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邱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中重度痤疮应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2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I组(40例,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Ⅱ组(40例,裸花紫珠片治疗)、Ⅲ组(40例,多西环素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皮疹评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Ⅰ组皮疹评分显著低于Ⅱ组与Ⅲ组(P<0.05),Ⅱ组、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Ⅰ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 中重度痤疮应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火针治疗可改善皮疹程度、减少皮疹数量、提升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唐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梅毒患者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及婴儿先天性梅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梅毒治疗的有80例,记为研究组,其中胎龄<12周时治疗的有26例,记为甲组,(12~28)周的有27例,记为乙组,> 28周的有27例,记为丙组.未接受梅毒治疗的有80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对照组、研究组(甲组、乙组、丙组)婴儿先天性梅毒以及其他妊娠结局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婴儿先天性梅毒、先兆流产、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出现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甲组、乙组婴儿先天性梅毒、先兆流产、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死亡出现率远低于丙组(P<0.05),但甲组与乙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妊娠期梅毒有导致婴儿先天性梅毒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早期孕期治疗可降低婴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袁雪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毛囊闭锁四联征(follicular occlusion tetrad)是由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和藏毛窦组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本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及护理难度大.我部曾收治1例毛囊闭锁四联征士官,经临床综合护理,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晓丹;尚颖;王海艳;张彩红;赵靓;毛云云;王秀梅;马源杉;刘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探索HIV/AIDS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收集200例住院HIV/AIDS患者的临床背景资料,对住院患者的体液、可疑皮损等进行取材,显微镜镜检阳性后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9.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4.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6%)、热带假丝酵母菌(17.6%)及克柔假丝酵母菌(5.9%),其他还有马尔尼菲篮状(2.9%)及新型隐球菌(1.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示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20.6%,其次是伊曲康唑(14.7%)和伏立康唑(13.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深部真菌感染组合并肿瘤、结核及尖锐湿疣较无深部真菌感染组高,且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未接受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s/μ1、病毒载量>1.0×102拷贝/ml患者的感染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本地区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高,对两性霉素B敏感.病毒栽量>1.0×102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cells/μ1及未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更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且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时易合并结核、肿瘤及尖锐湿疣疾病.
作者:李云会;黎奇;白劲松;李玉叶;黄云丽;曹应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1次/周,对照组予咪喹莫特乳膏外用,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孟宪勇;黎超;张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1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包含皮肤长期受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综合护理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徐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以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进行性丢失为特征,严重损容,易诊难治.近年,基于基础和转化的医学研究极大提高了我们对于白癜风发病的认识,也为靶向分子的新兴治疗策略的出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2017年国内外对白癜风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加深大家对白癜风现状的理解.
作者:张倩;李春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发现左小腿包块4年,左大腿包块3月余就诊.4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小腿胫骨前一肿大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无麻木、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盗汗等,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后感包块逐渐增大至乒乓球大小,并出现破溃及持续性隐痛不适,曾就诊当地医院,组织送检确诊为皮肤癌(具体不详,未见病理报告单),未进一步诊治;自行予中草药外敷及口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止痛治疗,疼痛有所缓解,包块未见明显缩小.3月前患者发现左大腿根部出现一肿大包块,约核桃大小,伴阵发性刺痛,予口服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未进一步诊治,包块逐渐增大,疼痛明显加重,影响饮食及睡眠,不影响双下肢活动,口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后疼痛缓解不明显,为明确诊治就诊于我院.
作者:颜廷凯;方杰;赵庆平;汪静莎;赵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分散片与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2014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白癜风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损处炎性细胞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损处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在治疗后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皮损处炎性细胞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白癜风患者治疗时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其皮损处炎症反应,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可靠.
作者:曹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的58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29例;综合护理)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55%、复发率3.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96%、复发率27.5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和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超声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部包块大小、数目、边界特征、包块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彩色血流信号情况.结果 20例艾滋病患者超声可见颈部包块均呈卵圆形,表面光滑、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包膜不明显;患者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可见大片无回声区,无血流信号,但淋巴结周围可见环形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艾滋病患者颈部包块的分析研究可准确的显示包块数目、边界、回声和彩色血流信号,在颈部包块形态、数目特征的显示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为临床诊断艾滋病全身淋巴结肿大提供依据.
作者: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为特征性表现,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顽固.本文将对2017年我国学者在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徐金华;唐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子宫肌瘤合并隐性梅毒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子宫肌瘤合并隐性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结果 护理前25例子宫肌瘤合并隐性梅毒患者焦虑评分(69.78±1.12)分,抑郁评分(68.95±1.15)分,围手术期护理后焦虑评分(49.88±1.10)分,抑郁评分(50.28±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改善子宫肌瘤合并隐性梅毒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刘闪辉;米星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梅花针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苔藓样变型)的疗效.方法 门诊收集符合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诊断标准及病理诊断符合病例30例,自身对照,左下肢为治疗组:梅花针叩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右下肢为对照组:单独复方丙酸氯倍他索外用,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50.0%,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56.6%: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可明显改善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减轻皮肤肥厚程度,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中未见皮肤感染;结论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较单独使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及治疗率,有短时疼痛感,无感染风险,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较好选择方法.
作者:李辉;杨惠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E和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E和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E和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0.73%,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血清IgE及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肿瘤(skin tumor)临床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又称为皮肤癌(skin cancer),因其易转移,危及生命,被临床和科学研究者广泛关注.恶性皮肤肿瘤中常见的三种为黑素瘤(melanoma)、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其中后者属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2017年对皮肤肿瘤的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晚期妊娠孕妇2 073例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的孕妇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正常分娩的50例妊娠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2 073例孕妇中49例合并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为23.94‰.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会受到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应给予及时的有效处理,维护母婴安全.
作者:简峰;漆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PDCA循证护理理论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儿科的1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证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受损率为8.75%,对照组的皮肤受损率为18.75%,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PDCA循证护理可降低皮肤受损率,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秀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12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9例行腹部平扫,6例行两到三期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肺内病灶、纵隔肺门病灶情况、腹部各器官病变情况. 结果 胸部CT扫描显示20例患者均有肺内结节,其中12例可见气囊状空洞性结节,4例为空泡状结节,6例呈毛玻璃样模糊影,3例为微小结节,6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增强扫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3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伴有心包积液,1例有条带影.腹部CT提示7例肝脾脏肿大,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为肾内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水,腹部增强扫描提示5例呈环状强化. 结论 肺内结节、肺内实变、空洞性病灶并腹部CT扫描多处器官淋巴结肿大提示艾滋病患者有很大可能患有播散性隐球菌病,可以提早诊断并治疗.
作者:岳保根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