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斑牙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

张艳凤

关键词:氟斑牙, 冷光美白, 酸蚀, 微打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组合的氟斑牙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氟斑牙患者72例,依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取微打磨—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B组采取微打磨—冷光美白治疗;C组采取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进行美白治疗前后颜色的对比并记录,观察漂白治疗效果,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牙色均有改善,A组对于中、重度氟斑牙患者牙色改善明显(P<0.05);三组患者轻度氟斑牙的美白有效率均较高,A组中度、重度氟斑牙的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斑牙采取微打磨—酸处理—美白有序结合治疗具有显著漂白效果,且敏感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miR-203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133+肿瘤干细胞,对其转染并表达miR-20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以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成球实验评价其自我更新能力;后采用CCK-8和流式凋亡分别检测miR-203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并分选出的CD133+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表达CD133和nestin标记物,且分化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神经元标志物MAP2,且CD133+细胞miR-203表达明显低于CD133-细胞(P<0.05);miR-203转染两个7d后CD133+肿瘤干细胞的一、二次成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成球数(P<0.05);进一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示miR-203转染4d后细胞CD133和nes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GFAP和MA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iR-203转染24,48,72,96和120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进一步流式检测示miR-20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R-203可能成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秦忠宗;邓一帆;祝刚;晏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村寨老年人群龋病情况分析

    为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老年人龋病的患龋情况,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老年人群进行龋病健康抽样调查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2014年3月9日,对黔东南州下属16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县(苗族:丹寨县、台江县),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后,在抽取的乡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纳入65~74岁苗族老年人104名,均男女各半.

    作者:袁媛园;何俊丽;梁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2014年门急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开展处方点评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1].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从我院2014年1—12月的门急诊电子处方中随机抽取24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1.2方法 以《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为标准,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2014年全年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点评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主,并参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相关处方点评指南.

    作者:廖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通过比较全身麻醉下小儿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不同,探讨小儿长时间气腹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择期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3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腹腔镜手术组(15例);B组为开腹手术组(18例).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1 h(T2),气腹后3 h(T3)和术毕(T4)等时点的MAP、HR、SpO2PET CO2与气道阻力(Paw)值的变化,并监测血糖和体温.结果 A组麻醉和手术时间均较B组长(P<0.05).术后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儿HR在T1~T3时明显升高(P<0.05).A组中PET CO2、PaCO2及Paw在气腹后均明显升高,和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逐渐下降,T3点下降明显(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麻醉处理上需合理补充液体,注意药物配伍,结合血气结果,加强呼吸管理及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体温的发生.静吸复合全麻能很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安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建设;赵龙德;周力;陈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兔血清CCK8的变化及意义

    Oddi括约肌(SO)生理运动在维持正常胆道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CCK作为胃肠肽类激素之一对SO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1].在CCK家族中,缩胆囊素八肽(CCK8)生理作用大.CCK可直接作用SO内的缩胆囊素A受体(CCKAR)发挥作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概念的提出使得SO的病理生理受到高度重视,部分病因为SO功能障碍(SOD)[2],本实验通过观察胆囊切除术后兔血清CCK8浓度的变化,探讨CCK8与SO生理活动的关系.

    作者:刘振华;王宁;张帅民;徐贤刚;黎涛;石承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DCA循环法在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再生医疗器械是指经过严格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后可在不同病人之间重复使用的器械[1].质量环(PDCA),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2].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完成后,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将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呈阶梯式上升且循环往复的科学程序[3].PDCA循环法作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管理.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血管病多项防治指南均推荐发病4.5h内应用阿替普酶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来治疗AIS[1].与国外溶栓治疗效率相比,我国存在AIS患者溶栓意识差,就诊时间延误、入院后诊查时间长,溶栓率低的特点[2].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AIS早期管理指南[3]要求患者到院至rt-PA溶栓治疗时间(DNT)应控制在60 min以内,但我国只有少数患者能在此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4].

