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李道兵;罗旭

关键词: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端粒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 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T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为0.567士0.251.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存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高于癌旁组织OD值(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Ⅲ级>Ⅱ级>Ⅰ级(P<0.05),OD值在膀胱癌中随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浸润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1).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复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原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及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复发无关.但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有关.膀胱癌各病理参数中端粒酶阳性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作为比较可能更能显示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我科采用心理疗法、饮食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3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妇科调经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妇科调经片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05册>,但由于原质量标准过于简单,仅有鉴别而无含量测定[1],难于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根据标准整顿要求,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本品中黄柏所含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分离度好,结果可靠,提高了本品的药品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成品质量.

    作者:黄蓓;王海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腰椎硬膜外注药术与骶管注药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腰部神经根或马尾神经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的一种常见病.研究表明,23%的腰腿痛患者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1].临床上约80%LDH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硬膜外腔注药、推拿和牵引等,其中硬膜外腔注药因疗效良好得到广泛的运用.硬膜外腔注药有两种途径:经骶管和腰椎间隙注入.为比较两种途径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郭礼跃;李瑶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贵州省部分地区1995~2004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意外死亡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它正逐渐成为威胁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2].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对其死亡地点、性别差异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对意外伤害及其可能造成死亡的早期干预措施提出科学依据.

    作者:张玲;张谊;李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植骨灵在良性骨病损治疗中的应用

    良性骨病损临床上很常见,其形成的骨缺损大小不一,常需植骨治疗.但自体骨来源有限,有时成为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我科从2001年8月到2003年10月用植骨灵或自体骨加植骨灵治疗45例骨良性病损患者,其中42例获得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劲松;向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贵阳地区人群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测量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以及近年来对角膜厚度与眼压之间关系的关注,了解角膜厚度的数据显得十分必要.我院应用角膜超声测厚仪对本地区人群近视眼及正视眼角膜中央厚度进行了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唯伟;陈爱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220例患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安全性调查分析

    血塞通注射液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提取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扩张脑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颇受关注.笔者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住院患者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杨婷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颌面部多发创伤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颌面部多发外伤在临床中较常见,并常伴有颅脑损伤,如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施行的32例颌面部多发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守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在体外传代的毛乳头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的层粘连蛋白(LM)、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探讨LM、FN在体外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是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头皮以两步酶分离法获得毛乳头进行培养,分别对1、3、6、9代毛乳头细胞做LM和FN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胞浆中LM和FN在第1、3、6、9代免疫组化染色均为强阳性;毛乳头细胞培养到第9代,其细胞形态已发生变异,失去典型的梭形形态,已没有凝聚性生长的特性,并且细胞生长非常缓慢,已不适宜再传代.结论传代毛乳头细胞的LM、FN表达持续强阳性,提示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具有持续分泌LM、FN的能力,但LM、FN在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潘佩英;程波;姜晓勇;何勤;廖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经皮导管人造房间隔通道治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弄清的罕见疾病,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100万[1].由于PPH早期症状轻且不特异,实验室检查发现也不明显,故诊断往往延误[2].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并通过实验室检查作出明确诊断时,未经治疗的儿童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少于1年,成人患者为2~3年,心功能Ⅳ级患者为6个月[3],而接受积极、正确治疗者存活时间可逾10年[2].

    作者:蔡运昌;杨天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井下一氧化碳中毒79例临床分析

    井下有害气体中毒为煤矿地区较为常见的中毒,在作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造成以一氧化碳为主的有害气体(当然也混杂其它少许有毒气体如硫化氢等)中毒.现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79例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宫腔镜诊断育龄期异常子宫出血276例分析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普及,宫腔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现通过对我院宫腔镜检查276例育龄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分析,以探讨宫腔镜在不同类型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郓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粘膜损伤及溃疡的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奥美拉唑(湖南康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炯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贵阳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

    二次供水是指储存来自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用水并凭借高层建筑物形成自然压力或机械压力,二次输送到用户的供水设施(又称高层楼房二次加压供水或高层建筑二次供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多层、高层建筑住宅不断涌现,二次供水越来越多地成为不可缺少的供水配套设施,这种二次供水的方式,给饮用水卫生及居民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解贵阳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状况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宁贵华;罗端玲;翟庆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幼儿胸主动脉狭窄型动脉炎动脉成形术的麻醉处理

    患儿男性,年龄5岁,体重18kg.上肢血压135~180/56~67mmHg,下肢血压75~105/52~64mmHg.心功能Ⅱ级.缩窄段位于胸主动脉,长约6cm.术前肝、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手术方式为胸主动脉缩窄段两端旁路搭桥下行动脉成形术.麻醉处理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作者:高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丹参注射液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期积极有效治疗对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2001年以来我们对25例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及尼莫地平口服,并与常规治疗20例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元芳;杨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外科两种经鼻腔气管插管方法的对比观察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因颧弓骨折、下颌骨折、颞下颌关节强直而致的张口受限患者,以及因舌、口腔部肿瘤需在口腔内进行手术操作的患者,为了满足手术需要常需行经鼻腔气管插管.用常规方法,局麻下保持患者自主呼吸行鼻腔插管,常会因局麻效果不佳、患者难以耐受插管刺激而不配合操作导致插管难度加大,使插管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增加.我们对应用全麻快速诱行鼻腔插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李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定量超声骨密度含量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定量超声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声传导速度(SOS),按性别、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作多因素分析.结果(1)男性SOS值及其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组SOS值随UAER的增加而降低,正常白蛋白尿组(NA)与大量白蛋白尿组(M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男性病人SOS改变仅与UAER(对数值)呈负相关(P<0.05),女性病人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3)女性糖尿病病人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定量超声骨量下降较男性明显;年龄与UAER分别是糖尿病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因素.

    作者:吴丹荣;张韬威;张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T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为0.567士0.251.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存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高于癌旁组织OD值(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Ⅲ级>Ⅱ级>Ⅰ级(P<0.05),OD值在膀胱癌中随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浸润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1).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复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原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及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复发无关.但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有关.膀胱癌各病理参数中端粒酶阳性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作为比较可能更能显示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道兵;罗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硝酸银肾盂灌注治疗特发性血尿8例报告

    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1%硝酸银溶液经膀胱镜输尿管插管肾盂灌注治疗特发性血尿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平;石家齐;由慧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