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克风;刘继东;张良惠;陈良华;王延军;王克平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30例EISH患者及28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左心收缩功能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EISH组左心收缩功能指标:SV、CO、EF、CI明显高于对照组,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ISH组脉压差水平与上述各参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56,0.46,0.45,同时研究组心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ISH存在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在左室收缩功能亢进,长期处于高心排血量及高负荷状态。
作者:孙刚;郑艳芬;任海波;阎旭龙;冯美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年人群血清尿酸(SUA)与四年后血压变化及高血压(HYP)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1984年基线调查的35~59岁血压正常(低于135/85 mmHg)、有SUA值的1656名男女中,1988年有1480人(男性609,女性871)参加了复查,以此为队列人群,观察高血压的发病率及血压变化。结果 随防四年高血压发病率为13.1%。无论男女,按尿酸四分位分析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分位数增加而升高。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当控制年龄后在男性SUA增加1个标准差(1.14 mg/dl)是显著地增加HYP发病危险(HYP 发病相对危险RR=1.40, 95% 可信限1.12~1.74)。当BMI、吸烟、饮酒和基线SBP加入模型,SUA与HYP发病的关系减弱但仍有统计学显著性(RR=1.28, 95%可信限1.01~1.6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男性基线年龄、SUA、BMI、和体重变化与4年的SBP变化呈正的显著关联。在女性SUA与高血压发病及血压变化均无显著关联。结论 结果表明在男性SUA对血压升高及高血压发病是个独立于体重指数(BMI)、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红叶;李莹;陶寿淇;周北凡;田秀珍;于学海;杨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气象条件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有密切的关系,文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大部分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死亡呈季节性变化,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气候变化的影响[1、2、3]。国内外很多研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决定其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候的变化[4、5]。Stout、Woodhouse等观察到血压、血脂浓度、纤维蛋白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6]。上海地区位于温带,四季分明,极有利于研究气候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本文利用上海市死亡常规登记资料和日常气温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供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死亡参考。
作者:顾沈兵;俞顺章;付华;宋桂香;周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状况,分析影响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延吉地区16岁及16岁以上55566人进行问卷调查形式确定高血压者治疗本病情况。结果 60及60岁以上为19295人,高血压5842人,高血压患病率30.3%;16~59岁为36271人,高血压患病人数3536人,高血压患病率9.7%。老年组的未治疗率为3.1%,非老年组高达8.8%,规则治疗率则呈显相反趋势,分别为56.2%对73.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治疗状况的独立因素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性别。(\%P\%<0.01).结论 当高血压病人在病情较重、年龄较大时才去作规则治疗不利于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在中青年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对业已发现的病人进行及时规则治疗,是降低高血压严重后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一尘;陈谦;张金龙;尚汉冀;徐燕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一平苏对维持血透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30例有高血压和左室肥厚并维持血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用一平苏2.5 mg~5 mg/d,B组给予不会影响左室重构的其它药作为对照。6个月后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重构及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虽均有明显降压,但一平苏组治疗后LVDd,IVS,LVPWD和LVMI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EF和E/A均明显升高。结论:一平苏不仅可安全有效地降压,还可逆转血透患者的左室肥厚及使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作者:刘沁;叶朝阳;方平;高文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TGFβ1Ⅰ型体受体(TβR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及 心肌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 以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为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TGFβ1及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在左室心肌的分布及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用VG染色方法测定左室心肌总胶原浓度。结果 (1)RHR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SOR),心肌总胶原灰度值明显低于SOR组(\%P\%均<0.01);(2)TGFβ1及TβRⅠ在RHR组左室心肌中的表达较SOR组明显增强(\%P\%均<0.01)。TGFβ1表达主要位于心肌细胞浆和心肌间质,TβRⅠ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膜,心肌间质表达相对较弱。SOR组TGFβ1及TβRⅠ在心肌细胞均 呈弱表达,心肌间质均不表达;(3)相关分析表明,TGFβ-1及TβRⅠ与LVMI呈正相关,与心 肌总胶原灰度值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及TβRⅠ参与了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刘遂心;孙明;周宏研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心肌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结合分析、生化测定、病理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后10周,左室心肌胶原形态、胶 原溶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胶原浓度(HC)、Ⅰ、Ⅲ 型胶原比值(Ⅰ/Ⅲ)以 及血管紧张素Ⅱ含量(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大结合量(Bmax)。结果 手术组左室心肌CVF、PVCA、HC、Ⅰ/Ⅲ、AngⅡ和Bmax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 P<0.01),心肌胶原异常 堆积。AngⅡ 含量与心肌胶原浓度(HC)呈显著正相关(r1=0.9045, P<0.01)。Irbesartan治疗后 ,上述参数可显著降低(P<0.05, P<0.01),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GP42112A可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的Bmax(P<0.01),而CVF、PVCA、HC、Ⅰ/Ⅲ、AngⅡ与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胶原增生,间质网络发生重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参与了这一病理生理过程,并主要通过 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R1)来发挥作用。
