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

曹云涛;张贵萍;张沁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 资料分析, 神经系统后遗症, 平均死亡率, 常见并发症, 预后随访, 新生儿科, 器官功能, 加强监护, 早产儿, 病死率, 医院, 国内, 发育, 病房
摘要: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国内20所医院报道平均死亡率为28.8%,存活者部分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降低VLBWI病死率是新生儿科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重要工作[2];本文就我科收治48例的VLBWI常见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报道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纳络酮不同首剂治疗急性重度阿片类毒物中毒33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急性阿片类毒物中毒患者明显增多.虽然有关应用纳络酮治疗该类病例的文章已非少见,但就其首剂佳剂量究竟应是多少?目前还尚未见报导.

    作者:谢兴宇;俞晓松;贺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压宁定与前列腺素E1对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压宁定与前列腺素E1(PGE1)对治疗肺微血管栓塞肺动脉高压犬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采用S-G漂浮导管及960循环电脑监测仪等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各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循环指标.结果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PGE1组比较压宁定组降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的时效更长.三组均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压宁定及PGE1均影响体循环,但PGE1影响体循环时间更长.结论压宁定具有较好肺血管扩张选择性,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治疗肺动脉高压优于PGE1.

    作者:陈淼;余志豪;喻田;高振宇;苟大明;李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异丙酚诱导全麻插管期间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局麻或部位麻醉虽较全麻简便,对高龄病人危险性也较全麻小,但镇痛不全及手术时应激反应过剧同样可给高龄病人带来意外.全身麻醉只要掌握得当,手术期间的麻醉管理可更安全、有效和平稳.

    作者:王钊;谢冕;刘兴奎;陈慧;靳琼瑶;余志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血栓素B2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93例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包括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Hp特异性抗体(HpIgG、HpIgM)浓度,并同步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2(TXB2)、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同时与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进行比较.结果AMI组Hp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HpIgM阳性率及OD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OM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未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时,HpIgG阳性与AMI具有相关关系(OR为3.047,95%CI 1.055~8.7%,x224.241,P=0.03),校正后二者仍有相关关系(OR为3.262,95%CI 1.015-10.485,x223.94,P=0.047).AMI组HpIgG、低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TXB2明显高于NC组(P<0.01);Fg、血浆粘度明显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NC组((P<0.001);Fg、低切全血比粘度高于OMI组(P<0.001);TXB2、中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迹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OMI组(P<0.05).AMI组中Hp(+)组Fg、TXB2明显高于Hp(-)组(P<0.05)及OMI组中Hp(+)组(P<0.001);并且IgG与Fg、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调整与Fg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Fg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血液流变指标、TXB2也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大男;李金生;赵慧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引言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指在0.1~100nm的尺度上研究原子、分子现象及其结构信息,对物质或结构进行制造的新科技.

    作者:方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胃动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牛磺脱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eeatitis,SAP)模型,观察胃动素在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用8只贵州小香猪,雌雄不拘,各受试动物术前禁食12h,禁水6h后,无菌手术行门静脉、左颈外静脉插管,经胰管逆行加压(80cmH2O)推注5%牛磺脱氧胆酸钠(0.5ml/kg体重)复制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1h、6h、12h、24h、48h、72h、96h同时采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内毒素和胃动素浓度.结果SAP诱发后1h,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即开始同步升高至48h达峰值,之后下降,但至96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制模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门静脉内毒素浓度在各时间点(除制模前、制模后1h外)均高于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P<0.01).SAP诱发后1h,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随着时间进行性下降,至96h时分别降至低,且中心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在制模后12h和24h两个时间点显著低于门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P<0.01).结论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中内毒素浓度分别与门静脉(门)、中心静脉(中)血浆中胃动素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门:r=-0.920,P<0.01;中:r=-0.893,P<0.01),提示胃动素的减少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占峰;李永渝;李丽娟;魏玉;陈晓燕;刘佳云;张德玉;兑丹华;蒋晓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甲型副伤寒全血象及药敏检测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已成为我市主要的肠道传染病,特别是在夏秋季发病呈小范围流行趋势.

    作者:苏毅;陈应华;周安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介入溶栓治疗外周围动脉急性栓塞

    溶栓治疗外周动脉急性栓塞病变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以往都是采用经周围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6例外周动脉急性栓塞,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其血管开通率达100%,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扬;马思星;袁平;冯昌宗;周石;唐家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我院自2000年起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术式与传统剖宫产术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损伤小、恢复快、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优点,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张义丽;谭玉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心脏起搏电极起搏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心脏起搏电极植入后起搏阻抗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49条电极,其中分形涂复电极25条,激素释放电极24条,用配套体外程控仪测定术后1、10、22、30、180及180天的起搏阻抗和电压阈值.结果发现分形涂复电极的起搏阻抗逐渐降低伴随相应的电压阈值逐渐升高,阻抗低谷及电压峰阈值约在术后10天左右出现,分别为426±69Ω和0.95±0.21v,然后又逐渐恢复,术后30天以后达到其术后1天的水平并保持至术后180天.激素释放电极的起搏阻抗及电压阈值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整个随访期无明显波动.结论起搏阻抗和电压阈值均能很好反映起搏电极的电性能以及起搏器安置术后电极/组织界面处的情况.将二者结合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择期进行安全的低能量输出程控.

    作者:张萍;谢贵华;崔长琮;张全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与早期自然流产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Ⅰ和Ⅱ的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孕3月内20例正常妊娠、20例第一次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15)和15例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BSA)妇女血清中的sTNFRⅠ与sTNFRⅡ.结果SA与对照组比较,sTNFRⅠ显著增高(P<0.05);sTNFRⅠ与sTNFRⅡ在RSA中的水平较SA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sTNFR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尤其是sTN-FRⅠ)的升高就妊娠而言可能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稳定的生理意义.

    作者:孙阳;赵轩;杨敏;刘碧芬;敖竹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胶乳凝集联合低滴度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对甲型副伤寒的诊断价值

    为寻求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甲型副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我们采用LPS-Latex及低滴度LPS-PHA检测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科住院甲型副伤寒、伤寒及非伤寒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共116例,以探讨其对甲型副伤寒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亚文;胡平;杨福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肾衰竭30例疗效观察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临床综合症,往往病情重笃,至今死亡率仍高达49%~71%[1].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

    近年来,对于胰岛素抵抗(IR)、纤溶活性异常及其二者内在联系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孙碧云;汪晓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与CT征象比较分析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CT扫描,配合使用时提高肺癌的诊断和病情估计、疗效追踪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宏;袁锋;高谦;许准伟;曹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评价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高功能自主分泌性腺瘤,约占高血压症的0.4%~2%.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该病唯一的有效方法.我院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共收治9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康复出院.

    作者:周家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外伤性脾破裂20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脾外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要求大限度的保留脾脏功能,以期避免或减少因无脾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

    作者:顾涤恒;吴伟兵;蒋有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咽痛、流涕4天就诊.体查及辅查均无异常,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予穿琥宁注射液(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厂生产,批号010819)0.4g静滴,滴速60滴/分,输液20分钟后诉心悸、胸闷、气憋、寒颤,呼吸困难.

    作者:刘厚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例,8例成活、1例坏死,随访6~12月,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带血管髂骨皮瓣移植为修复前足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世玖;程代薇;韩文杰;蔡玉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59例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激光、微波等技术的开展,为治疗鼻出血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洪斌;祁绿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