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致病及感染的影响分析

刘亚;明全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病毒复制, F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致病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按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制备丙型肝炎病毒的RNA的转录体;根据培养的结果进行相关的检测实验,对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结果 引入突变基因的表达数与原基因表达数没有显著的差异且两组核心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F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要高于其他组织,表明在肝癌的形成与F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含有单一突变的核心蛋白与野生型的核心蛋白在结构方面基本保持一致;F缺失型核心蛋白的二级结构有了较多的变化.结论 HCVF蛋白的缺失对病毒的翻译和复制的过程没有影响,对病毒的翻译、复制和治病性的影响加大的是核心蛋白的二级结构.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RFA与手术切除治疗59例小肝癌的临床效果与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10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小肝癌(大径≤3 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RFA治疗组(RFA组)59例及传统手术组(传统组)46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RFA组的住院时间(6.7±2.8)d低于传统组的(11.4±3.0)d(P<0.05);术前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FA组患者的ALT、AST、TB值低于传统组(P<0.05),RFA组患者的ALB值高于传统组(P<0.05);RFA组与传统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患者与传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低于传统组的26.09% (P<0.05).结论 RFA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小肝癌患者的效果相当,但是对患者肝功能损害更小,手术并发症更少.

    作者:杜也牧;周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B,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C组耗时长(P<0.05),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转开胸率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在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出血等)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三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术者应根据自身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难度选择术式.

    作者:吴正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

    目的 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220例接受ERCP的患者,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PEP与多次胰管插管、胆总管直径大小、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球囊扩张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 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 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干扰能够有效避免ERCP术后并发PEP的风险.

    作者:黄书明;陈圣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采用自拟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调查表对患者家属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各方面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的知晓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敏;王革;廖明燕;冉书容;庞佳坭;聂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胆道结石再次手术10例临床分析

    复发性胆道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既往多次手术使得该类患者病情复杂,临床治疗具有特殊性.收集我院普外一科收治的10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3.5岁;均因胆总管结石入院,其中6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合并残余胆囊并结石.

    作者:段泽艳;杨卫军;李春来;田雾;黄德远;刘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汽化功率下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汽化功率下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根据不同汽化功率分为观察组(120 W)和对照组(70 W)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除速度、冲洗液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IPSS,QOL以及Qmax以及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短期以及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时,120 W可大大提高切除的效率,减少术中所需冲洗液用量,缩短手术时间,可为首选功率.

    作者:黄枫;周文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氟斑牙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组合的氟斑牙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氟斑牙患者72例,依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取微打磨—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B组采取微打磨—冷光美白治疗;C组采取酸处理—冷光美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进行美白治疗前后颜色的对比并记录,观察漂白治疗效果,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牙色均有改善,A组对于中、重度氟斑牙患者牙色改善明显(P<0.05);三组患者轻度氟斑牙的美白有效率均较高,A组中度、重度氟斑牙的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斑牙采取微打磨—酸处理—美白有序结合治疗具有显著漂白效果,且敏感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7,IL-23,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与分析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血清水平)的影响,判定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采集与之等量的外周血,并将外周血中的核细胞提取与分离,实施PCR检测,记录其Th17细胞相关转导因子IL-17,IL-23及IL-16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接受甲氨蝶呤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表达水平则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MTX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6、IL-17、IL-23水平,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志鹏;胡向阳;冯启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损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 LC术胆道损伤患者25例,对其胆道损伤类型以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例E型,其中1例E4型,1例E3型,1例E2型,6例E1型,6例D型,10例A型.9例E型损伤,行受损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T型管支撑;6例D型损伤,置入T型管支撑;10例A型中,8例给予引流管充分引流,2例行2次手术缝合胆囊床并置入引流管治愈.结论 对于LC术胆道损伤,需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正确分型已发生的胆道损伤,结合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及时处理.

