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珍珠梅水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学武;朴龙;刘超;孙权;金海玲;尹宗柱

关键词:珍珠梅, 水提物, 鼠肝损伤, 保护作用, 急性肝损伤, 大鼠血清,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半乳糖, 天冬氨酸转氨酶, 活性, 超氧化歧化酶, 丙氨酸转氨酶, 肝损伤模型, 比色分析法, 升高作用, 含量, 灌胃给药, 测定, 保肝作用, 丙二醛
摘要:目的:研究珍珠梅水提物的保肝作用.方法:给动物灌胃给药,用CCl4,D-半乳糖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ST)的活性;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 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珍珠梅水提物显著降低因CCl4,D-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MDA的含量.结论:珍珠梅水提物对CCl4,D-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诊治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91例次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ERCP及内镜治疗,其中轻型胰腺炎78例,重症胰腺炎13例.以同期保守治疗的重症胆源性胰腺炎1 5例作为实施ERCP的重症胰腺炎的对照组.观察患者胰腺炎的确切病因、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为胆道疾患,其中胆总管结石26例,胆囊结石17例,微胆石4例,胆管炎9例.乳头旁巨大憩室3例,乳头及胆总管下端炎症5例,2例次为胰管分裂,25例ERCP未见异常.46例做了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21例次,2例次作了副乳头切开及扩张术,19例次作了鼻胆管引流术.ERCP组中重症胰腺炎的腹痛缓解天数(4.4±2.0 d),体温正常时间(5.0±3.4 d),白细胞正常时间(6.5±5.4 d)及平均住院天数(21.9±8.4d)明显短于对照组(8.4±6.1 d,16.1±19.0 d,19.1±19.3 d,41.3±20.0 d,P<0.05).淀粉酶正常时间(34±1.6 d)与对照组(4.5±2.8 d)比较无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53.9%)和死亡率(0%)也低于对照组(80.0%,23.1%).ERCP后出现早期并发症17例(18.7%),其中胆道感染2例(2.2%),腹膜后积气1例(1.1%),消化道大出血1例(1.1%),胰腺炎加重1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15例(88.2%),外科手术治疗1例(1.1%),死亡1例(1.1%).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可发现确切病因,内镜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作者:王东;李兆申;张文俊;潘雪;孙振兴;邹晓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组织蛋白酶D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增生抑制实验(MTT法),光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丁酸钠对HT-29细胞株的生长,凋亡和对Cath-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丁酸钠能抑制HT-29细胞株增生,诱导凋亡,并促进Cath-D表达.结论:丁酸钠能够影响Cath-D的表达水平,这暗示了Cath-D在丁酸钠诱导的凋亡中可能伴有重要角色.

    作者:李曦;罗和生;李凡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O2气腹对大鼠胃肠肌电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生理方法,观察CO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MC)各时相变化规律,统计单位时间内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及气腹前后肌电快波数变化率.结果:正常大鼠胃肠消化间期常出现IMCⅢ时相,但缺乏IMCⅣ时相与Ⅱ时相.CO2气腹后大鼠胃肠IMCⅢ时相极少出现.随着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及气腹压力的增高,大鼠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单位时间内快波数逐渐减少.气腹持续1 h后,高压组(气腹压2.67 kPa)的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气腹持续2 h后,低压组(气腹压1.33 kPa)、中压组(气腹压2.0 kPa)的胃、十二指肠及回肠肌电快波数变化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CO2气腹可抑制胃肠肌电活动,并导致胃肠肌电活动节律紊乱.

    作者:周丁华;卫冰;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血浆半衰期长,作用更强大,耐受性良好,新研究表明,对多种实体肿瘤亦有抑制作用.本文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细胞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合阐述,从其各种化学结构、作用受体亚型、以及肝脏肿瘤受体表达,进而证实了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脏肿瘤的治疗作用,具体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原位种植瘤等.同时研究表明生长抑素类似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两大方面:直接及间接作用,前者通过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后者通过抑制促肿瘤生长的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或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或调节机体免疫活性,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间接阻止肿瘤生长.进一步阐明其抗肿瘤机制将有可能在肝肿瘤治疗方面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并产生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冒海蕾;黄介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O2气腹对肠道菌群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肠道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显微培养、通用引物PCR及细菌形态学检测技术对CO2气腹后大鼠肠道菌群进行细菌鉴定,并观察其繁殖及群集性能.结果:CO2气腹后肠道细菌繁殖能力强的仍是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和肠球菌,并无特异性菌株生长与繁殖.随着CO2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及压力的增高,肠道细菌群集率、细菌潜生体检出率逐渐增大.CO2气腹持续2 h后,肠道菌群潜生体大量生长,并可稳定传代,有明显的群集现象.结论:CO2气腹后肠道细菌繁殖能力及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应充分估计其对抗生素的耐受特性.

