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周建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气道高反应性, 慢性咳嗽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80例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肺益肾清热方.随访1~2月,对比观察两组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SSTCM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SSTCM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慢性咳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一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硬脊膜外麻醉患者的辅助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5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硬脊膜外麻醉.辅助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输注的方法,观察患者血压(BP)、心率(HR)、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手术的不适反应.结果:50例患者在手术中或者手术后血压、心率比术前略有降低.而呼吸与脉搏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良好.对手术经过无不良记忆,有效地抑制了腹部手术单纯应用硬脊膜外麻醉术中牵拉反应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内酚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舒适性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宋永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复方蛹虫草制剂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和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评价复方蛹虫草制剂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自身免疫力作用效果.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按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随机分组,分别观察小鼠游泳试验结果并测定生化指标(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免疫指标(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a).结果:受试物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相比,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血中尿素氮水平降低,肝糖原含量升高,耳肿胀度、碳廓清指数a升高,且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复方蛹虫草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谈唯;宋捷;张润桐;陈斌;贾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维生素E治疗生长痛18例临床体会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伴有生长痛,对这种病目前我国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我院内、儿科接诊的儿童患者经诊断后给服维生素E治疗,因为维生素E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过氧化物的过程,而且到线粒体、微粒体和浆膜的磷脂有特殊亲和力,可有效预防或阻止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使生长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本文治疗18例,收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苏日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评价膝关节前交叉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1例有明确膝关节损伤史、经关节镜手术证实为前交叉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1例MRI均有异常表现,诊断为前交叉完全断裂8例、部分断裂13例.MRI对前交叉韧带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显示直接、清晰、完整.前交叉韧带损伤表现为前交叉韧带正常形态消失,不均匀增粗、增厚、韧带内信号增高、紊乱、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韧带回缩、韧带假团块.结论:MRI能够直接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外伤后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改变,并能准确显示完全断裂与部分断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孟娴;雷亿成;何敬;王佳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洮南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管理

    我国自1985年出现首例艾滋病人(AIDS)以来,全国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为切实加强我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12月)要求,建立了实验室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管理体系.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以病程迁延,反复下腹及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月经失调,低热,盆腔包块,性交痛等症状为特点,给广大妇女的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经久难愈.笔者于2006年5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点滴保留灌肠对门诊和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4例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凤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a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3-11月至2010-11月间在我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确诊的38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者,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只有4例术前B超检查明确诊断.另34例是在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或刮宫手术时大出血后B超检查明确诊断;38例中29例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或刮宫手术时大出血后保守治疗成功;3例药物后刮宫保守治疗成功.6例在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或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阴道大出血.并发DIC,其中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3例行病灶切除+子宫修补.3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误诊率高,应提高临床医生及B超医生对其的认识,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血小板计数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证明血小板计数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具有正相关性.方法: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侧血细胞参数(仪器法)检测98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并对之进行数理学统计.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为(356±30)×10(9)/L,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经有效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大部分下降或恢复正常,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为(267±24)×10(9)/L,与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而且病历资料证明血小板计数持续增高的患者多伴有病情的进展或恶化.讨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炜;付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行自体回输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腹穿引出腹水经伟力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仪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将浓缩腹水回输患者体内.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均顺利完成,腹水压迫症明显改善.结论:自体腹水浓缩回输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曲美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037名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是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建立本室的血清胱抑素C参考范围.方法:将2037名健康体检者按年龄不同男女各分为五组:Ⅰ组为<30y,Ⅱ组为30-49y,Ⅲ组为>60y,应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结果:2037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存在性别差异(t=19.56,p<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胱抑素C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7,P<0.01),在Ⅰ组、Ⅱ和Ⅲ组这三个年龄段Cystatin C水平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室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范围是:男性:30岁以下为:0.44~0.91 mg/L,30~49岁为:0.44~0.96mg/L,50岁以上为:0.49~1.08 mg/L;女性:30岁以下为:0.35~0.78mg/L,30~49岁为:0.37~0.81 mg/L,50岁以上为:0.38-0.96 mg/L.结论: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浓度存在着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本室建立了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的参考范围.

