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

秦忠宗;邓一帆;祝刚;晏广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干细胞, miR-203, 靶向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miR-203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133+肿瘤干细胞,对其转染并表达miR-20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以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成球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后采用CCK-8和流式凋亡分别检测miR-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并分选出的CD13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标记物,且分化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MAP2,且CD133+细胞miR-203表达明显低于CD133-细胞(P<0.05);miR-203转染两个7d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一、二次成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成球数(P<0.05);进一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示miR-203转染4d后细胞CD133和nes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GFAP和MA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203转染24,48,72,96和120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进一步流式检测示miR-20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03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靶点.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6例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8名,对所有对象的唾液进行口腔菌群检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病情的发展阶段分为甲组(处于愈合期)和乙组(处于发作期),每组28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8名健康者为丙组(对照组).甲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17~37岁,平均年龄(25.8±8.9)岁.乙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6.8±8.5)岁.丙组中男12名,女16名,年龄12~32岁,平均年龄(25.7±7.5)岁.两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在常规性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芹;李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CD68和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CD68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和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大鼠各15只.造模成功后,观察三组大鼠的血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学改变等,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其TGF-β1、CD68和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的体质量较低,在尿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肌酐等血生化指标以及TGF-β1、CD68和MCP-1表达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甘油三酯、肌酐以及TGF-β1、CD68和MCP-1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时,可以通过降低肾组织中TGF-β1、CD68和MCP-1的表达水平来降低炎细胞浸润和免疫反应程度,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但是否能用于临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7,IL-23,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判定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采集与之等量的外周血,并将外周血中的核细胞提取与分离,实施PCR检测,记录其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接受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表达水平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MTX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6、IL-17、IL-23水平,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志鹏;胡向阳;冯启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大鼠ILK-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大鼠整合素连接激酶-RNAi(ILK-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干预研究细胞转分化及其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大鼠ILK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4条干扰(KD)序列.与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shILK-RNAi慢病毒载体.将连接产物转入制备完毕的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验证.包装慢病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水平验证病毒滴度.慢病毒载体感染大鼠NRK-52E细胞后,RT-PCR、WB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ILK在其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测序验证成功构建3条大鼠ILK-RNAi慢病毒载体,滴度分别为5×108,2.5×108,3.5×108 pfu/mL.分别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感染NRK-52E细胞进行内源筛靶,荧光观察80%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RT-PCR、WB检测ILK的表达明显下降.相对于阴性对照序列,KD2,KD3在高MOI组中对ILK表达的敲减达到65%以上(P<0.05),为有效靶点.其中KD2及KD3的ILK 2-△△ct值分别为0.337,0.217.KD2序列为对ILK的表达抑制显著.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ILK-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

    作者:白志勋;陆静;杨亦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外上象限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蓝染法外上象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75例T1或T2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外上象限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穿刺活检确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对肿瘤不进行切除活检.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用亚甲蓝1 mL或2 mL,在乳晕周围皮下均匀分点注射或者在外上象限皮下三点注射或者联合上述两处注射,注射5,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然后作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比较年龄、BMI、肿块大小、确诊方法、操作例数、染色剂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时间等因素对此类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2.667,P=0.020)、BMI(OR=2.588,P=0.020)、亚甲蓝注射部位(OR=2.431,P=0.032)及注射时间(OR=2.510,P=0.031).染色剂剂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影响不大;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晕、外上象限注射1 mL亚甲蓝、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徐泰;范苑林;黄杰文;李艰娟;丘冬琴;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ARIMA模型的贵阳市云岩区手足口病预测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多个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炎等,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该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国内常见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根据2008-2014年贵阳市云岩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创建未来6年的发病预测数学模型,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曦;温建;潘春柳;张江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RA患者的疗效及对TRACP-5b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单双号将87例RA患者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试验组加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CRP、RF、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TRACP-5b、DAS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达到ACR7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MTX治疗RA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TRACP-5b的水平.

    作者:王佳斌;艾江平;陈希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星形细胞瘤中IGF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及瘤旁组织中IGF2的表达,并研究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 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143例和90例星形细胞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F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2在瘤旁组织中低表达,阳性率为13.3%(12/90);在星形细胞瘤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8%(29/62),64.2%(52/81),且高级别组中表达与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x2 =4.341,P<0.05).结论 IGF2的表达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GF2的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生物标记的新指标.

    作者:谢欣;褚明亮;陈祎;张著学;杨迎春;易韦;于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 选取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容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及美学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朱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B,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C组耗时长(P<0.05),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转开胸率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在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出血等)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术者应根据自身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难度选择术式.

