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内括约肌切开术应用于混合痔伴肛裂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张超杰;张卫平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 内括约肌切开术, 混合痔, 近期, 远期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痔上黏膜环切术和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混合痔的远期、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混合痔伴肛裂患者15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P<0.05),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远期3个月随访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极低(P<0.05).结论 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内括约肌切开术对混合痔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治疗效果长远,并发症少.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作为病例组(n=80),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部接受体检且无肠易激综合征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75),分别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结果 病例组焦虑发生率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个性特征P评分、N评分、消极应对方式NC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个性特征E评分、积极应对方式PC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个性特征E评分、应对方式N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个性特征E评分、个性特征P评分、应对方式N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应对方式PC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和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焦虑和抑郁有重要影响.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5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组30例,胃镜辅助下鼻肠管置入组28例,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置管1周后导管移位率、置管费用、达到目标营养值时间、置管营养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治疗7d后各营养指标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胃镜引导组相比,超声引导组在置管后导管移位率、置管费用、达到目标营养值时间、置管营养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各指标上明显优于胃镜引导组(P<0.05),营养治疗1周后患者各营养指标亦优于胃镜引导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法方便、费用低、患者耐受性好,能快速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良好选择.

    作者:李小冬;王崇高;潘峰;胡伟;胡昇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线性探针技术在贵州地区耐药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每年有约145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现已有结核病人450万例,且每年病死13万例.其中耐多药结核病是我国现阶段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大挑战之一[2].为了进一步推进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引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以代替耗时的需借助于培养基的常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贵州本地200例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检测,与传统比例法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该方法针对贵州地区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雯琳;张铭;袁薇;陈依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根幽汤辅助用于四联疗法初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初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四联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根幽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梅;向薇;曾钟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Orem自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用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方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祁末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乙肝肝硬化APRI指数与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APRI指数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乙肝肝硬化患者101例,抽取空腹血化验肝功能(ALT、AST)、血常规、HBV-DNA(Log数)、肿瘤指标(AFP、SF)等相关指标,计算APRI指数,对APRI指数、血清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APRI指数亦随之升高(P<0.05),但APRI指数和HBV-DN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93,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SF亦随之升高,APRI指数和SF呈正相关(r=0.642,P<0.05).结论 临床可以应用APRI指数可以较好评估乙肝肝硬化程度,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并无相关性,故临床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应并重.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PDCA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儿肺功能和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奚玉秀;李瑞雪;姚记农;黄月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C-尿素呼气试验在查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两种方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健康查体人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健康查体人员感染Hp的现状.方法 健康查体人员310名,抽取静脉血3 mL用于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同时用13C-尿素呼气试验通过吹气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测定阳性总数为161例,阳性率为51.9%;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阳性总数为156例,阳性率为50.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鉴于目前健康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较高,且Hp是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胃黏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等的危险因素,因而Hp的检测应作为常规体检项目.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13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的检测方法更适合各级医院大规模查体的需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文冰;宋晓斐;王子娥;刘义庆;陈兰兰;王景鸿;张培莉;张炳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丁苯酞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对照组和健康组,每组30只.对给药组和对照组大鼠使用10%水合氯醛麻醉(剂量为0.5 mL/100 g),麻醉完成后,对大鼠双侧海马区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将浓度为5μL(1 μg/μL)Aβ1-42注入造模.将配置的丁苯酞与食用麻油混合配制成悬浊液.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给药组按75 mg/kg比例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1次/d.对照组按同等比例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次/d.健康组为正常健康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和药物处理.取大鼠脑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后制得厚度约5μm切片.采用TUNEL染色法对脑组织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并使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MAPK、Erk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使用RT-PCR法检测MAPK、Erk和P3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30 d后,给药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对照组及健康组.给药组大鼠MAPK、Erk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使用RT-PCR法检测MAPK、Erk和P38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给药组大鼠MAPK、Erk和P38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对照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次数与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丁苯酞对Aβ1-42处理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大鼠脑组织MAPK,Erk和P38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齐凡星;胡莹;卢军栋;康丽娟;李志安;张会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B病毒IgM及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EB病毒IgM及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EBV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检测EBV-IgM及DNA.比较两组儿童上述指标的阳性率,并分析EBV-IgM及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EBV-IgM阳性率31.25%,EBV-DNA阳性率36.25%;对照组EBV-IgM阳性率11.00%,EBV-DNA阳性率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IgM灵敏度31.25%,特异度89.00%,约登指数0.1925;EBV-DNA灵敏度36.25%,特异度85.00%,约登指数0.2125.结论 EB病毒IgM及DNA检测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红建;封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和输血残余风险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联合NAT技术对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输血残余风险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无偿献血者标本共计58 810人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及艾滋病抗体(抗-HIV)的检测,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检测,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标本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58 810人份血清中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有607例,阳性率1.03%,其中HBsAg阳性率0.52%(305/58 810),抗-HCV阳性率0.32%(188/58 810),抗-HIV阳性率0.19%(114/58810);NAT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60例,阳性率0.44%,其中HBV DNA阳性率0.22%(128/58 810),HCV RNA阳性率为0.14%(80/58 810),HIV RNA阳性率0.09%(52/58 810).对14例ELISA阴性、NAT阳性标的献血者进行定期采血随访分析,其中8例证实为窗口期HBV感染,6例证实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 ELISA检测对HBV感染存在一定的漏检率,在血液筛查中,取消一遍ELISA检测,增加一遍NAT检测,可有效降低输血感染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林玉蓓;鲁思文;项汉城;詹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治疗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共80名,其中Hp阳性患者47例,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入选对象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胃溃疡患者治疗后Hp阳性率和耐药率.结果 观察组(Hp阳性)患者3435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Hp阴性)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阴性)患者3435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435TT基因型患者Hp阳性率和耐药率均明显高于C3435T和CC3435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相关性,3435TT基因型患者较难根除Hp,耐药性较强.

