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罗俊;黄能慧;张小毅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及卤米松乳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白癜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记录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A、B、C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85.71%和95.35%;C组和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P<0.05);C组不同类型白癜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散发型的有效率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C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8.57%和16.28% (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祁战涛;杨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蓝染法外上象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75例T1或T2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外上象限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穿刺活检确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对肿瘤不进行切除活检.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用亚甲蓝1 mL或2 mL,在乳晕周围皮下均匀分点注射或者在外上象限皮下三点注射或者联合上述两处注射,注射5,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然后作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比较年龄、BMI、肿块大小、确诊方法、操作例数、染色剂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时间等因素对此类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2.667,P=0.020)、BMI(OR=2.588,P=0.020)、亚甲蓝注射部位(OR=2.431,P=0.032)及注射时间(OR=2.510,P=0.031).染色剂剂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影响不大;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晕、外上象限注射1 mL亚甲蓝、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徐泰;范苑林;黄杰文;李艰娟;丘冬琴;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单双号将87例RA患者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试验组加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CRP、RF、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TRACP-5b、DAS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达到ACR7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MTX治疗RA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TRACP-5b的水平.
作者:王佳斌;艾江平;陈希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势较成人严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症状诉说不清,检查不合作,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腹膜炎,甚至死亡.既往小儿阑尾炎大部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等多方面结合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提高了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小儿腹壁薄,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快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
作者:葛郁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10b(miR-10b)、microRNA-145(miR-145)及microRNA-155(miR-155)在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而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50例乳腺癌患者血液和39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血液和组织中的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b、miR-145及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治疗前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miR-10b,miR-145和mi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组织学特征、ER表达无相关性(P>0.05)miR-10 b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miR-10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miR-14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miR-15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miR-10b,miR-145,miR155在Ⅲ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血清中miR-10 b、miR-145及miR-155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俞进友;仇建玲;朱正峰;周迎;谷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66例女性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FINS、HOMA-IR、雌二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非糖尿病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患者FINS水平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病相关因素有FINS(OR=1.231)、HOMA-IR(OR=1.278)、卵泡刺激素(OR=0.963)、雌二醇(OR=1.185).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胰岛素可能是通过影响性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作者:张春苗;丁海燕;刘阳;郭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病理细胞学诊断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体液找癌细胞的送检标本,其中较多见的是胸水标本.胸水脱落细胞学常规方法为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并瑞姬染色下光镜诊断.但常规制作的涂片细胞容易堆积,染色后细胞结构不清,确诊困难,导致癌细胞检出率低[1].我们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7月收到的60例胸水标本制作胸水沉渣细胞块、HE染色并做波形蛋白(Vim)、广谱细胞角蛋白(CK)、CK5/6、Wilm's Tumor (WT-1)、D2-40、Calretinin、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Napsi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与常规制作涂片瑞姬染色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曹莉;吴倩;张赟;谢青梅;林永顺;黄平;曹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采用自拟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调查表对患者家属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各方面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的知晓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敏;王革;廖明燕;冉书容;庞佳坭;聂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220例接受ERCP的患者,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PEP与多次胰管插管、胆总管直径大小、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球囊扩张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 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 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干扰能够有效避免ERCP术后并发PEP的风险.
作者:黄书明;陈圣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差异.分析患者治疗后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匀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适合于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
作者:张雁冰;徐明安;周汝环;邵成奇;曹峰;李坤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与血小板糖膜蛋白(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2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7例(UAP)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0名作为健康组,分别对比三组的血清IL-8、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AP组、UAP组患者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患者的gpⅡb/Ⅲa、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活性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L-8在冠心病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白建蓉;闵兴明;黄远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笔者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50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喘可治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哮喘,均出现咳嗽、喘息、哮鸣音、呼吸困难等症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4.67±10.35)岁.
作者:曹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判定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采集与之等量的外周血,并将外周血中的核细胞提取与分离,实施PCR检测,记录其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接受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表达水平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MTX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6、IL-17、IL-23水平,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志鹏;胡向阳;冯启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32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针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8.13%,低于对照组的29.3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优于对照组的13.1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因应激性黏膜病变而造成死亡的病例.结论 使用奥美拉唑在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
作者:成睿珍;赵静;吴文静;王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miR-203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133+肿瘤干细胞,对其转染并表达miR-20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以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成球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后采用CCK-8和流式凋亡分别检测miR-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并分选出的CD13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标记物,且分化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MAP2,且CD133+细胞miR-203表达明显低于CD133-细胞(P<0.05);miR-203转染两个7d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一、二次成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成球数(P<0.05);进一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示miR-203转染4d后细胞CD133和nes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GFAP和MA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203转染24,48,72,96和120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进一步流式检测示miR-20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03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秦忠宗;邓一帆;祝刚;晏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60例有完整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肿瘤标本和100例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性.并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顸后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Foxp3阳性表达率为5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7.0%;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随Foxp3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Foxp3表达增加促使肺癌细胞发生肿瘤逃逸、对促进肺癌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Foxp3阳性表达5年无瘤生存率低.
作者:张舸;薛雷;赵晓龙;杜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10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小肝癌(大径≤3 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RFA治疗组(RFA组)59例及传统手术组(传统组)46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RFA组的住院时间(6.7±2.8)d低于传统组的(11.4±3.0)d(P<0.05);术前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FA组患者的ALT、AST、TB值低于传统组(P<0.05),RFA组患者的ALB值高于传统组(P<0.05);RFA组与传统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患者与传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低于传统组的26.09% (P<0.05).结论 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效果相当,但是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小,手术并发症更少.
作者:杜也牧;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其治疗配合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按照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行临床护理干预后治疗配合度较对照组高,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推行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张红娟;许丽丽;李巧梅;杨甲梅;谢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复发性胆道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既往多次手术使得该类患者病情复杂,临床治疗具有特殊性.收集我院普外一科收治的10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3.5岁;均因胆总管结石入院,其中6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合并残余胆囊并结石.
作者:段泽艳;杨卫军;李春来;田雾;黄德远;刘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多个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炎等,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该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国内常见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根据2008-2014年贵阳市云岩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创建未来6年的发病预测数学模型,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曦;温建;潘春柳;张江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