    作者:余洪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52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本院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2920例的观察及护理.结果: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1.78%,5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中涉及4种头孢菌家类抗生素药物.主要为头孢替唑钠15例(28.85%)、头孢硫眯16例(30.77%)、头孢曲松钠11例(21.15%)、头孢唑肟钠10例(19.23%),均为静脉注射给药.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为主29例(55.77%)、胃肠道反应14例(26.92%),其他不良反应9例(17.31%).结论: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对症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和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做好该类药物知识的宜教,提高门诊头孢菌家类抗生索合理应用.

    作者:植少娟;袁碧;区正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医疗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医疗锐器损伤原因及防护方法方法:对护理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操作的中后时段.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锐器伤发生时段的管理,以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彭东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存在先天发育极不成熟是高危新生儿,为维护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生后的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探讨如何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在呼吸管理、环境与温度管理、喂养等方面的护理措施,使早产低体重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早产低体重儿各项指标能尽快达到出院标准,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长负担.

    作者:康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小儿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功能还不完善,生病用药时,很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许多人错误地把小儿用药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单纯地只是将成人的体重或体表面积的比例,不符合小儿的生理、病理、遗传、免疫等等的特殊性,以致出现了不少弊端.因此儿童用药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刘艳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采用优降糖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及单纯用优降糖治疗,比较两组的空腹、餐后2h血糖以及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作者:吴冬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肺纤维化的单味中药治疗概况

    肺纤维化是一种多发而常见的疾病,本文试就单味中药的治疗做概述.

    作者:薛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种方法处理稽留流产40例体会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稽留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寻求治疗稽留流产新方法,以减少患者出血量、清宫次数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心理身体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收人院的40例稽留流产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作为观察组,另外口服已烯雌酚+清宫术作为对照组.处理前均常规全面检查,排除精尿病、血液病、血栓史,与甾体激素有关的肿瘤,青光眼、哮喘、癫痫、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炎、肾炎及过敏史.观察组第一天,第二天上午饭后2小时均口服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米非司酮50mg,间隔12小时后再口服米非司酮25 mg,总量 150 mg.第三天上午饭后2小时口服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排出物及阴道出血量;对照组:口服已烯雌酚5mg,每日3次,连服5天,第6天行钳刮术.结果: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48小时内完全排出者6例,12例口服米索前列醇后6小时内排出,1例因阴道流血量多立即行清宫术,1例因口服米索前列醇后24小时后未排出行清宫术,一次清宫成功.成功率90%(18/20);对照组口服己烯雌酚期间2例绒毛及蜕膜组织排出,余18例行清宫术,清宫1次干净者12例,6例行2次清宫,成功率70%(14/20).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周~10周稽留流产在成功率、流血量、清宫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已烯雌酚+清宫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提高当代护士长自身素质的思考

    目的:提高当代护士长自身素质.方法:在思想政治上给予培养、专业知识素质上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方向、新进展,指导本科室护理工作,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教学、护理科研等方面应该是医院佼佼者在管理上要善于管理、敢于管理,还要懂得管理的重要,协调能力要本着尊重、虚心、诚实、主动、热情、公平、互惠的原则与各部门协调好关系,使科室工作畅通无阻.在法律意识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差错事故不包容、不祖护,及时总结分析,做警钟长鸣.结果:提高护士长自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南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从操作者的心态、技术水平及患儿的血管状况、合作程度等方面分析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等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可有效地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要认真苦练基本功,提高小儿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治疗及抢救的需要,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人均为针刺治疗10天,无明显效果者,共63例,男性26例,女性37例;年龄10~85岁,平均40岁;病程1天~2月,平均17天.

    作者:赛武烈;玛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