    作者:周丁华;卫冰;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 β)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肽,具备多种生物作用,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ocelluar stellate cell,HSC),促进胶原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沉积等作用,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大量研究证实,TGF β-Smad信号转导通路是TGF β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通路,其分子组成与分子调节复杂,与其他信号通路存在广泛的交互影响,对不同的组织、细胞及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程的作用均有明显的差异,对TGF 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不仅使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明,也给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TGF 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与调控,在肝纤维化发病与防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晓玲;曾维政;王丕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ERCP对儿童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炎ERCP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儿童胰腺炎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7-02/2002-02间于我科行ERCP的27例儿童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14例,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13例.结果:诊断性ERCP 9例,治疗性ERCP 18例.CP组胆道疾病发病率7.7%,显著低于AP组95.7%(P<0.05):CP组原因不明占61.5%,显著高于AP组7.1%(P<0.05):ERCP特点:AP组胰管扩张发生率14.2%,显著低于CP组76.9%(P<0.01):AP组胆总管狭窄/扩张、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9.7%、35.7%,显著高于CP组,CP组未见胆总管狭窄/扩张及胆总管结石: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6例(22.2%),胰腺炎发作6例(22.2%),均为轻症胰腺炎,乳头切开处出血、黑便发生率7.4%(2/27),均发生于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后:诊断性ERC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治疗性ERC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经6-68 mo随访,总体腹痛缓解率25/27(92.6%),2例复发者经再次ERCP治疗后腹痛未再出现.结论:胆道疾病可能是儿童急性胰腺炎主要病因,而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不明:ERCP能有效地消除AP病因,缓解CP的腹痛症状:儿童患者ERCP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医师对此应高度重视.

    作者:李兆申;许国铭;施新岗;邹晓平;金震东;孙振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细胞c-fos mRNA表达和AP1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进行丹参灌胃,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c-fos基因表达,Gel mobility shift assay法检测AP1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经TGFβ1刺激后,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明显增强,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1引起的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的增强.结论:丹参可以抑制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的c-fos基因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

    作者:胡旭东;王晓玲;童普德;吴小江;刘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DPC4蛋白在不同病理分期的结肠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DPC4基因的突变是否仅仅发生在结肠癌变过程的晚期.方法: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102例经石蜡包埋固定的结肠肿瘤标本,所有标本被分为5期:Ⅰ期(腺瘤,36例);Ⅱ期(黏膜下癌,8例);Ⅲ期(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癌,11例),Ⅳ期(伴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癌,25例);Ⅴ期(伴远处器官、组织转移的浸润性癌,22例).结果:DPC4蛋白缺失表达率在结肠腺瘤为5.5%(2/36),在结肠癌中为27%(18/66),其中在结肠癌Ⅱ期中为12.5%(1/8);在Ⅲ期中为9%(1/11);在Ⅳ期中为36%(9/25);在Ⅴ期中为32%(7/22).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的DPC4蛋白缺失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Ⅱ期和Ⅲ期结肠癌的DPC4蛋白缺失率与Ⅳ期和Ⅴ期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DPC4蛋白缺失表达率随着结肠癌的进展而增加,DPC4基因的突变发生在结肠组织癌变过程的晚期.如果结肠组织标本中存在DPC4基因突变,意味该组织可能已恶性变.这将有助于增加对结肠癌的预见性.

    作者:唐朝晖;邹声泉;杨想平;陈启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临床研究的操作方案

    目的:本研究探索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法:山莨菪碱:每次0.33mg/kg,3次/d;地塞米松:每次0.33mg/kg,3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共3 d.结果:联用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治疗需手术的MODS患者的治疗方案,使MODS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死亡率降低.结论:MODS及MOF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能遏止住患者的危重状态,为紧急手术和下一步的治疗赢得时间,降低了死亡率.而对重要脏器无损伤作用.

