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华;王芳华;孙东杰
近年来真菌感染率不断升高,传统抗真菌药种类较少且耐药率增多,针对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的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及其作用形式.
作者:翟亚杰;李玉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肿瘤(skin tumor)临床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又称为皮肤癌(skin cancer),因其易转移,危及生命,被临床和科学研究者广泛关注.恶性皮肤肿瘤中常见的三种为黑素瘤(melanoma)、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其中后者属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2017年对皮肤肿瘤的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型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7月收治的82例聚合型痤疮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41例):选择自拟痤疮洗剂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自拟痤疮洗剂+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R.阳性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对观察组A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结论 合理选择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对总有效率的提高以及AR阳性率降低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侯俊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 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诊的120面部反复性皮炎病患,按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病患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病患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05);经治疗后随访1月和6月发现,试验组病患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面部皮炎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病患面部炎症反应,帮助其皮肤组织修复和再生,降低复发几率,具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陶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卤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来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40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0例,利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对其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70例,利用卤米松乳膏对其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14%,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两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 卤米松乳膏对皮炎湿疹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军秀;杜家杰;韩杰;李武成;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梅毒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梅毒治疗的有80例,记为研究组,其中胎龄<12周时治疗的有26例,记为甲组,(12~28)周的有27例,记为乙组,> 28周的有27例,记为丙组.未接受梅毒治疗的有8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对照组、研究组(甲组、乙组、丙组)婴儿先天性梅毒以及其他妊娠结局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婴儿先天性梅毒、先兆流产、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出现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甲组、乙组婴儿先天性梅毒、先兆流产、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出现率远低于丙组(P<0.05),但甲组与乙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妊娠期梅毒有导致婴儿先天性梅毒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早期孕期治疗可降低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袁雪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郊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型L1基因在不同疣组织(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结构特点和变异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GMY09/11通用引物扩增的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8例尖锐湿疣和2例寻常疣HPV 6型阳性标本再进行L1基因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LAST;然后;进一步用Geneious软件对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发布的其他国家及国内的HPV6型病毒株L1基因序列比对,同时进行进化树构建.结果 与参考株X00203相较共出现11种同义突变和3种错义突变.从BLAST结果和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图可以看出,本地区HPV6型病毒株中,样本13639、14960、15987和15989是HPV6的A型;14300、16320、14304、15976、15982和15330是HPV6的B1型.结论 本地区皮肤疣感染的HPV6型4株为A系,6株为B1亚系,与国内外HPV6型病毒株基因都有同源性背景.
作者:孙忠辉;张丹露;祝英;郭韫懿;陈静华;夏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对照组在护理后总满意度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延长宫颈癌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环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重度痤疮应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2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I组(40例,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Ⅱ组(40例,裸花紫珠片治疗)、Ⅲ组(40例,多西环素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皮疹评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Ⅰ组皮疹评分显著低于Ⅱ组与Ⅲ组(P<0.05),Ⅱ组、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Ⅰ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 中重度痤疮应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可改善皮疹程度、减少皮疹数量、提升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唐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探索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收集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背景资料,对住院患者的体液、可疑皮损等进行取材,显微镜镜检阳性后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9.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4.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6%)、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及克柔假丝酵母菌(5.9%),其他还有马尔尼菲篮状(2.9%)及新型隐球菌(1.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示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20.6%,其次是伊曲康唑(14.7%)和伏立康唑(13.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深部真菌感染组合并肿瘤、结核及尖锐湿疣较无深部真菌感染组高,且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未接受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s/μ1、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患者的感染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本地区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高,对两性霉素B敏感.病毒栽量>1.0×102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1及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更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且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易合并结核、肿瘤及尖锐湿疣疾病.
作者:李云会;黎奇;白劲松;李玉叶;黄云丽;曹应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阴道清洁度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清洁度检测与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培养结果,将84例产妇分为正常组(43例)与异常组(41例),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正常组产妇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清洁度异常患者妊娠晚期链球菌感染的带菌率更高,对于产妇的围产期结局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检测,使不良妊娠结局有效改善.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72例小儿异位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外涂艾洛松软膏,此外,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实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了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叶慧清;周静雯;杨小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血清RPR阴性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76例梅毒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实验组予以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血清RPR转阴率、平均转阴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RPR转阴率较高,平均转阴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4.74%(36/38)高于对照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8.42%(7/38)与对照组13.16%(5/3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梅毒患者联合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进一步提高血清RPR转阴率,加速康复进程,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洪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寻找治疗重型汗疱疹值得推广的方法.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治疗组(n=36)采用窄谱紫外光局部照射治疗联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外用;对照组给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外用;两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结论 窄谱紫外光治疗仪联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治疗重型汗疱疹,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发增;王媛;赵秀玲;张丽;黄莓屏;余江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1次/周,对照组予咪喹莫特乳膏外用,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孟宪勇;黎超;张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梅花针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苔藓样变型)的疗效.方法 门诊收集符合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诊断标准及病理诊断符合病例30例,自身对照,左下肢为治疗组:梅花针叩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右下肢为对照组:单独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50.0%,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56.6%: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减轻皮肤肥厚程度,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中未见皮肤感染;结论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较单独使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及治疗率,有短时疼痛感,无感染风险,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较好选择方法.
作者:李辉;杨惠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肿瘤化疗护理满意度;肿瘤疾病认知、化疗知识认知、化疗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PIPER疲乏修定量表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肿瘤化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疾病认知、化疗知识认知、化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PIPER疲乏修定量表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PIPER疲乏修定量表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对疾病和化疗知识的相关认知,有助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生存质量,降低其疲乏感,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育龄期梅毒患者62例,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有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个性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关于心理状态,护理前,2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个性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个性组为96.7%(30/31),对照组为83.9%(26/31),个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育龄期女性梅毒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观察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结果 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中,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X线和CT扫描多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内部存在不规则斑片状骨质破坏区,根据扫描的不同表现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指导.结论 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X线和CT结果明显有骨质破坏等特征性表现,对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明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本科2014年4月~2016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性测试结果分为敏感性组(26例)和非敏感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性的恢复情况. 结果 皮肤敏感性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性组的有效率为42.3%,非敏感性组的有效率为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性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