作者:张萍;何国祥;迟路湘;王国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高龄(>80岁)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部分神经体液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与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60例病人分2组:超高龄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30例为A组;单纯超高龄高血压病30例为B组。对比观察心率变异、肾素(Ren)、血管紧张素(AT-Ⅱ)、醛固酮(Ald)、胰岛素峰值(Ins)、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结果 (1)A组病人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迷走神经活性下降不明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具有相关性;(2)A组病人与Ald及Ins水平有关,与Ren和AT-Ⅱ无明显相关;(3)A组病人与室性早搏和心肌缺血具明显相关。结论 超高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Ald及Ins水平升高,与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具有正相关。
作者:郭航远;王青青;鲁端;王建安;何红;周斌全;蒋晨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方法 29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安慰剂2周后,服氯沙坦(50~100)mg/日,8周。服药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各一次,分析心率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氯沙坦使时域指标SDNN下降;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HF增加;LF、VLF、 LF/ HF下降。与治疗前比较H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对心率变异性产生有益的作用。
作者:张云;李一石;黄洁;贾友宏;王莉;华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肾一夹(1k1c)”高血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钠泵α亚单位各异构体基 因表达的改变,为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 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探讨1k1c高血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钠泵α1、α2及α3亚单位mR NA及蛋白 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1k1c高血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无论在mRNA或蛋白水平,α1亚单位表达增强,而α2与α3亚单位表达无改变。结论 1k1c高血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种 改变可能参与了该模型的血压升高 机制。
作者:原卫清;王颢;吕卓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西拉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115例高血压患者。结果 服药8周后西拉普利组总有效率89.8%,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治疗前153±15 mmHg,104±9 mmHg降至治疗后131±11 mmHg,91±8 mmHg;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1.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治疗前155±12 mmHg,102±10 mmHg降至治疗后139±14 mmHg,90±9 mmHg,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西拉普利治疗后使收缩和舒张负荷均有下降,与用药前有显著的差别;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一平苏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作者:朱文青;林佳雄;颜彦;李修昌;丘军;蔡乃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西拉普利预防再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研究了西拉普利对血小 板源 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的大鼠VSMG为模型、应用3H-TdR掺入试验观察VSMC增殖情 况。结果 PDGF能明显促进VSMC DNA合成,大剂量西拉普利能抑制 PDGF诱导的细 胞DNA合成,小剂量西拉普利增加细胞 DNA合成。结论 大剂量西拉普利能明显抑制VSMC增殖、对防治再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可 能有效。
作者:顾水明;马晓园;金惠根;金立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其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大鼠主动脉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增殖。VSMC迁移用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法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AT2R峰值表达时,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 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1.4%和51.6%(P<0.0(1)。VSMC的跨膜迁移数降低62.2%,F-acti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对再狭窄防治是有益的。
作者:刘建平;何国祥;景涛;史光鉴;张小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单纯高血压病(EH)及合并2型糖尿病(简称DM)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63例EH及112例EH合并DM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4周,其中56例EH合并DM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用药前后观察血压及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ISI)、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及血尿酸等指标变化。结果 用卡托普利治疗后,EH组血压显著下降,ISI增加,血浆NE和E浓度降低。而EH合并DM组单用卡托普利者效果不明显,除血浆NE和E浓度下降外,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但加用二甲双胍者降压效果与E H 组相同,上述各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卡托普利对单纯EH患者疗效显著,但对EH合并DM者单用效果欠佳。当其与二甲双胍合用时,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得到改善后才能真正发挥降压作用。
