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性脑病112例诱因与预后分析

高原;石国庆

关键词:肝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手段, 严重肝病, 临床表现, 功能障碍, 分析报告, 发病机理, 死亡率, 病症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病症.发病机理不明确,缺乏特异有效治疗手段,死亡率高[1].本文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肝性脑病1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62例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临床分析

    对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分娩时发生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6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刁英;冉开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亲和层析微柱法检测HBAIC作糖尿病诊断监护指标研究

    糖尿病是人体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体内多种蛋白质可与葡萄糖进行非酶促糖化反应生成糖化蛋白,导致蛋白质变性及功能的改变.近年来,此项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2],认为HBAIC含量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和控制血糖水平的监护指标.对提高糖尿病诊断水平和早期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正英;安性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同母异父姐妹同患白血病二例

    患者女性,68岁,汉族,山西长治人,因低热、乏力1+周于1999年7月20日入院.体查:慢性病容,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血常规:Hb140g/L,WBC67.1×109/L,N:0 068,L:0.765,M:0.134,E:0.002,B:0.0031,PLT 74.5×109/L,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增生明显受抑,分别占0.11、0.06,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偶见小簇.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分类占0.83,原始淋巴细胞0.72,幼稚淋巴细胞0.10.

    作者:别志强;李卓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伤后特急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导致脑疝死亡一例

    患者女性,77岁,于1998年11月13日6:30pm被汽车挂倒后在水泥马路上向右侧摔倒致伤,无原发性昏迷,伤后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共4次,7:50pm入院.体格检查:不能合作,神志恍惚,Bp:20/13kPa,P65次/min,R22次/min,全身未见伤痕,痛刺激后四肢活动,肌张力及肌力均元异常,病理反射正常,其余神经体征均正常.8:00pmCT扫描发现:

    作者:李玉明;向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和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1)在良性对照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 LI)为(27.80±12.20),明显低于各种肿瘤组,P<0.01.(2)在胃癌组、食管癌组和大肠癌组中,PCNA LI分别为(52.73±12.25)、(51.54±10.24)和(57.19±7.78),相互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3)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大体分型无关,同时也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4)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作者:胡庆军;周力;车筑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乌拉地尔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URA)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确诊高血压病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术前血压控制在21.3/13.3kPa以下.随机分成A组(URA组,n=20)和B组(对照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前5分钟静注URA0.5mg.kg,B组静注生理盐水.两组均以芬太尼、安定、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静注URA后5分钟、诱导后及插管后1分钟、3分钟、5分钟SBp、DBp、MAP及HR,并计算RPP.结果A组静注URA后5分钟SBp、DBp、及MAP显著下降(P<0.01),诱导插管期间SBp、DBp、MAP及RPP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分钟HR显著加快(P<0.05).B组诱导后SBp、DBp及MAp显著下降(P<0.01);插管后1分钟、3分钟SBp、DBp、MAp及HR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P<0.01),插管后1分钟、3分钟及5分钟RPP均显著升高(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应用URA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丁叁强;陈石伦;陈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选择适当的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江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7例脑瘫儿童的临床分析

    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侯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活婴[1],我国发病率约1.8‰~4‰.我院从1994~2000年共收治收养脑瘫儿童37例.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脑损伤的CT分度与临床分析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症征,窒息后脑损伤有缺氧缺血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两种,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将90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CT分度与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冒青;束小梅;江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结肠粘膜糜烂的双对比检查(附21例分析)

    目的报道21例结肠粘膜糜烂的双对比检查方法,X线表现及病因分析.方法对有粘液血便等症状的21例病人进行结肠双对比检查.检查前2天病人进低或无渣饮食,检查前1天晚上给病人服1~3g番泻叶茶水,检查当天早上7点给病人清洁洗肠,用100%(W/V)上海马陆产Ⅱ型双对比硫酸钡50~150Ml和空气进行结肠双对比检查和摄片.结果结肠粘膜糜烂的双对比X线表现为痘疮样糜烂、息肉样低密度区或充盈缺损,片状糜烂和结肠轮廓线的局限性凹陷或毛刺状钡影四种类型.20例有结肠镜或手术结果和病理结果,1例仅结肠镜检查.结论结肠双对比检查能有效地显示结肠粘膜糜烂,X线表现与结肠镜所见基本一致.

    作者:先正元;关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心病患者体内SOD、MDA、血栓素及微量元素的变化

    我院1986~1997年收治32例肺心病急性期及缓解期病人,观察其体内脂值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2(PGF12)及头发中微量元素(CuZn)等的变化,报导如下.

    作者:丁黎萍;黄美;蒋文勇;宋俊芳;余黔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治疗输尿管石街43例报告

    随着ESWL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不断开展,95%以上的尿石症患者可免于开放性手术[1].对于ESWL肌形成的石街治疗,可配合腔内泌尿外科技术进行处理.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WOLF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及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石街4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冯进;闫勇;罗旭;赵兴奇;沈寅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普定县1 992~1 99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在我县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病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报告发病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在我县的流行特征,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现将1992~199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冷煦;郑旺;贺承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R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三种标本处理方法的比较

    为了早期快速诊断结核病,已有很多文献探索通过PCR从血液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1-3].但是多种血液成分对KPCR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即使是用酚-氯仿法提取纯化亦难以去除[4,5].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标本能有效去除痰、胸腹水、脑脊液中PCR抑制物[5],亦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抑制物[6].

    作者:彭理年;肖瑜;蒋火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亚低温疗法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11例临床疗效分析

    亚低温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当前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有效的方法之一[1,2].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占急性颅脑损伤的2%~5%,占重型颅脑损伤的5%~7%[3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1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3.6%.入院后即行以亚低温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降低了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浩;刘松;田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颅脑手术后颅内压监护40例报告

    我科自1997年起对开颅手术后的病人选择性进行硬膜外颅内压(ICP)监护,临床效果满意,现就资料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康生;李陈;黄旅黔;席安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具特征性,早期极易误诊.现将我科近年来经尸检证实的6例及临床诊断的2例恶组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王予川;傅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性脑病112例诱因与预后分析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病症.发病机理不明确,缺乏特异有效治疗手段,死亡率高[1].本文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肝性脑病1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原;石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干损伤病人的脑干反射研究

    目的探讨脑干反射(BSR)在观察脑干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0例脑干损伤病人进行附R监测.分析BSR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之间有关系以及25例病人临终状态的BSR情况.结果BSR与病人的GCS、GOS密切相关,BSR平面越低、预后越差.脑死亡者绝大多数BSR属Ⅳ平面.结论BSR可用来观察病情、判断预后,可作为脑残废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罗开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脏变态反应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二例报告

    脏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死亡者罕见,如不充分认识临床的变化,将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收治的心脏变态反应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桂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