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脑内机会性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

王冬青;肖新广;谷梅兰

关键词:艾滋病, 脑内机会性感染, 多层螺旋CT检查, 影像学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伴脑内机会性感染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时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30例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AIDS伴脑内机会性感染患者为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DS伴脑内机会性感染患者病灶主要分布于两侧大脑,少数分布于小脑;不同感染者CT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艾滋病弓形脑病无脑室扩大、脑萎缩表现,其他病变患者均有脑室扩大、脑萎缩、脑室扩大表现;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患者CT检查阳性率高,不同感染AIDS伴脑内机会性感染患者CT检查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检查对AIDS伴脑内机会性感染临床诊断表现出较大应用价值,但不同感染类型CT影响学表现、诊断阳性率均有差异,诊断时须做好鉴别.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观察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结果 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中,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X线和CT扫描多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内部存在不规则斑片状骨质破坏区,根据扫描的不同表现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指导.结论 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X线和CT结果明显有骨质破坏等特征性表现,对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明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感染性荨麻疹11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目的 观察112例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治疗的112例感染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左西替利嗪、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白细胞及体温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感染性荨麻疹应及时采取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本次采用的左西替利嗪、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白细胞值及体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成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1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临床特点包含皮肤长期受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综合护理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徐舒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研究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型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7月收治的82例聚合型痤疮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41例):选择自拟痤疮洗剂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自拟痤疮洗剂+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R.阳性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对观察组A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结论 合理选择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对总有效率的提高以及AR阳性率降低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侯俊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复发性妊娠尖锐湿疣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妊娠尖锐湿疣复发因素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三年间收治的42例妊娠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21例/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妊娠尖锐湿疣的复发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燕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28岁,发现头枕部结节半年于2017年6月就诊我科门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后枕部稍偏左小包块一枚,进行性增大,无痛无瘙痒.病史中无出血.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查体见后枕部隆起型皮损,大小约1.5cm×1.5cm×1.0cm,表面光滑,呈现淡红色,表面有分隔状,质地较韧,未及触痛.皮损固定,无活动,病灶周围未见类似卫星灶等.(见图1)余体表未见异常.

    作者:夏传开;杨春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35例;伊曲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和对照组(35例;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 在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穆亚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7年痤疮临床研究进展回顾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发病率高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不佳、易复发,是痤疮临床研究的重点.2017年围绕痤疮与饮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临床疗效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饮食因素与痤疮饮食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影响痤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什么样的饮食与中重度的发生相关,而何种饮食又能够改善痤疮.研究者分别开展了摄入碳水化合物、乳制品、富含植物纤维的饮食与痤疮的关系.结果发现与不患痤疮的人相比,中重度痤疮患者摄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有更高的血糖负荷值,且重症痤疮参与者有更高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更高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而其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更低[1],提示了膳食碳水化合物及血糖负荷与痤疮的关系.一项摄入乳制品与青春期患痤疮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一天摄人超过2杯的全脂牛奶与中重度痤疮相关[2],表明食用乳制品可能是导致痤疮的一个因素.另一项研究发现摄入低血糖负荷饮食,即一种富含植物纤维和低加工食品的饮食可改善痤疮[3].肠道微生物可介导我们吃的食物和我们身体之间的反馈,因此低血糖负荷饮食可能通过肠道改变或减少胰岛素水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饮食的健康教育对痤疮患者的临床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何黎;吴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血清RPR阴性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血清RPR阴性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76例梅毒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实验组予以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血清RPR转阴率、平均转阴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RPR转阴率较高,平均转阴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4.74%(36/38)高于对照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18.42%(7/38)与对照组13.16%(5/3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梅毒患者联合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进一步提高血清RPR转阴率,加速康复进程,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洪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供应室护士艾滋病等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

    目的 研究供应室护士艾滋病等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6年8月供应室工作中受到职业暴露伤害的护士随机选取9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教育课堂.对照组进行普通职业暴露指导干预.对两组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和防护知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供应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原因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分别为73.33%和46.6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对供应室护士艾滋病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必须采取与之对应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降低供应室护士艾滋病等职业暴露的危险.

    作者: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12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9例行腹部平扫,6例行两到三期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肺内病灶、纵隔肺门病灶情况、腹部各器官病变情况. 结果 胸部CT扫描显示20例患者均有肺内结节,其中12例可见气囊状空洞性结节,4例为空泡状结节,6例呈毛玻璃样模糊影,3例为微小结节,6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增强扫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3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伴有心包积液,1例有条带影.腹部CT提示7例肝脾脏肿大,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为肾内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水,腹部增强扫描提示5例呈环状强化. 结论 肺内结节、肺内实变、空洞性病灶并腹部CT扫描多处器官淋巴结肿大提示艾滋病患者有很大可能患有播散性隐球菌病,可以提早诊断并治疗.

    作者:岳保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邱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喙肩韧带重建喙锁韧带在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肩部皮肤至关重要,需要对其倍加呵护,在进行喙肩韧带重建的时候,应该格外重视皮肤组织的保护,应用合理的手段,避免肩锁关节在恢复的时候影响到皮肤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对肩部造成严重的伤害.肩部皮肤有着特殊的构造,应该重视重建过程中细节的到位合理,避免力度过大,影响到外部皮肤.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肩部损伤疾病,多由直接暴力引起,肩锁关节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维持作用[1],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常见,主要表现为肩部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影像学检查在肩锁关节脱位损伤中至关重要,肩锁关节脱位常见的分型为Rockwood分型,根据X线表现,分为Ⅰ-Ⅵ型脱位.

    作者:李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现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对该病的定义国内外也有争议.本文从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疼痛常用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方面目前的相关研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布晓婧;刘彤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毛囊闭锁四联征的护理体会

    毛囊闭锁四联征(follicular occlusion tetrad)是由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和藏毛窦组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本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及护理难度大.我部曾收治1例毛囊闭锁四联征士官,经临床综合护理,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晓丹;尚颖;王海艳;张彩红;赵靓;毛云云;王秀梅;马源杉;刘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 (96.66%)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4(73.33%)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结论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内服加局部外洗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星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窄谱紫外光联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治疗严重型汗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寻找治疗重型汗疱疹值得推广的方法.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治疗组(n=36)采用窄谱紫外光局部照射治疗联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外用;对照组给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外用;两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结论 窄谱紫外光治疗仪联合壳聚糖护创生物敷料治疗重型汗疱疹,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发增;王媛;赵秀玲;张丽;黄莓屏;余江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宫颈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所取到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上进行对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给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优质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陈燕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婴幼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行强脉冲光系统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婴幼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行强脉冲光系统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使用强脉冲光系统治疗的婴幼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0例.将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实行综合护理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行常规护理的患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为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疼痛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L型麻风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1.1 一般情况 患者男,58岁,汉族、农民、小学文化、已婚丧偶,生育1男2女.籍贯云南腾冲.患者传染来源为家内传染,与父亲(BL型麻风,已故)、兄弟(BL型麻风)长期接触达10余年之久.患者自述自2016年初开始眉毛逐渐脱落、继之双小腿伸侧出现红肿起疱疹破溃,曾四处求医就诊治疗效果不佳.2017年7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暗红色皮疹、双小腿伸侧疱疹破溃严重伴全身酸痛、发热、体温41℃.于7月29日到腾冲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治疗1周效果不佳、8月7日腾冲市人民医院以疑似麻风病病例电话报告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黄正芹;刘安恒;屈生梅;王一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