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分析

岳保根

关键词:艾滋病, 播散性隐球菌病, CT表现, 淋巴结结节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12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9例行腹部平扫,6例行两到三期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肺内病灶、纵隔肺门病灶情况、腹部各器官病变情况. 结果 胸部CT扫描显示20例患者均有肺内结节,其中12例可见气囊状空洞性结节,4例为空泡状结节,6例呈毛玻璃样模糊影,3例为微小结节,6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增强扫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3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伴有心包积液,1例有条带影.腹部CT提示7例肝脾脏肿大,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为肾内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水,腹部增强扫描提示5例呈环状强化. 结论 肺内结节、肺内实变、空洞性病灶并腹部CT扫描多处器官淋巴结肿大提示艾滋病患者有很大可能患有播散性隐球菌病,可以提早诊断并治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晚期妊娠孕妇2 073例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的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50例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2 073例孕妇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为23.94‰.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会受到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应给予及时的有效处理,维护母婴安全.

    作者:简峰;漆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本科2014年4月~2016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性测试结果分为敏感性组(26例)和非敏感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性的恢复情况. 结果 皮肤敏感性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性组的有效率为42.3%,非敏感性组的有效率为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性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假丝酵母茵性阴道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 对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的58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29例;综合护理)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55%、复发率3.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96%、复发率27.5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和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CR技术在女性淋病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观察PCR技术在女性淋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2014年3月~2016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04例疑似淋病患者,均接受2种方式检测,分别为PCR技术(PCR组)与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组),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PCR组阳性率为50%(52/104),细菌培养组阳性率为35.57%(37/104),经数据分析,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技术,检测女性淋病,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操作简单、快速,值得推广.

    作者:裴利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发性妊娠尖锐湿疣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妊娠尖锐湿疣复发因素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三年间收治的42例妊娠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21例/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妊娠尖锐湿疣的复发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燕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美容缝合术用于急诊科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美容缝合术用于急诊科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急诊科并接受治疗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200例,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常规组进行普通清创缝合术,研究组进行美容缝合术.结果 研究组线结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手术伤口愈合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急诊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时,建议采用美容缝合术,不仅手术伤口愈合良好,而且线结反应较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孔祥忍;牛际铭;武巧月;翟佳;彭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所取到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上进行对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给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优质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陈燕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术切除联合电离子烧灼治疗巨大尖锐湿疣2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电离子烧灼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26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联合电离子烧灼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26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2.3%;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有烧灼感、疼痛,出血,创面感染及疤痕等,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电离子烧灼是一种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辉;杨和荣;蒋亚辉;邓玲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女性尖锐湿疣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达97.6%,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同时研究组的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分别为(30.5±5.0)分、(33.2±6.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钱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塌渍疗法联合艾灸治疗跖疣38例

    目的 观察中药塌渍疗法联合艾灸治疗跖疣的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跖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塌渍疗法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0.5%,复发率2.6%,不良反应率5.3%;对照组治愈率52.9%,复发率26.5%,不艮反应率70.6%.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塌渍疗法联合艾灸治疗跖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秉宁;苏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对照组在护理后总满意度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延长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环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研究

    目的 研究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部包块大小、数目、边界特征、包块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彩色血流信号情况.结果 20例艾滋病患者超声可见颈部包块均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包膜不明显;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可见大片无回声区,无血流信号,但淋巴结周围可见环形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分析研究可准确的显示包块数目、边界、回声和彩色血流信号,在颈部包块形态、数目特征的显示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为临床诊断艾滋病全身淋巴结肿大提供依据.

    作者: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L型麻风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 患者男,58岁,汉族、农民、小学文化、已婚丧偶,生育1男2女.籍贯云南腾冲.患者传染来源为家内传染,与父亲(BL型麻风,已故)、兄弟(BL型麻风)长期接触达10余年之久.患者自述自2016年初开始眉毛逐渐脱落、继之双小腿伸侧出现红肿起疱疹破溃,曾四处求医就诊治疗效果不佳.2017年7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暗红色皮疹、双小腿伸侧疱疹破溃严重伴全身酸痛、发热、体温41℃.于7月29日到腾冲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治疗1周效果不佳、8月7日腾冲市人民医院以疑似麻风病病例电话报告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黄正芹;刘安恒;屈生梅;王一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育龄期梅毒患者62例,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有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个性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关于心理状态,护理前,2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个性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个性组为96.7%(30/31),对照组为83.9%(26/31),个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联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他克莫司软膏、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联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 取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00例,以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为期2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用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对照组外涂凡士林,两组口服药物2周后停止用药,外用药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临床效果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7、HMGB1、TLR4蛋白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优于对照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并联合他克莫司软膏、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外用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IL17、HMGB1、TLR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阿维A结合中医药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72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总结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66.67%(2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皮肤瘙痒、疼痛、皮肤干燥、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7/36),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1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中,较之阿维A胶囊,中西结合方案可获得更高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

    目的 分析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蕈样霉菌病病人(2例斑片期、3例斑块期、1例肿瘤期)临床资料、病理形态以及特征.结果 在6例蕈样霉菌病人中,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3.0岁.临床表现符合临床蕈样霉菌病斑片、斑块到肿瘤期的病变过程.通过多种检测分析得知,蕈样霉菌病痛理表现为其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片状,并伴有灶性,还有轻微弥漫性浸润,而且渗入皮下脂肪组织,会出现亲表皮性和Pautrier微脓肿.在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中,CD3、CD4以及CD45RO均是表达内容.在蕈样霉菌病早期可进行生物学治疗或者使用皮肤靶向治疗,均可以使病情得到适当缓解,对蕈样霉菌病晚期病人进行联合化疗,也能延缓病情.结论 蕈样霉菌病属于T细胞淋巴瘤,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测进行诊断.

    作者: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观察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结果 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中,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X线和CT扫描多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内部存在不规则斑片状骨质破坏区,根据扫描的不同表现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指导.结论 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X线和CT结果明显有骨质破坏等特征性表现,对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明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鹳草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鹳草软膏联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4例儿童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老鹳草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地奈德乳膏,2次/d,疗程14天.所有患儿均口服左西替利嗪口服液(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岁口服5ml/d,6岁以上10 ml/d,疗程2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皮损面积的总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分别为4.535,4.055,P均<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老鹳草软膏联合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湿疹疗效好、安全.

    作者:罗小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湿润烧伤膏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创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在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创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于患者创口处配合凡士林纱争引流处理,观察组于患者创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并结合凡士林纱条作引流处理,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患者疼痛程度. 结果 观察组出血、水肿、疼痛消失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术后于患者创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能够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促进创口愈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郭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