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陈红;李文珠;丁彬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 菌药, 药敏试验, 抗生素, 药物, 收集, 临床, 疗效
摘要:本文收集2002~2004年100例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以观察不同类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疗效.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15例

    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少.多由直接暴力所致.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15例肱骨干中上段骨折病人采用德国确卓公司生产Monachia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经8个月至2年零8个月随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薛向东;陈艺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64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体会

    急性毒鼠强中毒近年来成为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逐渐发展的群体性突发严重中毒的首要因素.笔者受政府及医院派遣先后到我省习水县医院、绥阳县中医院指导两批次共64例急性毒鼠强中毒,全部脱险,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维生素E对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预防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探讨维生素E对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维生素E为预防组,秋水仙碱为对照给药组,通过灌胃给药,每日一次.第12周处死动物作肝组织病理分析,行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各药物预防组肝纤维程度较模型组轻,维生素E能显著地降低血清PC-Ⅲ、HA含量及肝组织MDA,提高肝组织SOD活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维生素E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吴亚云;熊涛;姚玉梅;刘琴;赵雪珂;程明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人化疗依从性调查和护理干预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急白)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对疾病的严重心理反应、化疗毒副作用及社会等原因,病人对化疗的依从性较差.我们统计1998~1999年初治急白病人仅有0.63(47/74例)的病例完成了诱导缓解治疗.为此,我们对2000~2003年5月初治的126例急白病人的化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罗世惜;潘红平;杨华维;李德贤;陈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开展了臂丛及其他周围神经不同部位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神经电生理(NCV)检测,并在检测内容与方法上作了一定改进.这样直接通过NCV监测结合临床检查判断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进;李小裔;吕如峰;李青;张磊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微卡治疗难治性及复治性肺结核50例

    我院2002~2004年使用微卡治疗肺结核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查小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5例

    随着超排卵技术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多胎妊娠尤其是3胎以上者,低体重儿,产科并发症如早产、产后出血、妊高征、胎膜早破等发病率明显增加,为了避免高胎数的多胎妊娠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我院对5例通过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怀孕3胎以上的妇女采用经阴道选择性胚胎减灭术.

    作者:黄绘;郭敬芝;潘世春;施晓鋆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麻疹患者496例临床特点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我国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以来,极大的减少了人群中麻疹的发病率.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逐年增大以及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导致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率回升,而且患者的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因此,有关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现行疫苗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96例麻疹患儿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娄衡君;刘银梅;肖庆生;张玉萍;叶小净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的方法之一.过去国内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多强调在口服磺脲类药物失效、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应激下才应用.而近来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1].本研究对2004年4~7月住我院的新诊断的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探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贡明贤;刘琼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分析

    大肠埃希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菌种,可引起其他部位的机会性感染.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的广泛使用,使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am Bata Lactamase,ESBLs)的菌株逐年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了解大肠埃希菌产生ESBLs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控制产ESBLs的传播,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9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并分析其对1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毅;文红明;陈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用酶标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者24名、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2例、并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的血清NO、MDA水平. 结果 DM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糖尿病肾病组增高更为明显.糖尿病肾病组NO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病程6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氧化系统的异常,氧自由基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NO对其发生、发展亦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徐淑静;董亚琼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介入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按介入封堵适应证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全组共56例,ASD 24例、年龄3.7~49岁,ASD直径4.8~34mm;VSD 9例、年龄3~18岁,VSD直径2.8~8.2mm;PDA23例,年龄3~18岁,PDA窄直径2.1~8.0mm.经导管在X线引导下采用TTE指导封堵.结果全组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 TTE对ASD、VSD、PDA在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及术中监测与术后随访均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作者:田翔;杨天和;俞杉;梁勤;蔡运昌;李世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先天性直肠狭窄继发巨结肠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直肠狭窄继发巨结肠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之一.由于长期便秘,结肠内大便堆积,肠管扩张,肠壁肥厚,肠蠕动减弱,导致继发性巨结肠.我院近收治一例8岁男性患儿,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袁万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25例管状骨骨折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应用西脉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龙浩;肖杰;王积辉;陈洪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肥厚性硬膜炎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33岁,苗族,已婚.因顽固性持续头痛,阵发性加剧3年,伴恶心、呕吐加重半年于2003年7月18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

    作者:李德炯;葛美;钟平;谢惠琴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力月西异丙酚复合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00例

    为探索有效的镇静镇痛药物在胃镜检查时的应用,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采用力月西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银西;杨泉芝;赵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少数民族地区小儿病毒性脑炎85例临床特点分析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是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水族、壮族集中居住地,气候炎热,蚊虫较多,是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区,该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儿童的健康状况,威胁其生命安全.我们对近3年来收治的8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转归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杨玉林;周有祥;王云;汤兴群;潘虹;王定明;蔡星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神经刺激器用于上肢手术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科自2003年9月以来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和Stimuplex针行60例上肢神经阻滞的正确定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秋;王林;陆巍;杨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登革病毒致病相关因素与体液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个血清学亚群,包括四个不同血清型(DEN1~DEN4).是能引起人类发生从自限性的类似流感样综合征的登革热(dengue fever,DF)到严重威胁生命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 yndrome,DSS)的病原体.近年来登革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播散,但对登革病毒的确切致病机制仍不清楚.许多资料提示:病毒自身结构及毒力变化与宿主免疫系统状态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登革病毒致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从病毒致病相关因素与宿主体液免疫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商正玲;左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探讨

    2003年8月,我们采用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个项目并进行白细胞分类,该检测仪具有方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现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与同道们探讨.

    作者:周冰;裴洪贵;周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