    作者:胡晓;李玫;瞿浩;陈岚;李世容;刘蕊;王建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GLT低、中、高剂量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个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Aβ1-40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增多,GLT组Aβ1-40表达减少.结论 GLT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作者:张玥;罗俊;黄能慧;张小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值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骨密度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体检的431例老年女性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测定,根据有无骨折史,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对两组对象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值、骨密度丢失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一年龄组相比,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值:粗隆间>全髋>股骨颈>大转子,各年龄组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值低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呈上升趋势,以50~60岁之间骨量丢失明显,可能与患者绝经早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老年女性骨折发病危险性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呈负相关,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对于骨折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风险呈明显的负相关.

    作者:王建波;贾绍环;魏小娟;张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66例女性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FINS、HOMA-IR、雌二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非糖尿病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患者FINS水平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患病相关因素有FINS(OR=1.231)、HOMA-IR(OR=1.278)、卵泡刺激素(OR=0.963)、雌二醇(OR=1.185).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胰岛素可能是通过影响性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作者:张春苗;丁海燕;刘阳;郭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减重步行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L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 (P<0.05).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儿童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SLIT)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伴过敏性鼻炎(AR)的鼾症儿童60例,随机分为手术联合SLIT组(实验组)与手术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粉尘螨皮肤点刺实试验结果均为“+++”及以上,手术方式为双侧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实验组患儿手术后第1个月脱敏治疗,第6,12,18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儿睡眠打鼾症状采用OSA-18量表评分及鼻部症状采用TNSS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儿睡眠打鼾症状评分及鼻部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儿打鼾症状及鼻部症状评分,手术后第1月较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脱敏治疗后第6,12个月打鼾及鼻部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儿,术后第7,13,19个月的打鼾症状评分与术后第1个月相较明显增高,鼻部症状与术后第1个月相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手术联合SLIT治疗可明显改善儿童打鼾及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增加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陈燕燕;陈玉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6例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8名,对所有对象的唾液进行口腔菌群检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病情的发展阶段分为甲组(处于愈合期)和乙组(处于发作期),每组28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8名健康者为丙组(对照组).甲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17~37岁,平均年龄(25.8±8.9)岁.乙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6.8±8.5)岁.丙组中男12名,女16名,年龄12~32岁,平均年龄(25.7±7.5)岁.两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在常规性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芹;李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 选取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容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及美学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朱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外上象限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蓝染法外上象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75例T1或T2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外上象限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穿刺活检确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对肿瘤不进行切除活检.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用亚甲蓝1 mL或2 mL,在乳晕周围皮下均匀分点注射或者在外上象限皮下三点注射或者联合上述两处注射,注射5,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然后作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比较年龄、BMI、肿块大小、确诊方法、操作例数、染色剂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时间等因素对此类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2.667,P=0.020)、BMI(OR=2.588,P=0.020)、亚甲蓝注射部位(OR=2.431,P=0.032)及注射时间(OR=2.510,P=0.031).染色剂剂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影响不大;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晕、外上象限注射1 mL亚甲蓝、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徐泰;范苑林;黄杰文;李艰娟;丘冬琴;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7,IL-23,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判定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采集与之等量的外周血,并将外周血中的核细胞提取与分离,实施PCR检测,记录其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接受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表达水平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MTX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6、IL-17、IL-23水平,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志鹏;胡向阳;冯启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60例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势较成人严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症状诉说不清,检查不合作,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腹膜炎,甚至死亡.既往小儿阑尾炎大部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等多方面结合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提高了小儿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小儿腹壁薄,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快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

    作者:葛郁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辅助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价值

    目的 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7d,观察治疗前及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变化、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BNP下降;肺动脉压收缩压下降,两组间比较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美蓉;邵春燕;陈爱华;吴珊珊;李志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致病及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致病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按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制备丙型肝炎病毒的RNA的转录体;根据培养的结果进行相关的检测实验,对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结果 引入突变基因的表达数与原基因表达数没有显著的差异且两组核心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F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要高于其他组织,表明在肝癌的形成与F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含有单一突变的核心蛋白与野生型的核心蛋白在结构方面基本保持一致;F缺失型核心蛋白的二级结构有了较多的变化.结论 HCVF蛋白的缺失对病毒的翻译和复制的过程没有影响,对病毒的翻译、复制和治病性的影响加大的是核心蛋白的二级结构.

    作者:刘亚;明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药学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的用药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不同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方面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方面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东波;冯龙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