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何金军;常青;孟永会;申军;廖倩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 体外短波热疗,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芍药甘草汤散剂,连服30天,同时该组患者给予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仪治疗,隔日一次,共15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次0.2mg,qd,连服30天.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前列腺液常规指标变化就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单在开腹肠道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单在开腹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对40例使用棉质无菌单按照传统铺巾方法的开腹肠道手术(对照组),与40例在传统铺巾基础上加铺一张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单(观察组)的开腹肠道手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棉质无菌单潮湿、渗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棉质无菌单潮湿度、渗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肠道手术中使用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单具有防止水分渗透,保持手术棉质布类干燥,防止手术台面污染等优点,降低了手术切开感染的风险,在临床使用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病变检测上的应用

    目的:通过三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探讨更为合理、高效的宫颈癌检测方法.方法:对59例患者同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DNA倍体分析及阴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倍体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率高.结论:DNA倍体可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常规应用于临床.

    作者:韦玮;莫可良;曾定元;谭广萍;唐移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芍药甘草汤散剂,连服30天,同时该组患者给予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仪治疗,隔日一次,共15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次0.2mg,qd,连服30天.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前列腺液常规指标变化就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体外短波热疗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何金军;常青;孟永会;申军;廖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提高责任护士服务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我院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住院期间对病房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责任护士服务质量,创建医院的护理品质.方法:合理设计调查表格,随机选择出院患者500例,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本病房责任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结果:通过调查整改措施,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出院患者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桂程丽;李敬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的临床路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下属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转诊到我院及由我院转诊到下属社区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同期到自行到我院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次就诊率、首次就诊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可影响患者的首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率以及医疗费用,对社会及患者自身来说都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

    作者:何俊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流程联合三级护理管理预防高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完善三级护理制度,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率.方法:2009年我科完善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将管理制度纳入到三级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自实行风险管理流程联合三级护理管理预防高龄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以来,2009年前后三年内跌倒/坠床数呈逐年降低趋势,后三年的发生率是前三年的31.96%,跌倒/坠床数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通过不断的完善流程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发现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了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安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徐鑫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层三查七对法”在输液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输液区工作中应用“分层三查七对法”对降低给药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三查七对,即输液各环节均进行完整的三查七对;试验组实行分层三查七对,即将三查七对内容分解并分别融入输液各环节,强调做好本岗位核对;比较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护士平均输液时间.结果:试验组给药错误发生率0.0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0.01);试验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为250.84±10.69(秒)与对照组护士平均输液时间273.17±15.62(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8,P<0.001).结论:在输液区中实行分层三查七对法可有效避免给药错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丹卉;阳常艳;陈晖;黎小群;谭薇;王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为特征,临床以记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EF)、细胞外存在老年斑(senile plaques)、脑皮层神经细胞减少等为特征性改变.目前,对其病因病机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认知,治疗的进步,尤其是中医治疗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均取得不少进展,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芝兰;况时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作者:杨晓玲;谢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影响.方法:将孕25~32周经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运动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儿以及胎儿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1h血糖、餐后2h的血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孕产妇及婴儿的结局,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萍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保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管理的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在门诊处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医保门诊处方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研究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2011年间门诊大方记录,从不同系统、不同年份、药品的类别以及药品是否与本次治疗有关等角度对门诊大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处方逐年减少.各系统之中,外科系统门诊处方管理相对不规范.药品中以心脑血管类多,占33.73%;14.12%的药品与本次治疗无关.结论:首先要给门诊大方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医院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遏制大处方.政府要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使民众建立起对疾病和健康的正确认识.

    作者:赵磊;王红宇;张玉琴;王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4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药结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高洁;袁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47例的体会

    火针疗法是调脾通络疗法经典治疗之一,通过火针灼伤人体腧穴、腠理,开其经络之外门,给外邪以出路,使得瘀血、水肿等致病性病理产物得以排除体外.火针携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组织被灼至碳化,使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随之改变.同时起到”通阳“即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本文采用火针治疗面肌痉挛47例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卫强;冀来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超高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长、护理满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长为9.5±1.6,显著低于对照组15.7±2.2.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9.3±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 (4/26),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 (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出血和血肿,以及尿潴留和迷走神经型反射方面单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施护理路径方案可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长,增加护理满意评分,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3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病情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有12例治愈,2例好转,1例终为植物人;对照组有7例治愈,1例好转,2例终为植物人,5名患者死亡.结论: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林艳玲;张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接收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A、B、C3组,A组49例为大三阳患者,B组42例为小三阳患者,C组29例为HBsAg、抗-HBc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HBV-DNA的含量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结果:经过HBV-DNA测定后,A组的阳性率为97.96%,B组的阳性率为61.90,C组的阳性率为34.48%.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有一定的联系,采用HBV-DNA含量测定有利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在临床诊断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芸燕;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特征的研究

    本研究历时两年对贵阳中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整体较本科生强,但是在部分项目上也会因为样本的具体情况而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生的内部动机不如本科生强,但是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效果能够较本科生更为客观地归结原因.建议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为标准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

    作者:徐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髌骨骨折35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组的35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后2周予以中药熏蒸,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对35例患者全部予以随访,随访短3个月,长1年,平均9个月;其中:优2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43%.结论: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及切口愈合后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芝龙;王昌兴;易向东;穆中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贵州道地药材天麻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目的:了解不同产地的贵州道地药材天麻中Pb,Cd,Cu,Hg,Se,As六种微量元素含量状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天麻药材中铅、镉、铜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测定天麻药材中砷、汞、硒的含量.结果:在天麻药材中Pb的含量在0.804~4.865mg/kg;Cd的含量在0.1306~1.0943mg/kg;Cu的含量在1~7mg/kg;As的含量在0.9670~1.1909mg/kg;Hg的含量在0~0.3020mg/kg;Se的含量在0.1187~0.9244mg/kg.六个产地天麻药材中的铅、汞、铜、砷均没有超过标准,产于赫章和威宁的天麻药材镉超过标准.结论:该方法为天麻药材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及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蒙禹;陶飞;段敏;王世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