    作者:卜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鼠孕期PFOS染毒对亲代及子一代怀孕情况及生殖器官病理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孕期(gestational day,GD)大鼠全氟辛烷磺酸(PFOS)染毒后对亲代及子代大鼠怀孕率、怀孕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雌鼠、40只雄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各分为四组,灌胃染毒孕期大鼠.对照组:2%Tween-80即PFOS 0 mg/(kg·d);低浓度组:PFOS 0.4 mg/(kg·d);中浓度组:0.8 mg(kg·d);高浓度组;1.6mg/(kg·d).哺乳期停止染毒.合笼后的喂养过程中记录各组亲代大鼠怀孕只数,怀孕周期.哺乳结束时,髂静脉放血处死亲代大鼠及部分子代大鼠(每窝子代留下2只雌鼠,1只雄鼠),取生殖器官观察病理改变,子代大鼠不再染毒,喂养至2个月时,雌雄合笼1周,记录各组子代雌鼠的怀孕率、怀孕周期.实验结果采用x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亲代大鼠怀孕率各组间无差异,亲代大鼠怀孕周期中、高浓度组有所延长;子代大鼠怀孕率中、高浓度组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怀孕周期三个实验组均延长;亲代大鼠卵巢四个组均有病理改变;子代大鼠卵巢三个实验组发生病理改变,中剂量组睾丸有1例发育异常.结论 孕期全氟辛烷磺酸会对亲代大鼠的怀孕周期和子代大鼠怀孕率及怀孕周期造成影响,并能引起亲代及子代生殖器官的病理改变.

    作者:周洪媛;邓冰;范霞林;王加好;李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腋横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腋横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146例(腋横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和对照组154例(梭形切除皮瓣易位法),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外观满意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血肿发生率、皮肤坏死率、术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瘢痕挛缩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横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患者具有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患者外观满意度高的特点.

    作者:林士伟;孔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和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BP、DBP、MAP和SpO2%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无创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B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结论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焦文文;何小静;刘晓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气管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对87例中央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同步放疗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采用的诊治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腔内放疗分为腔内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放疗,腔内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施源管、定位后采用铱192后装治疗机进行腔内局部放疗3~5次(1周/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腔内组的缓解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腔内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的粒细胞下降率、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腔内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05);腔内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常规组(x2=3.967,P<0.05);腔内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的长于常规组(x2 =3.984,P<0.05).结论 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放疗、同步放疗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需防治放射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作者:刘志远;洪梅;杨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进展期胃癌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检测进展期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评估No.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行D2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行No.12组淋巴结清扫.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No.12组淋巴结,经连续切片行CK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转移.分析No.12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各亚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CK20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不同肿瘤部位的患者No.12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穿透浆膜、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Borrmann分型及不同肿瘤大直径的患者No.12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No.12a的转移率明显高于No.12b和No.12p(P<0.05).结论 采用CK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No.12组淋巴结微转移与否穿透浆膜、浸润深度、TNM分期、Borrmann分型及肿瘤大小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和肿瘤部位无关.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应常规行No.12组淋巴结清扫,尤其是No.12a的清扫.

    作者:陈维;张一帆;吕成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7例报告)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肺部少见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错构瘤.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吴杰;肖辉;吴忠纯;刘英;闫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辅酶A治疗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细胞炎性因子及转铁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辅酶A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转铁蛋白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加用辅酶A,对比两组患者的细胞炎性因子、转铁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用药后3d的体温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平均退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IL-8、CRP、TNF-α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低,IL-10和TRF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辅酶A,能够有效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转铁蛋白水平,促进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毛善奎;顾金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X线平片在评价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X线平片在评价经皮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2例经皮椎弓根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前、随访12个月,采用X线平片观测伤椎前缘线(A)、伤椎后缘线(P)、伤椎中线(M)、下位椎体中线(NM)、Cobb角,以伤椎后缘线(P)、下位椎体中线(NM)为标准线,计算伤椎前缘线、伤椎中线与伤椎后缘线、下位椎体中线的比值APP、ANM、MPP、MNM.结果 随访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与E级所占百分比84.62%明显高于手术前61.54% (P<0.05),Cobb角明显低于手术前,伤椎前缘线、伤椎后缘线、伤椎中线、下位椎体中线、PNM、MPP、MNM、ANM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神经功能;伤椎前缘线、伤椎中线与伤椎后缘线、下位椎体中线的比值可作为X线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影像学指标.

    作者:贺魁利;王晓峰;陈鹏;乔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