作者:朱旅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韶关地区佛教僧尼这一纯素食人群的血压状况及其高血压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韶关地区六所佛教寺、庵内的住寺僧尼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与韶关地区普通人群相应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僧尼的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5.08%(1978年WHO高血压确诊标准)和11.74%(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与韶关地区普通人群高血压调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讨论 僧尼高血压患病率不低于普通人群与预期不符,原因可能与僧尼的生活较为拘谨,活动甚少,体重指数不比普通人群低、甚至体重超重(BMI>=24)的比率略高于普通人群,食盐摄入量多有关。
作者:周丕明;陈怀京;邹昌海;杨雅各;杨爱莲;赵德明;王一桂;叶秀英;梁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用QRS积分方法评价西拉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梗塞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分入西拉普利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西拉普利2.5 mg/d。对每例患者住院即刻、24 h、3 d、7 d、21 d做常规心电图,用Wagner提出的QRS积分方法记录每份心电图分值。入院后21天采用核素心血池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西拉普利组第21日QRS分值(5.30±2.15)显著低于对照组(6.45±1.98),P<0.05;西拉普利组左室射血分数(51.9%±8.8%)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1.4%),P<0.05。结论:西拉普利可明显减低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QRS的分值,提示西拉普利对防止梗塞的延展、促进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帮清;孙宁玲;吴淳;周淳莉;申红恩;蒋宝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LR-850多功能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和OMRON HEM-732C 型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英国高血压协会(BHS)及医学仪器进展协会(AAMI)的规定,对两种电子血压计进行了听诊法及电子血压计同步测定的对比研究。结果 LR-850多功能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所测收缩压值达到BHS的A级标准,而OMRON HEM-732C 电子血压计所测收缩压值达到BHS的C级标准,两种血压计舒张压值均达到BHS的A级标准,且都通过了 AAMI的规定要求。结论 LR-850型多功能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和OMRON HEM-732C 电子血压计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用于家庭及医院内的血压监测。
作者:谢菁;宋士良;汪康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生: “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已分别于1999年及2000年成功举办了两 次,每次会议都有来自国内外的400~500名代表与会,并受到多方面的好评。新的世纪意味着新的挑战,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另外,在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心血管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蓬勃开展,它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进一步促进交流,由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心血管杂志、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将于2001年10月18~2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三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和“心血管病临床试验训练班”。 会议内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社区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与肥胖;高血压与高血脂症;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会议时间:2001年10月18~21日 会议地址:北京 交流方式:大会、小会发言、壁报交流、辩论会 交流语言:英文(大会报告有翻译)、中文 组织委员会由方圻等25人组成 学术委员会由蔡如升等64人组成 组织委员会秘书处:何新叶,北京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医院高血压室100037; 电话:010-68333277 传 真:010-68351990; E-mail:chlhypt@163bj.com 会议截稿日期:2001年6月30日 投稿请寄组委会秘书处:何新叶收,论文摘要要求为中英文摘要各一份) 会议证书及学分:参加会议代表将获取参会证书及学分证书大会秘书处2000年12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评价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海捷亚组)和氯沙坦钾(科素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 179例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舒张压95 mmHg~115 mmHg)参加了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治疗研究。经过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患者被随机分入海捷亚组(氯沙坦钾加氢氯噻嗪),或科素亚组(氯沙坦钾50 mg~100 mg),每日服药一次。168例患者完成了8周治疗研究。疗效判定标准为4,8周DBP血压下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 mmHg以上为有效。 结果 两组血压均较药前显著下降。海捷亚有效率81.9%(4周),88.0%(8周)较单纯科素亚组的41.2%和50.6%组高。两组间心率和不良反应为15%~19%,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氯沙坦钾片和氢氯噻嗪联合使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单用氯沙坦钾片好。海捷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科素亚。
作者:李一石;黄洁;吴海英;党爱民;贾友宏;张云;黄建凤;蒋宝琦;吴彦;孙宁玲;郭丹杰;华潞;成小如;龚培;刘国仗;高润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aemia,FCHL)是具有复杂数量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病[1]。FCHL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是较常见的高脂血症[1~3]。遗传异质性、不完全显性、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FCHL的发生、发展。本文就FCHL的临床诊断标准、遗传流行病学、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理化特征及其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裴卫东;吴锡桂;惠汝太;刘力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