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在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中的临床意义

崔速南;程华;沈菲;汪明明

关键词:全身炎性反应, 病毒性肝炎, 化合, 腹水, 免疫功能障碍, 炎性细胞因子, 感染性因素, 组织损害, 炎症反应, 临床探讨, 机体, 感染能力, 病情恶化, 器官
摘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机体在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介导下产生的一种持续过度炎症反应.常由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诱发,可导致器官组织损害,功能障碍.各种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时,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抵御感染能力低下,容易并发SIRS,造成病情恶化.为提高对SIRS的认识,分析SIRS在肝硬化合并腹水中的意义,我们进行以下有关临床探讨.
传染病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抗HBV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

    目前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治疗: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治疗.而抗HBV治疗是关键.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如HBV变异、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等,使HBV不能被清除,呈HBV持续感染,同时人体免疫功能对HBV感染的肝细胞呈持续性免疫损伤所致.HBV不仅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发生的启动因子,而它的持续存在,是病变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因.因此,HBV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发展中起主要的作用.抗HBV治疗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能否治愈的关键.

    作者:斯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6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5年5月~2000年4月住院的16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简称流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探讨其对应措施.

    作者:王芳;彭怡纯;江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0年3月~2000年12月用氧化苦参碱(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治疗组50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在15~56岁,平均32.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在21~49岁,平均35.4岁.

    作者:汤中敏;温小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检测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陈长寅;朱艳;朱红;王淑萍;覃宗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酒精性肝纤维化基质降解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 揭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基质降解的病理机制.方法 28例酒精性肝炎肝穿刺组织按其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利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寡聚核苷酸为探针,分别检测各组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发现MMP-1、MMP-2、MT1-MMP和TIMP-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肝窦壁细胞(可能为增生的HSC)和少数肝细胞;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多,相反,M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则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HSC可能是肝组织内产生MMP-1、MMP-2、MT1-MMP和TIMP-1的主要细胞,在酒精性肝纤维化ECM沉积中起重要作用;MMP-1减少和TIMP-1增多可能是ECM沉积、尤其是Ⅰ型胶原过量沉积的原因;而MMP-2和MT1-MMP增多的意义尚须进一步确定.

    作者:周光德;赵景民;王松山;孙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区的实施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宣传保健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防等相关内容,使患者处于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早日康复.

    作者:薛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清维生素B12在肝病中测定的临床意义

    维生素B12(VB12)主要在肝脏贮存.肝功能损害可影响肝内VB12的代谢.本文将探讨肝病患者血清VB12含量与肝脏病变的关系.

    作者:于红卫;赵晓然;孟庆华;谭永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特殊类型的诊治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较高,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对该病的不断研究,临床医师对典型的HFRS能正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但是由于HFRS的基本病理特点为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的广泛损伤,而这种血管的损伤在全身各部位并不完全一致,若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的血管损伤严重则其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就突出,可能会掩盖HFRS的其他常见症状.患者常以此组症状为主诉就诊,若临床医师对此缺乏了解则容易误诊.下面对几种比较常见的HFRS特殊类型谈几点意见.

    作者:张秀珍;张景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安丘市1986~1999年肺结核疫情统计分析

    近几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占居该市乙类法定传染病的首位,成为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安丘市自1992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新发登记率、新发痰涂片结核菌阳性(后简称涂阳登记率)治愈率等均大幅度提高.为评价安丘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果以及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现将1986~1999年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玲;辛建芬;王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克隆化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当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已转向利用新技术研究生物学、医学乃至动植物领域中基因的功能及调控作用,如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死亡等许多问题的产生与细胞间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尤其是分离和鉴定与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分离、鉴定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为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探索疾病发生机制及寻找诊断及治疗的靶基因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作者:张新华;孙立茹;张跃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炎肝硬变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肝炎肝硬变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旨在加强肝硬变医院感染的防治,减少治疗费用,延长肝硬变患者的生命.

    作者:范冬梅;李克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断流手术的麻醉经验

    长期慢性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脏结构的改变,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晚期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67%,其中约1/3的患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1],这种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而多数患者伴有腹水、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等,使麻醉处理有一定困难.我院自1999年6月以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07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无麻醉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晨;董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真菌实验检测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医院内真菌感染死亡率高达30%~60%,某些真菌如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播散性感染的死亡率接近100%[1],而早期的抗真菌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2].由于真菌感染早期症状隐匿,与其他细菌、病毒感染间无特异区别,因此,真菌的实验检测方法对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真菌实验检测方法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田瑛;秦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之我见

    1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1.1针对病毒的治疗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非核苷类似物等化疗药物;靶向抗病毒治疗.

    作者:季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病例及正常人群腺病毒感染调查

    为探讨近年来潮汕地区腺病毒(Adv)感染状况,对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等5种疾病的检测中,收集与Adv感染有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正常人群进行Adv抗体水平调查,综合分析人群中Adv的感染概况.

    作者:谢若男;林祥伟;费选文;曾嫦;杨育芳;林明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凝血酶应用于肝病患者鼻黏膜止血的体会

    鼻黏膜出血是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肝病患者由于凝血机制受损,出凝血时间延长,使止血成为难点.如不能迅速有效的止血,往往会引起病人的紧张,并为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

    作者:鲍鹤玫;李艳;谢建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以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碎屑样坏死(界面炎)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女性,肝实质损害往往持续存在,易进展为肝硬化,病死率较高,但AIH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AIH在欧美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往认为我国少见,但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重视.

    作者:刘旺霞;赵景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汕头市部分人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检测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主要感染腰部以下部位,在性传播疾病(下简称性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汕头市人群中HSV-Ⅱ感染情况,收集了部分人群做了HSV-Ⅱ抗体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林祥伟;谢若男;李冬梅;曾嫦;刘兴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3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显示急性20例,慢性38例,肝硬化15例等各类肝病患者HA、LN、及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值,随着肝病的慢性化,各项指标均逐渐升高,高峰值均在肝硬化期.实验结果与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见表1、表2.

    作者:刘瑞馨;叶尔肯;巴翠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一代抗HIV植物蛋白-MAP30

    当前,在逆转录酶及蛋白酶抑制剂抗HIV治疗中存在诸多缺陷,如不能完全抑制病毒复制,产生依赖药物剂量的毒性以及迅速出现耐药性等,寻求有效的抗HIV药物已迫在眉睫,而在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挖掘新的抗病毒制剂则成为令人瞩目的新领域.

    作者:王临旭;孙永涛;杨为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传染病信息杂志

传染病信息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主办: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