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雁荣;徐海燕;罗亮春

关键词:胸腔积液, 穿刺引流术, 呼吸功能锻炼,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30例,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比麸联合培菲康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非比麸(小儿纤维素颗粒)联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茵散)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诊断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口服治疗;实验A组给予非比麸;实验B组给予非比麸和培菲康口服治疗.根据用药后患儿的大便情况、形状、次数及复发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B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大便次数效果优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显示,实验B组评分与另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结束后2周,实验B组治疗复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P<0.05).实验B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比麸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作者:徐惠;顾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气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参附组、NPPV组和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附组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NPPV组给予NPPV治疗,联合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NPPV治疗.比较各组总有效率、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参附组及NPPV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氧气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参附组与NPPV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参附组与NPPV组(P<0.05);联合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参附组与NPPV组,呼吸频率(R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参附组与NPPV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NPPV治疗左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

    作者:黄育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与种植义齿预后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与种植义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101例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23例、74颗)及健康组(78例、205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术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留存率指标).结果 种植手术后糖尿病组患者牙周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术后短期留存失败情况较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留存截尾数较健康组差异显著(x2 =9.116,P=0.003);糖尿病组种植义齿的术后短期留存率较健康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与种植义齿有一定相关性,相较于健康组患者,2型糖尿病种植义齿会轻微提高患者牙周菌斑及牙龈出血发生率,但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对种植体的留存率、健康状态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以儿童多见,其中腺样体肥大为其主要原因[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40例(61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诊治,现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61)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9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0(33耳)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照组20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作者:洪晓林;阮冠鑫;梁友情;陈盈;黄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脊髓损伤病人围手术期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各时间段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脊柱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加快各临床症状的好转.

    作者:冒海敏;仲悦萍;王海燕;魏燕;姜相君;张锦荣;沈鑫;张翠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康复训练联合r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增强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伍俊;王小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囊性肾癌的CT征像分析(附6例报告)

    囊性肾细胞癌(CRCC),简称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工作中较少见.术前囊性肾癌的正确诊断对手术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极有帮助.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CRCC患者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例囊性肾癌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4~77岁,6例均为单发,左肾4例,右肾2例.临床症状多以腰痛,血尿,腹部包块就诊,其中1例为无症状体检发现.6例CRCC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1例.临床TNM分期中,4例为T1N0M0,2例为T2N0M0.

    作者:王骋;刘江勇;李亚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其他指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

    目的 评价孕中期纤维连接蛋白(FN)联合其他指标对重度子痫前期(sPE)的预测价值.与FN联合的其他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力(MAP)、身体质量指数(BMI).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病例对照巢氏研究,标本来源于常规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孕妇.每个患sPE的疾病组孕妇都与5名孕周相仿的健康女性配对.共收集到40例sPE患者和200例对照.将sPE组和对照组的FN、MAP、BMI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孕中期的FN值与sPE呈正相关,可预测65.1%的sPE.FN、MAP、BMI联合的预测值为74.7%.结论 孕中期FN浓度可用于预测sPE.与其他标志物联合,可增加FN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丽益;李维;李文雅;曾丽珍;曾思繁;杨伟彬;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肝组织后的损伤修复反应,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HSCs是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前体,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是ECM的主要来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促成HSCs活化和增殖的两种主要细胞因子,导致成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其他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因此,抑制HSCs激活是阻止HF发生的关键要点.HSCs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参与HF的形成,主要有 P38MAPA、TGF-β/Smad、PI3K/Akt、Notch、Ras/ERK、Wnt、Hh)等信号传导通路.近年来,Hh通路已成为肝纤维化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Hh信号通路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钟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蔗糖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进行治疗,100 mg/次,2次/周,待总铁量补充完成,则改成维持治疗,100 mg/次,每2周1次,在血液透析结束后进行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明确药物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及体质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蔗糖铁联合人促红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情况.

