悠神辅助治疗泛发型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1例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S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全身皮肤出现泛发性红斑、松弛大疱及表皮剥脱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早期系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的治疗以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对本病的转归极为重要.2013年10月20日-10月26日我科应用洁悠神辅助治疗1例泛发型SSSS幼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仓;苏顺琴;石定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皮肤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皮肤真菌病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es)、皮下真菌病(Subcutaneous mycoses)及系统性真菌病(Systemic mycoses),又称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所致的皮肤表现.浅部真菌病是指限于皮肤外层、甲板、毛发和黏膜的感染,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浅表念珠菌病和花斑癣.皮下真菌病是侵犯真皮、皮下组织和骨骼的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及足菌肿.系统性真菌病的皮肤表现通常是经血液或局部组织播散至皮肤和皮下组织所致,主要包括双相真菌病、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所致的损害.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局封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笔者2008年8月-2012年8月年应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安徽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皮损内散在点状注射联合外用卤米松乳膏(澳能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头颈部白癜风,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雷;曹冰青;孔岩;郝伟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姚安县HIV/AIDS死亡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姚安县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了解与AIDS相关死亡病例和非AIDS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AIDS病例的死亡率.方法 对姚安县2004年-2012年艾滋病疫情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累计确认HIV/AIDS病例161例,男性占53.4%,女性占46.6%;死亡23例,死亡率14.3%,其中男性占60.9%(14例),女性占39.1%(9例);HIV感染者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感染途径等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死亡病例中,确诊后1年内死亡的占34.8%,超过5年以上死亡的占34.8%;累计确认HIV/AIDS病例中订正为AIDS的病例38例,死亡率为13.2%(5例);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占总感染人数的42.9%(69例),死亡率14.5%(10例);主要的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占43.5%(10人),吸毒过量死亡占26.1%(6人),死于心脏病占8.7%(2人),其他死亡占21.7%(车祸、自杀、妊娠、醉酒、外伤各死亡1人);说明AIDS本身并不是HIV感染者的唯一死因[1];年死亡率由2004年的25.0升高到2012年的33.3%;参加抗病毒治疗死亡10人,占死亡构成比43.5%,未参加抗病毒治疗13人,占死亡构成比56.5%,死因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10例病人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死亡4例,占4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例,占60%.结论 说明姚安县早期发现的HIV/AIDS病例大部分已经进入发病期,抗病毒治疗病人的服药治疗较晚,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较差,为提高HIV/AIDS病例的生存年限及存活率,做好早期诊断、加强感染者的流调、随访和及时治疗、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教育是关键.

    作者:李筱娴;白光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