    作者:吴正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croRNA-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miR-203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133+肿瘤干细胞,对其转染并表达miR-20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以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成球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后采用CCK-8和流式凋亡分别检测miR-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并分选出的CD13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标记物,且分化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MAP2,且CD133+细胞miR-203表达明显低于CD133-细胞(P<0.05);miR-203转染两个7d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一、二次成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成球数(P<0.05);进一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示miR-203转染4d后细胞CD133和nes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GFAP和MA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203转染24,48,72,96和120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进一步流式检测示miR-20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03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秦忠宗;邓一帆;祝刚;晏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GLT低、中、高剂量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个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Aβ1-40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增多,GLT组Aβ1-40表达减少.结论 GLT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作者:张玥;罗俊;黄能慧;张小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减重步行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L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 (P<0.05).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脑电图对比CT检查在评估新生儿HIE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对比CT检查在评估新生儿HI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8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新生儿,临床综合检查包括患儿是否意识清醒,有无惊厥等,将不同分度的患儿随机分为脑电图组(113例)和CT组(95例),别进行同步的脑电图检查(EEG)和CT检查.结果 EEG检查的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分别为80例,26例,7例,显示检出率为100%,符合率为89.38%;CT检查结果:轻、中、重度分别为64例,20例,8例,未检出3例,检出率为96.84%,符合率为78.95%;两组的检出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相较于CT检查,EEG检查在对早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的诊断中有更准确的检出率与准确率.

    作者:杜晓宁;崔彦存;严慧芳;杜桂梅;李莉;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IL-8表达量与血小板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与血小板糖膜蛋白(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2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7例(UAP)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0名作为健康组,分别对比三组的血清IL-8、gpⅡb/Ⅲa活性、白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AP组、UAP组患者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患者的gpⅡb/Ⅲa、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SAP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的IL-8水平与gpⅡb/Ⅲa活性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L-8在冠心病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白建蓉;闵兴明;黄远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法与传统法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本课题拟研究一种规避医务人员辐射损害且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费用、易普及推广的改良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合我院病例探讨改良法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诊断为不孕并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625例患者,其中改良法558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8.8岁;传统法67例,年龄19~39岁,平均26.8岁.原发性不孕159例,继发性不孕384例,未注明原发或继发105例,有宫外孕史62例.部分病例随访2~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纳入标准:月经干净后3~7 d、未同房,近1周内血常规与白带检查结果正常.排除标准:宫颈内口狭窄者,急性、亚急性生殖性炎症者.

    作者:陈明江;焦俊;罗开毅;龙德辉;李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细胞块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水脱落细胞学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病理细胞学诊断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体液找癌细胞的送检标本,其中较多见的是胸水标本.胸水脱落细胞学常规方法为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并瑞姬染色下光镜诊断.但常规制作的涂片细胞容易堆积,染色后细胞结构不清,确诊困难,导致癌细胞检出率低[1].我们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7月收到的60例胸水标本制作胸水沉渣细胞块、HE染色并做波形蛋白(Vim)、广谱细胞角蛋白(CK)、CK5/6、Wilm's Tumor (WT-1)、D2-40、Calretinin、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Napsi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与常规制作涂片瑞姬染色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曹莉;吴倩;张赟;谢青梅;林永顺;黄平;曹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通过比较全身麻醉下小儿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不同,探讨小儿长时间气腹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择期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3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手术组(15例);B组为开腹手术组(18例).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气腹后3 h(T3)和术毕(T4)等时点的MAP、HR、SpO2PET CO2与气道阻力(Paw)值的变化,并监测血糖和体温.结果 A组麻醉和手术时间均较B组长(P<0.05).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儿HR在T1~T3时明显升高(P<0.05).A组中PET CO2、PaCO2及Paw在气腹后均明显升高,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逐渐下降,T3点下降明显(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麻醉处理上需合理补充液体,注意药物配伍,结合血气结果,加强呼吸管理及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体温的发生.静吸复合全麻能很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安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建设;赵龙德;周力;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1].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是继龋病、牙周病之后又一个对牙体组织危害较大的疾病.为了解贵阳市成年人发生楔状缺损的原因,随机选取2015年2—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 09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楔状缺损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

    作者:侯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汽化功率下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汽化功率下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根据不同汽化功率分为观察组(120 W)和对照组(70 W)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除速度、冲洗液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IPSS,QOL以及Qmax以及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短期以及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时,120 W可大大提高切除的效率,减少术中所需冲洗液用量,缩短手术时间,可为首选功率.

    作者:黄枫;周文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