    作者:朱堃;王建球;杨廷燕;周海华;宁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 选取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容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及美学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朱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55例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差异.分析患者治疗后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匀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适合于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

    作者:张雁冰;徐明安;周汝环;邵成奇;曹峰;李坤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CD68和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CD68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和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大鼠各15只.造模成功后,观察三组大鼠的血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学改变等,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其TGF-β1、CD68和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的体质量较低,在尿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肌酐等血生化指标以及TGF-β1、CD68和MCP-1表达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甘油三酯、肌酐以及TGF-β1、CD68和MCP-1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环磷酰胺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时,可以通过降低肾组织中TGF-β1、CD68和MCP-1的表达水平来降低炎细胞浸润和免疫反应程度,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但是否能用于临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GLT低、中、高剂量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个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Aβ1-40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增多,GLT组Aβ1-40表达减少.结论 GLT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作者:张玥;罗俊;黄能慧;张小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绝经后老年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值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骨密度值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体检的431例老年女性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测定,根据有无骨折史,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对两组对象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值、骨密度丢失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一年龄组相比,骨折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骨密度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值:粗隆间>全髋>股骨颈>大转子,各年龄组骨折组患者骨密度值低于非骨折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丢失率呈上升趋势,以50~60岁之间骨量丢失明显,可能与患者绝经早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老年女性骨折发病危险性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呈负相关,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 绝经后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对于骨折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风险呈明显的负相关.

    作者:王建波;贾绍环;魏小娟;张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60例有完整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肿瘤标本和100例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性.并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顸后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Foxp3阳性表达率为5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7.0%;Foxp3在老年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随Foxp3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Foxp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Foxp3表达增加促使肺癌细胞发生肿瘤逃逸、对促进肺癌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Foxp3阳性表达5年无瘤生存率低.

    作者:张舸;薛雷;赵晓龙;杜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外上象限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蓝染法外上象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75例T1或T2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外上象限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穿刺活检确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对肿瘤不进行切除活检.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用亚甲蓝1 mL或2 mL,在乳晕周围皮下均匀分点注射或者在外上象限皮下三点注射或者联合上述两处注射,注射5,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然后作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比较年龄、BMI、肿块大小、确诊方法、操作例数、染色剂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时间等因素对此类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蓝染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2.667,P=0.020)、BMI(OR=2.588,P=0.020)、亚甲蓝注射部位(OR=2.431,P=0.032)及注射时间(OR=2.510,P=0.031).染色剂剂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影响不大;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晕、外上象限注射1 mL亚甲蓝、8~10 min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徐泰;范苑林;黄杰文;李艰娟;丘冬琴;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典型的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1].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临床上常见,是继龋病、牙周病之后又一个对牙体组织危害较大的疾病.为了解贵阳市成年人发生楔状缺损的原因,随机选取2015年2—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 09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楔状缺损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

    作者:侯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脑电图对比CT检查在评估新生儿HIE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对比CT检查在评估新生儿HI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8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新生儿,临床综合检查包括患儿是否意识清醒,有无惊厥等,将不同分度的患儿随机分为脑电图组(113例)和CT组(95例),别进行同步的脑电图检查(EEG)和CT检查.结果 EEG检查的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分别为80例,26例,7例,显示检出率为100%,符合率为89.38%;CT检查结果:轻、中、重度分别为64例,20例,8例,未检出3例,检出率为96.84%,符合率为78.95%;两组的检出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相较于CT检查,EEG检查在对早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的诊断中有更准确的检出率与准确率.

    作者:杜晓宁;崔彦存;严慧芳;杜桂梅;李莉;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16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法将32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针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8.13%,低于对照组的29.3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75%,优于对照组的13.12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因应激性黏膜病变而造成死亡的病例.结论 使用奥美拉唑在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

    作者:成睿珍;赵静;吴文静;王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肿瘤科病房中的应用

    选择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患者,观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肿瘤科病房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5年6-1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10例鼻咽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6-1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104例鼻咽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疼痛护理管理.1.2护理方法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组织全科护士对疼痛护理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培训,规范化药物镇痛,积极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放(化)疗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党翠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