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RA患者的疗效及对TRACP-5b的影响分析

王佳斌;艾江平;陈希跃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单双号将87例RA患者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试验组加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CRP、RF、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TRACP-5b、DAS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达到ACR7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结合MTX治疗RA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TRACP-5b的水平.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块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胸水脱落细胞学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病理细胞学诊断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体液找癌细胞的送检标本,其中较多见的是胸水标本.胸水脱落细胞学常规方法为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并瑞姬染色下光镜诊断.但常规制作的涂片细胞容易堆积,染色后细胞结构不清,确诊困难,导致癌细胞检出率低[1].我们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7月收到的60例胸水标本制作胸水沉渣细胞块、HE染色并做波形蛋白(Vim)、广谱细胞角蛋白(CK)、CK5/6、Wilm's Tumor (WT-1)、D2-40、Calretinin、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Napsi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与常规制作涂片瑞姬染色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曹莉;吴倩;张赟;谢青梅;林永顺;黄平;曹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RFA与手术切除治疗59例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与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10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小肝癌(大径≤3 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RFA治疗组(RFA组)59例及传统手术组(传统组)46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RFA组的住院时间(6.7±2.8)d低于传统组的(11.4±3.0)d(P<0.05);术前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FA组患者的ALT、AST、TB值低于传统组(P<0.05),RFA组患者的ALB值高于传统组(P<0.05);RFA组与传统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患者与传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低于传统组的26.09% (P<0.05).结论 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效果相当,但是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小,手术并发症更少.

    作者:杜也牧;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减重步行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L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 (P<0.05).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NSAIDs相关性胃病15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用药和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非出血患者108例(67.9%),消化道出血51例(32.1%)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38例.年龄>65岁、长期服药、患有慢性疾病者发病率高.消化道出血与年龄、联合用药、合并慢性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Hp)有关(P<0.05).NSAIDs用药以低剂量阿司匹林(LDA)为主(51.6%),中、高危患者预防用药仅43.4%.结论 应关注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危险因素,并重视对中、高危患者的预防性用药.

    作者:黄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他克莫司及卤米松乳膏联合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及卤米松乳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白癜风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记录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A、B、C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85.71%和95.35%;C组和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A组(P<0.05);C组不同类型白癜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散发型的有效率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C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8.57%和16.28% (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祁战涛;杨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DCA循环法在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经过严格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后可在不同病人之间重复使用的器械[1].质量环(PDCA),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2].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完成后,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将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呈阶梯式上升且循环往复的科学程序[3].PDCA循环法作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管理.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croRNA-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miR-203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133+肿瘤干细胞,对其转染并表达miR-20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以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成球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后采用CCK-8和流式凋亡分别检测miR-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并分选出的CD13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标记物,且分化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MAP2,且CD133+细胞miR-203表达明显低于CD133-细胞(P<0.05);miR-203转染两个7d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一、二次成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成球数(P<0.05);进一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示miR-203转染4d后细胞CD133和nes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GFAP和MA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203转染24,48,72,96和120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进一步流式检测示miR-20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03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秦忠宗;邓一帆;祝刚;晏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氟斑牙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组合的氟斑牙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氟斑牙患者72例,依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取微打磨—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B组采取微打磨—冷光美白治疗;C组采取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进行美白治疗前后颜色的对比并记录,观察漂白治疗效果,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牙色均有改善,A组对于中、重度氟斑牙患者牙色改善明显(P<0.05);三组患者轻度氟斑牙的美白有效率均较高,A组中度、重度氟斑牙的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斑牙采取微打磨—酸处理—美白有序结合治疗具有显著漂白效果,且敏感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兔血清CCK8的变化及意义

    Oddi括约肌(SO)生理运动在维持正常胆道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CCK作为胃肠肽类激素之一对SO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1].在CCK家族中,缩胆囊素八肽(CCK8)生理作用大.CCK可直接作用SO内的缩胆囊素A受体(CCKAR)发挥作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概念的提出使得SO的病理生理受到高度重视,部分病因为SO功能障碍(SOD)[2],本实验通过观察胆囊切除术后兔血清CCK8浓度的变化,探讨CCK8与SO生理活动的关系.

    作者:刘振华;王宁;张帅民;徐贤刚;黎涛;石承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术前行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术前给予益气活血方+AC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24例(57.14%)高于对照组20例(47.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25,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IL-1,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益气活血方能有效改善乳腺癌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黎;付晓敏;杨勇豪;巩金培;胡成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采用自拟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调查表对患者家属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各方面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的知晓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敏;王革;廖明燕;冉书容;庞佳坭;聂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iNOS表达水平与胃炎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胃炎发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11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Hp阳性54例,Hp阴性60例,以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表达水平,以分析上述两项指标与胃炎发病的相关性,并研究胃黏膜炎症程度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Hp阳性组TNF-α为(1.41±0.33)ng/mg VS(0.64±0.22)ng/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OS(69.34±6.10)% VS(21.94±3.8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轻、中、重度占66.67%,显著高于Hp阴性组的11.67% (P<0.05).结论 胃黏膜组织TNF-α及iNOS水平上升与胃炎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鲍文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辅助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价值

    目的 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7d,观察治疗前及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变化、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BNP下降;肺动脉压收缩压下降,两组间比较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美蓉;邵春燕;陈爱华;吴珊珊;李志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ARIMA模型的贵阳市云岩区手足口病预测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多个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炎等,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1].该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国内常见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根据2008-2014年贵阳市云岩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创建未来6年的发病预测数学模型,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曦;温建;潘春柳;张江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特点

    目的 分析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ALCT)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的特点.方法 收集南京市脑科医院PD中心已行脑深部刺激(DBS)手术治疗的患者ALCT的相关资料,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分析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运动症状、中轴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不同运动症状改善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患者的运动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7.7%,PD的运动症状中震颤、强直、运动迟缓、步态或姿势异常分别改善了75.1%、51.4%、58.9%、57.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轴性损害症状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54.3%,言语、步态和姿势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8.4%,64.6%,4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对PD患者运动症状全面改善,作为DBS术前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DBS治疗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艳;刘卫国;章文斌;于翠玉;祝雅静;闫磊;王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7,IL-23,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判定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采集与之等量的外周血,并将外周血中的核细胞提取与分离,实施PCR检测,记录其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接受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表达水平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MTX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6、IL-17、IL-23水平,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志鹏;胡向阳;冯启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60例有完整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肿瘤标本和100例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性.并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顸后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Foxp3阳性表达率为5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7.0%;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随Foxp3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Foxp3表达增加促使肺癌细胞发生肿瘤逃逸、对促进肺癌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Foxp3阳性表达5年无瘤生存率低.

    作者:张舸;薛雷;赵晓龙;杜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发作的疗效观察

    笔者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50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喘可治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哮喘,均出现咳嗽、喘息、哮鸣音、呼吸困难等症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4.67±10.35)岁.

    作者:曹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治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其治疗配合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按照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行临床护理干预后治疗配合度较对照组高,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内胆管癌术后行FOLFOX4化疗患者推行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张红娟;许丽丽;李巧梅;杨甲梅;谢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60例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势较成人严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症状诉说不清,检查不合作,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腹膜炎,甚至死亡.既往小儿阑尾炎大部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等多方面结合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提高了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小儿腹壁薄,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快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

    作者:葛郁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