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导航技术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附32例临床报告)

王志刚;付文革;齐素敏;陈志忠

关键词:胸腰椎、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 CT导航, 椎弓根螺钉
摘要:目的:探讨CT导航技术应用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势与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采用CT导航技术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按照螺钉是否穿透椎弓根及穿透程度,参考Richter分类法进行评估.结果:手术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准确,只有2枚螺钉突出皮质外且≤2mm,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项安全和精度较高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测定的意义

    本文根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无冠心病,并进行多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显示:LDL氧化修饰后可产生以它为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OXLDL-Ab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明显升高,说明它在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演变中起重要作用;检测OXLDL-Ab可反映LDL在体内的氧化修饰情况,有利于认识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红岩;卢玉娟;戎秀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疤痕缺陷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患者的子宫切口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将有缺陷的子宫切口疤痕分为两型:疤痕团块型18例(56.25%),切口假腔型(亦称切口憩室)14例(43.7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有其特异性,超声能做出准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卞海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并发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0例.总结分析不同并发症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不同的并发症有各自特异的声像图表现,临床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的诊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提高患者的透析成功率及存活率.

    作者:沈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2012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例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脑梗死患者用药多为抗血小板聚集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改善脑功能、改善微循环药以及降压药和降脂药;用药频次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用药频度(DDDs)排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使用频次高的20个药品中11个药品的DUI值≤1.结论:药物的总体应用遵循脑梗死的用药原则,但存在一定不合理应用因素,需注意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卢玲;何洁英;熊厚溪;雷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普通机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γ辐照机采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在输血前后C蛋白变化(CRP)、循环免疫复合体(CIC)、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在输注前后的变化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出现了明显的升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参数进行测量时,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血小板的输注无效,利用γ辐照机来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采集,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升输注的效率.

    作者:李琼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芍药甘草汤散剂,连服30天,同时该组患者给予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仪治疗,隔日一次,共15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次0.2mg,qd,连服30天.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前列腺液常规指标变化就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何金军;常青;孟永会;申军;廖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39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病例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副作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郭文岗;包红梅;吴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国情、省情及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护理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建立“突出中医,夯实西医,加强人文,注重整体”的培养理念,发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为此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国凤;王佳琳;王天兰;王彦;唐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通过失效分析方法,在管道护理的过程中加以失效管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除发生1例非计划性拔除导尿管外,其余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拔管共15例,其中胃肠减压管共8例,胸腔引流管3例,导尿管3例,十二指肠营养管1例.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结论:失效分析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助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机理

    从肺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肺的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机制,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清山;李天威;王清碧;毕信亚;唐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苗药皮部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大鼠MMP-13、TIMP-1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苗药皮部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ype-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苗药皮部熏蒸治疗OA的可能机制,为此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并为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1周后50只大鼠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水熏组)、低浓度熏蒸组(低熏组)、高浓度熏蒸组(高熏组).分组后即开始治疗,通过不同浓度的苗药皮部熏蒸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切取关节,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进行软骨细胞MMP-13、TIMP-1免疫组化的测定.结果:造模组肉眼即可观察到关节软骨表面的改变,镜下观察到软骨基质中酸性黏多糖染色降低,小裂隙产生,负重区关节软骨表面糜烂、腐蚀,软骨细胞坏死,软骨下骨硬化,伴有滑膜炎、关节囊增厚.高熏组MMP-13平均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下降、TIMP-1平均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熏组和水熏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苗医熏蒸疗法可以调节MMPs与TIMPs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控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阻止软骨及骨的破坏,达到防治OA的目的.

    作者:罗俊刚;贾亚玲;杨力荟;丁云;魏刚;俞非易;谢红;王兴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65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我院2010年02月~2011年02月间65例术后常规护理的腹部手术后疼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65例术后全科护理干预的腹部手术后疼痛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9.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3%,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科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尧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保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管理的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在门诊处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医保门诊处方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研究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2011年间门诊大方记录,从不同系统、不同年份、药品的类别以及药品是否与本次治疗有关等角度对门诊大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处方逐年减少.各系统之中,外科系统门诊处方管理相对不规范.药品中以心脑血管类多,占33.73%;14.12%的药品与本次治疗无关.结论:首先要给门诊大方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医院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遏制大处方.政府要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使民众建立起对疾病和健康的正确认识.

    作者:赵磊;王红宇;张玉琴;王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层三查七对法”在输液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区工作中应用“分层三查七对法”对降低给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三查七对,即输液各环节均进行完整的三查七对;试验组实行分层三查七对,即将三查七对内容分解并分别融入输液各环节,强调做好本岗位核对;比较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护士平均输液时间.结果:试验组给药错误发生率0.0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0.01);试验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为250.84±10.69(秒)与对照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273.17±15.62(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8,P<0.001).结论:在输液区中实行分层三查七对法可有效避免给药错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丹卉;阳常艳;陈晖;黎小群;谭薇;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L)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的评分为(26.74±13.1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9.81±21.4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28.51±14.3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1.25±19.69)分.由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3例患者,将我院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干预护理策略加强切口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肠蠕动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切口换药、活动锻炼指导等,改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高娟;魏娜;杜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接收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A、B、C3组,A组49例为大三阳患者,B组42例为小三阳患者,C组29例为HBsAg、抗-HBc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HBV-DNA的含量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结果:经过HBV-DNA测定后,A组的阳性率为97.96%,B组的阳性率为61.90,C组的阳性率为34.48%.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有一定的联系,采用HBV-DNA含量测定有利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在临床诊断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芸燕;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导航技术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附32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CT导航技术应用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势与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腰椎滑脱伴脊柱不稳的患者,采用CT导航技术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按照螺钉是否穿透椎弓根及穿透程度,参考Richter分类法进行评估.结果:手术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准确,只有2枚螺钉突出皮质外且≤2mm,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CT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项安全和精度较高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志刚;付文革;齐素敏;陈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对比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洁口爽Ⅰ号及Ⅱ号的低抑菌浓度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管蝶扩散法检测抑菌环直径,用液体梯度稀释法稀释原液后测定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结果:洁口爽Ⅰ号及Ⅱ号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低抑菌浓度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Ⅰ号低于Ⅱ号外,对其余六种供试菌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洁口爽Ⅰ号及Ⅱ号无论原液或稀释液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低抑菌浓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Ⅰ号Ⅱ号无明显差异.

    作者:严璐;孙东风;陈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的临床路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下属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转诊到我院及由我院转诊到下属社区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同期到自行到我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次就诊率、首次就诊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可影响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以及医疗费用,对社会及患者自身来说都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

    作者:何俊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