    作者:吴韵华;陆焕俊;王健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方法 收集胶质瘤患者167例的临床标本,检测并对比各类胶质瘤细胞的MGMT基因甲基化、WHO分级情况,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与WHO分级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67例胶质瘤标本中,共检出86例MGMT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51.50%.同时,弥漫型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少突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甲基化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分级为Ⅰ级3.59%,Ⅱ级38.92%,Ⅲ级27.54%,Ⅳ级29.94%.MGMT基因甲基化的年龄普遍较非甲基化的年龄更大,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及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甲基化年龄显著高于非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MGMT基因甲基化与WHO分级呈正相关(γ=0.674,P=0.019),与年龄呈正相关(γ=0.732,P<0.001).结论 MGMT基因甲基化在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WHO分级Ⅱ-Ⅳ级及年龄较高者中,其对胶质瘤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伟;田玉旺;张立英;张岩;许春伟;吴继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CS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R)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56例PCI术后CLR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次、bid)和研究组(128例,替换为替格瑞洛,90mg/次,bid),比较两组调整用药前、后(7d、1个月)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P2 Y12反应单位(PRU)、超敏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溶性CD40受体(sCD40L)均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CLR,提高抗血小板效果,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少MACE的发生.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不稳定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如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等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mg/次,1次/d,每晚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随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平均持续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VEGF,ET-1)以及血脂水平(TC,TG,LDL-C,HDL-C)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O、VEGF和HDL-C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O、VEGF和HDL-C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ET-1、TC、TG和LDL-C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谢虎;徐富博;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DC细胞疫苗干预肝癌Treg细胞及与IDO、IFN-γ等细胞因子相关性

    目的 分析树突状细胞(DC)细胞疫苗干预对肝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90例经DC细胞疫苗干预的肝癌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病例组于DC细胞疫苗干预前、干预后14d采血,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细胞因子IDO、IL-10、IL-12、IFN-γ、TGF-β水平,并评价Treg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干预前外周血CD3+ CD4+、CD3+ CD8+、CD3+ CD56+水平明显低,Treg细胞及血细胞因子IDO、IL-10、IL-12、IFN-γ、TGF-β水平明高,干预后CD3+ CD4+仍明显低,Treg细胞及血细胞因子IDO、IL-10、IL-12、IFN-γ、TGF-β水平仍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干预前比较,病例组干预后CD3+ CD4+、CD3+ CD8+、CD3+CD56+、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改善,IDO、IL-10、IL-12、IFN-γ、TGF-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DC细胞疫苗干预后,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细胞因子IDO、IL-10、IL-12、IFN-γ、TGF-β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DC细胞疫苗干预可调节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IDO、IL-10、IL-12、IFN-γ、TGF-β含量,且Treg细胞含量变化与IDO、IFN-γ等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隋洪涛;张彩华;宋文军;霍磊;蔡骏;蔡进;李可可;赵剑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温等离子与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复合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临床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阵发性发作的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疼痛[2].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疼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睡眠质量[3].目前针对PHN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长期口服药物治疗、针对支配病变部位的神经阻滞、营养神经、抗病理性神经痛等,疼痛均可缓解,持续时间较短暂,远期临床疗效均不显著.本文观察我科近年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PHN,通过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生活质量、副作用的变化,并分析两种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生丽;康新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雷帕霉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对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探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对肝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术前雷帕霉素1.5 mg/kg腹腔注射,缺血30 min组;B组:缺血30 min组;C组:假手术组.术后24 h,第3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测定血清ALT、AST、TNF-a;取出肝脏作病理学、细胞色素C及肝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术后早期(24 h),A、B组的ALT、AST、TNF-a均升高,细胞色素C表达高,肝细胞凋亡,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较重.其中A组损伤程度低于B组(P<0.05);术后3dA组ALT、AST、TNF-a、细胞色素C、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优于B组.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张莹;唐祥蜀;张佳伟;曾聪;孙家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患儿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静脉输液患儿23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1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穿刺疼痛度与穿刺前后焦虑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疼痛评分与穿刺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满意度.

    作者:张艳红;张丽娟;姜洋;宁风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糖POCT培训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监测知识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并发症多等特点,其治疗常涉及多个学科[1-3].血糖床旁快速监测(POCT)是指非检验中心完成,在病人身边完成的血糖监测,且监测结果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具有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报告快速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在临床安全管理中,由于POCT影响因素多,如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知识缺乏等,导致POCT产生质量不稳定等现象,从而不能保证患者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4-6].因此,做好非内分泌科护士临床血糖监测操作的规范管理非常关键.

    作者:李占平;罗兰;黄煌;卢翠琼;袁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25例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住院的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八院后均予血象、肝功能、病原学等检查,并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并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IM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发热、咽颊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长,常累及其他脏器,以肺炎、肝脾肿大为主;疗程2~4周,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严重,且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其他脏器损伤,临床应及时MP检查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

    作者:陈坤;王晶;刘艳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个性化疼痛护理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生理应激及疼痛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生理应激及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诊肾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生理应激指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1h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d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肾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个性化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减轻焦虑程度.

    作者:王霞;卓莹;魏恩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