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正主

关键词:昏迷, 脑出血, 醒脑静, 盐酸纳洛酮
摘要:目的:对联合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出血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血肿程度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昏迷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处于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100例的分析

    目的:探讨给予分娩产妇舒芬太尼结合罗哌卡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无痛分娩;给予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结合罗哌卡因联合进行无痛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疼痛度、出血量、剖宫产概率、产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出血量、剖宫产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程时间跟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观察组产妇28%出现尿潴留,78%出现皮肤瘙痒,且13例产妇出现宫缩乏力.以上各指标相对比,两组产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给予分娩产妇舒芬太尼结合罗哌卡因联合进行无痛分娩,能够减轻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概率,但是应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红娟;唐怀;刘志茹;侯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临床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牧治的98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管理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用药方面,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施药,且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任紫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对开颅术后14例继发血肿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血肿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672例开颅手术后继发血肿的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病人中再次手术治疗11例,1例给予保守观察,2例放弃再次手术自动出院,11例再次手术治疗病人中恢复良好,正常生活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及术中各环节的处理,可预防术后血肿发生,术后及时复查CT,可早期发现术后血肿,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多;张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结肠癌中CXCL12与其配体CXCR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L12及其配体CXC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XCL12、CXCR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XCL12与CXCR4蛋白在结肠癌组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肠癌中CXCLE与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1),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XCLl2及其配体CXCR4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为临床结肠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卢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体会

    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三年,收治病人740例,进舱总次 数10800次.其中有脑梗死、脑出血、颅脑损伤、脑萎缩等 病人多.其次高血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面神经炎、骨折延期愈合、烧伤、脑瘤术后、骨髓炎、一氧化碳中毒等. 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炳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对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服务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护患关系较紧张的现状,对我院儿科的护理服务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改革,提高护理服务的规范性,构建护患间的和谐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由之前的93.4%提升到99%以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也由86.4%提升为100%,护理的并发症以及患者投诉率都为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获得了患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作者:刘海燕;张海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内括约肌侧切除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内括约肌侧切除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切口感染率及疼痛评价情况.结果:两组复发及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内括约肌侧切除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6例应用腋路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体会

    本文应用腋路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协助手术26例,其中:无痛、肌松良好者22例;有痛感需静脉辅助用药能顺利完成手术2例;桡侧或尺侧阻滞不完善各1例.穿刺过程中刺破血管2例,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扇形阻滞法提高了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作者:娄菊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辨证配伍中药针剂合香丹注射液为主治疗胸痹42例

    目的:观察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予香丹注射液静滴和西医酌情对症治疗,治疗组辩证分型配伍应用中药针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各证型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继红;姚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AKT和AgNOR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AKT和AgNOR(Nuclealar Organizer Regions)蛋白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目标.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105例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银染色法检测P-AKT和AgNOR的表达情况.结果:P-AKT、AgNOR蛋白在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AKT及AgNOR在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晚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两者可能促进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静;尚素霜;刘俊霞;陈云霞;程佳;高丽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根据创伤的严重性及需要决定抢救的先后顺序,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及危重程度,结合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

    作者:郝亚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纤溶系统及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绝经后妇女纤溶系统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34人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及门诊正常体检的绝经后妇女33人(对照组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空腹10小时后抽取肘静脉血,测血脂水平(TC,TG,LDL-C和HDL-C)、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组相比,t-PA抗原明显增加(P<0.01),PAI-1抗原显著下降(P<0.01),TC、TG及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的降低LDL,TC及TG,升高t-PA,降低PAI-1从而达到延缓绝经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粥样硬化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陈刘红;陈友国;杨伟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疗效分析及局部控制率研究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6例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60~64GY/30-32次,2GY/次.评价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 12例,无变化(NR)3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5%;全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为76.9%(20/26)、60.0% (12/20),1~2年生存率76.9% (20/26)、55.0%(11/2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值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Zung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伊书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雷公藤害虫双斑锦天牛的发生及生物防治的探讨

    目的:调查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探索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可行性,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定期调查受天牛危害的雷公藤植株,观察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通过管内接蜂、带虫枝条接蜂和田间放蜂实验研究天敌管氏肿腿蜂对双斑锦天牛的寄生性和防治效果.结果:管内接蜂和带虫枝条接蜂实验表明管氏肿腿蜂对双斑锦天牛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和致死率;田间放蜂防治效果尚不理想.结论:管氏肿腿蜂具有寄生雷公藤双斑锦天牛的能力,但春季田间放蜂防治效果不明显.根据双斑锦天牛的发生特点,9~10月应该是田间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的理想时期.

    作者:郭昆;俞旭平;于晶;陈君;鲍立曾;王志安;程惠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论《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本文针对衰老和疾病产生的机理,研究如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达到防病延衰之目的.

    作者:龚钰清;盛国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院前综合急救措施对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院前综合急救措施对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送至我院急诊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并分为给予院前综合急救措施的观察组和股骨颈骨折常规院前处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院前综合急救措施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对于外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救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高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从“鼓胀”学说论治肝硬化

    本文通过中医传统“鼓胀”学说对西医肝硬化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血、水、瘀互结,瘀阻脉道是肝硬化的主要病机,因而提出了以和络、消癥、利水为主的治疗方法,并加以详细阐述、论证.

    作者:薛林山;郑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腹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统计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MAP、HR情况、氯胺酮用量、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苏醒时间,以评价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结果:MAP和HR比较.与基础值相比,观察组的MAP和HR仅在术后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术前和术中与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中,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平均苏醒时间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单次骶管复合氯胺酮麻醉可以对患儿的MAP和HR影响较小,可以减少氯胺酮使用良,并极大的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太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行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用改良静脉留置针行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30例282只眼泪道阻塞的病人用改良静脉留置针行泪道置管.结果:治愈244只眼,占86.5%,好转24只眼,占8.5%,未愈14只眼,占5%.结论:改良静脉留置针行泪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一种行之有效,实用简便的方法.

    作者:吕瑾;周柱生;杜福勤;李欣骋;李琼华;胡守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