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

赖伟忠;张勇昌;赵桂兰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感染, 生殖道感染, 不合理使用, 前列腺炎, 迁延不愈, 尿路感染, 阴道炎, 微生物, 盆腔炎, 尿道炎, 耐药性, 抗生素,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摘要:支原体为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年增加.支原体已成为阴道炎、盆腔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现将由支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及耐药性报道如下.
传染病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旅游热潮中谨防传染病的传播

    旅行与商贸活动的结合,促进了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世界经济的繁荣昌盛.但是在国际旅游者和贸易活动者中,始终存在着传染病原的携带者和急、慢性感染病罹患者,他们是多种新、老传染病播散的传染源和促进疫区扩大的根源之一.

    作者:王永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害程度诊断价值的观察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1].近发现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率与AFU活性变化也有密切关系[2].我们通过对5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FU的酶活性检测,发现AFU的酶活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损害程度亦有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家定;方婉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纤软肝煎剂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1998~1999年,我院对中药抗纤软肝煎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照棋;刘晓平;胡瑞敏;王淑荣;姚春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HIV治疗对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HIV-1感染人体后,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即艾滋病(AIDS).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免疫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抗HIV病毒治疗仅能控制或减缓其进展.但新研究证明,强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不仅能有效的控制HIV-1的复制,并能使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本文就抗HIV治疗对艾滋病病人免疫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李太生;孙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河北省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为了了解我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预测麻疹发病趋势,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制订相应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992~1999年我们开展了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兰芬;梁勇;吴凯;张振国;王岩;袁立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现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被公认为与病毒直接损伤及由病毒引起的免疫损伤有关.病毒为始动因子.目前,该病的治疗仍采取以平衡盐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尽管其治疗尚无突破,但仍有不少进展.参考有关文献和我院临床实践,对HFRS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牛悦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干扰素α-2a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自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我所共治疗20例巨型尖锐湿疣病人,主要应用α-2a干扰素(迪恩安)治疗,特报道如下.

    作者:聂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伤寒并发肠出血的护理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了6例伤寒并发肠出血病人,由于我们重视该病的护理工作,所以无一例死亡.下面是我们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六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传染病医院护士的自我防护

    在传染病医院中,护士接触各种传染病人,处置各类物品及污物,损伤性操作较多,感染的机率较大,应重视传染病医院护士自我防护.

    作者:张雅萍;鲍鹤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63例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各种感染,其中又以腹腔感染为多见.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腹腔感染,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转归.本文对1996年~1999年我院收治的163例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的病人,重点分析了其致病菌特点,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对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钟崇芳;李俊红;黄春;孙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人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第1外显子核苷酸序列的测定

    目的为了阐明中国人甘露糖结合蛋白(MBP)的基因突变对健康的影响和与疾病的关联,须测定中国人MBP基因的第1外显子的基因序列.方法应用PCRP物直接经310型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测定了中国人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第1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到密码子54的纯合和杂合的点突变,未检测到密码子52和57的点突变.结论我们检测出中国人MBP基因第1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54基因的突变.

    作者:施红;王福生;金磊;雷周云;张冰;刘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1999年9月26日至2000年1月23日,禹城市二里铺乡曹寺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该小学共有学生356人,发病202人,发病率56.74%.

    作者:王文泉;刘永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昆明地区戊型肝炎189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9例戊型肝炎均为我院1998年1月至12月收治住院患者,男121例,女68例,男:女=1.8:1.年龄3~67岁,≤14岁33例(17.5%);≥15~≤50岁146例(77.2%);>50岁10例(5.3%).绝大多数患者病前有外餐史,多系昆明城区及郊区户口,仅少数为外地来昆人员.

    作者:钟青;张成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

    支原体为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逐年增加.支原体已成为阴道炎、盆腔炎、尿道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现将由支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及耐药性报道如下.

    作者:赖伟忠;张勇昌;赵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噬菌体随机十肽库的构建

    目的采用丝状噬菌体表达载体,构建表达于丝状噬菌体尾丝蛋白P3N末端的随机十肽库.方法人工合成编码随机十肽的寡核苷酸片段及两条分别有SfiI和NotI酶切位点的引物,通过PCR反应得到其双链片段,将其克隆入载体pHEN1中,将重组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TG1,构建成随机肽库.结果所建肽库含1×109个集落形成单位(cfu).随机挑取8个克隆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及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均随机.结论成功构建了有较高库容量的噬菌体随机十肽库.

    作者:胡燕;杨健洋;洪世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腺五肽对老年肿瘤病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

    本文观察44例老年肿瘤病人,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一般治疗加胸腺五肽治疗组和单纯一般支持治疗组,用药组每日肌注胸腺五肽1mg,连续注射30d后用冻干抗体致敏红细胞药环试剂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胸腺五肽对老年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欣;张如敏;詹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腺五肽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我院于1997年3月至2000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5例,分别用胸腺五肽治疗20例(A组)与干扰素治疗15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詹丽;张如敏;马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有四种巴尔通体对人类具有致病性.汉赛巴尔通体感染主要引起一种良性自限性儿童淋巴结炎,称猫抓病(CSD).CSD常由感染的猫通过抓或咬等方式传染人类.

    作者:王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为什么蚊虫不能传播艾滋病

    自从HIV被确认为艾滋病病原体以来,有关研究已经证实,蚊虫不能传播艾滋病.蚊虫消化HIV.病原体必须在蚊虫体内存活至整个传播过程完成才可能经蚊虫传播.如果蚊虫消化掉了病原体,则此传播过程自然被切断.成功的得以传播的病原体皆以其有趣的方式避免被宿主当作食物消化.有些病原体到达蚊虫胃囊后具有对付蚊虫消化酶的机制,使其自身很难被溶解掉.大部分病原体到达蚊虫体内后,便尽可能快地逃出蚊胃,以避开强有力的消化酶的作用.HIV研究发现,HIV颗粒随血液被一同消化掉了,HIV仅仅是蚊虫的食物,在蚊虫体内不能生存、复制,不能侵入蚊虫唾液腺,不能在人间传播.

    作者:胡小华;杨振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对人有高度传染性.几个世纪以来,全球麻疹无数次流行,致使数百万儿童死亡和残疾.1954年,Enders及Peebles[1]首次分离出麻疹病毒Edmonston(Ed)株,为研制麻疹减毒活疫苗(MV)奠定了基础.60年代MV研制成功,揭开了预防和控制麻疹史上崭新的一页,30多年来麻疹防治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就MV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梁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传染病信息杂志

传染病信息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主办: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