    作者:岳茂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胰腺癌组织ChAT,GAD65和PKC酶活性的表达

    目的:研究ChAT,GAD65和PKC酶活性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胰腺癌(n=47)和慢性胰腺炎(n=10)手术切除标本经40 g/L中性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hAT,GAD65和PKC酶活性表达染色方法均为常规ABC免疫组化法.结果:胰腺癌ChAT,GAD65和PKC表达阳性率(48.9%,55.3%和57.4%)及其评分(2.2±1.4,2.2±1.2和2.1±1.6)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阳性率(0%,10.0%和10.0%)及其评分(0.2±0.4,0.6±0.9和0.6±0.9),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分化腺癌ChAT评分值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但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GAD65,PKC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酶活性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转移等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关系.GAD65评分与PKC评分存在高度密切关系(r=0.50,P<0.01)结论:ChAT,GAD65和PKC酶活性表达特征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均为胰腺癌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杨竹林;王群伟;邓星辉;李代强;吕芳;李永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人工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插入位点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插入位点启动翻译蛋白质功能,构建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逆转录PCR(RT-PCR)扩增丙型肝炎基因组中核糖体插入位点序列(IRES),定向克隆到pcDNA3-S质粒多克隆酶切位点中.在IRES下游克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测序鉴定后获得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核心基因表达.转染细胞破碎后免疫沉淀检测和图像分析表明,两种基因有相似的表达量.结论:人为截断HCV 5'NTR区17个碱基,并不影响IRES对下游基因蛋白质翻译,为成功构建了含丙型肝炎病毒IRES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打下基础.

    作者:阚全程;余祖江;雷延昌;杨东亮;郝连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欢迎订阅2004年度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R)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消化管发育中上皮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接受到某种信号的触发后主动参与并遵循一定程序的较慢的死亡过程.消化管在发育过程中,消化管上皮广泛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胎鼠肠上皮中凋亡小体主要分布在近上皮的肠腔面,但在食管中则广泛分布于上皮各层.食管,十二指肠和结肠上皮凋亡小体密度的峰值分别出现在胚胎12 d、15 d、16 d,食管上皮的凋亡小体密度峰值明显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细胞凋亡对消化管形态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适应发育进程的需要,在消化管发育过程中,细胞自然凋亡规律一旦失常,个体即不能正常发育或发生畸形.消化管发育中上皮细胞凋亡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基因调控起着关键的作用.Bcl-2家族、p53和c-myb等多种基因以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其调控.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增生和凋亡,并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特定部位和特定时问,并有着严格的时空程序.

    作者:李均;汪维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获得2001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珍珠梅水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珍珠梅水提物的保肝作用.方法:给动物灌胃给药,用CCl4,D-半乳糖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ST)的活性;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 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珍珠梅水提物显著降低因CCl4,D-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MDA的含量.结论:珍珠梅水提物对CCl4,D-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学武;朴龙;刘超;孙权;金海玲;尹宗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黄连素对HT-29人结肠癌细胞系Ca2+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作用及与Ca2+有关的机制,为黄连素作为一种新的结肠癌化学治疗药物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和提供相关实验结果.方法:0.1 μmol/L,0.3μmol/L,3.0 μmol/L,30.0 μmol/L的黄连素加入到HT-29结肠癌细胞系培养液中.分别在第1 d,第2 d,第3 d测量各有关值.以bapta-AM(33 μmol/L)为细胞内Ca2+螯合剂,verapamil(50 mmol/L)为细胞膜Ca2+通道拮抗剂,分别抑制细胞内Ca2+和细胞膜Ca2+通道,对比观察黄连素对细胞内Ca2+的影响及结肠癌细胞在不同Ca2+浓度条件下各有关值.细胞记数检测细胞的生长和增生,用免疫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黄连素在浓度大于0.3 μmol/L时则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黄连素在浓度大于0.3 μmol/L时对细胞内Ca2+的释放有抑制作用.结论:黄连素能够抑制Ca2+的释放可能为黄连素抑制HT-29细胞生长和增生的一个机制.

    作者:台卫平;罗和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CO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CO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CO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黏膜VIP及S 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CO2气腹后胃黏膜VIP及SP含量均发生变化.随着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鼠胃黏膜VIP含量逐渐减少,而胃黏膜SP含量却逐渐增大.气腹时间持续1 h后,高压组胃黏膜VIP含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而高压组胃黏膜SP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气腹时间持续2 h后,气腹低压组,中压组胃黏膜VIP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胃黏膜SP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CO2气腹可导致胃黏膜VIP及SP含量变化,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气腹压力大小和气腹持续时间长短.

    作者:周丁华;卫冰;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胰腺癌的光动力学治疗

    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目前对胰腺癌的处理疗效欠理想.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有望成为胰腺癌综合治疗中可选择的手段之一,研究发现光敏剂可在胰腺癌组织内有选择性滞留,PDT后可引起胰腺癌组织坏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PDT胰腺癌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的疼痛、出血和术后胆道梗阻.

    作者:丁新民;顾瑛;刘凡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主管: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