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唐失控的10个信号

关键词:失控, 血液, 大信号, 糖分, 疲劳, 尿频, 口渴, 血糖, 体液, 肾脏, 能量, 肌肉, 过滤, 堆积, 补水, 饱餐
摘要:尿频口渴.血液中糖太多,会导致极度口渴和尿频.这是因为,肾脏在过滤糖分的同时,会带出更多的体液,增加小便量,从而发出需要及时补水的信号.疲劳乏力.这是血糖失控的另一大信号.当糖分堆积在血液中时,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很容易出现疲劳、昏昏欲睡等表现,在饱餐之后尤其明显.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个人里就一个是准糖尿病,你中招了吗?

    也许你并不肥胖,甚至很苗条,但也不能避免成为糖尿病的受害者!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数据显示,每三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是准糖尿病患者.而这些潜在的“患者”并未察觉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不良生活习惯会让人在成年阶段患上2型糖尿病,这种疾病的风险不容小觑.它会缩短预期寿命,并且影响生命质量,比如引起失明、截肢等严重后果.准糖尿病意味着血糖水平升高,有可能在未来罹患2型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得了糖尿病还贪吃甜食18岁姑娘几乎失明

    18岁的姑娘小李有糖尿病,可她并不把这病当回事.药,想起来就吃一次,想不到也无所谓;医生嘱咐的饮食控制也被她抛到九霄云外,每天都要吃零食,特别是甜食.近一年,她的视力越来越差,昨天到医院一查,她的双眼已经接近失明.医生说,都是不重视糖尿病引起的,全家人都欲哭无泪.今年的“爱眼日”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记者从金华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这几年,因糖尿病引起的眼病患者越来越多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唐失控的10个信号

    尿频口渴.血液中糖太多,会导致极度口渴和尿频.这是因为,肾脏在过滤糖分的同时,会带出更多的体液,增加小便量,从而发出需要及时补水的信号.疲劳乏力.这是血糖失控的另一大信号.当糖分堆积在血液中时,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很容易出现疲劳、昏昏欲睡等表现,在饱餐之后尤其明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适合的运动有什么?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必须考虑到个人的具体条件和性格特点,包括糖尿病的类型、病程、药物治疗方式、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的大小,以及锻炼场所的条件等.但对任何一位患者来说,都以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锻炼项目为宜.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就不喜欢运动了,一方面是由因为患病使人身体变得更疲乏,另一方面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有误区,认为多运动会对病情不好,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肩周炎也是糖尿病信号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少听说它会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之一,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如果无外伤等原因,出现一侧肩关节疼痛等,要有高度的警惕,在就诊骨科、康复科之前,先进行血糖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哪些糖尿病患者忌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现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它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糖尿病患者.专家指出,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一、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β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糖没控好 水疱挂满身——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检测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近接诊了一位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全身长满大疱反复破溃,每次穿衣和脱衣都是种折磨.水疱反复破溃每次穿衣都是折磨江大爷今年56岁,患2型糖尿病已经好多年了,平时没有特别注意控制血糖,只有身体明显不舒服了才会注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炎夏控血糖应多吃蔬菜 苦瓜洋葱有利控制糖尿病

    酷夏人们容易食欲不振,但糖尿病患者切不可不注意合理饮食,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此时,吃一些应季蔬菜,可帮助糖友稳住血糖.苦瓜:肉质柔嫩,性寒味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而且含有苦瓜甙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生吃苦瓜,凉拌苦瓜,打鲜汁吃,达到药食同疗,体寒的人宜短期或间断食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种食物让你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像一个隐形的杀手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减肥不失为预防糖尿病的好方法,除了减肥外,还可以从控制饮食入手,预防“病从口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以下9种食材可以有效帮助预防糖尿病,不妨一试.1.绿叶蔬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可以帮助抵御糖尿病.每天食用适量的菠菜、甘蓝、西兰花,长叶莴苣等可以帮助将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4%.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袜套”型异常如何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陈宏教授

    张大爷,70岁了,患2型糖尿病多年.近年来,他的双脚出现“袜套”型麻木、发胀、发硬、知觉异常,连走路都有些缺乏方向感,有否穿鞋袜感觉也不太明显,日夜如此,十分难受.虽经多方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什么好办法能缓解、治疗这种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宏教授指出上述情况在医学专业上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好少穿高跟鞋

    作为女性,大多都做过水晶鞋的梦,希望穿上一双自己喜欢的高跟鞋.然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高跟鞋控”来说,那种“步步生莲”的感觉会与疼痛并存,在选择时要非常慎重.糖尿病患者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随意穿高跟鞋,主要是为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心梗一般不疼的原因揭秘

    刘爷爷今年61岁,10年前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前不久,他清晨出门锻炼,路上突然感到胸闷,很快昏迷不醒.旁人送他到医院,被诊断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经过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刘爷爷很纳闷,为什么发病前他什么感觉都没有呢?糖尿病伤“心”于无声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常常相伴存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34.2%,脑血管病为12.6%,其他心血管病为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国哈佛大学新发现:每天3杯咖啡防糖尿病

    咖啡对健康是好是坏,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美国哈佛大学新发表在《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这项新研究中,公共卫生博士希尔帕·布帕瑟拉朱及其同事对12.4万名受试者的咖啡饮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中包括7300名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动虽好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的确,糖尿病患者如果进行适量的运动是有好处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下面来了解一下哪些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运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炎热夏天保存胰岛素千万别冷冻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体内已有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体温下发挥生物作用.但它又是一种蛋白质,遇高温会变质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在炎热夏天,许多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保存胰岛素才好.专家介绍,我们目前所用的胰岛素大多为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少数为猪或牛胰岛素,结构类似,应该是透明的,而中效胰岛素呈现混悬状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检仅查空腹血糖近半数糖尿病患者易被漏诊

    “空腹血糖正常≠安然无忧”.“在我国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仅不足20%.如果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郭启煜教授称.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确诊糖尿病后赶紧筛查并发症 项目含六方面——访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门诊部主任 刘亚军

    作为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临床发现,目前我国的糖尿病知晓率还是很低,有的即使知道已经患病,却不加重视,不与干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门诊部主任刘亚军指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防可治的疾病,在初次确诊后,及时学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至关重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做家务有助控糖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部分患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无法坚持运动,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哪怕多做做家务事也能让血糖值保持在良好状态下.日本专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经常做家务事等体育锻炼活动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较低,这其中,女性患者的腰围也保持在良好数值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糖仪监测不准确

    快速血糖仪作为糖尿病监测不可缺少的仪器,已在我市的糖尿病人群中普及开来,凭借监测血糖来调整治疗方案,是使治疗达标,防止心、脑、肾、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有力举措,能使慢性并发症减少60%之多.但在广大患者甚至在一些缺少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中,也存在着检测不准确,使血糖达不到理想控制水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下面我们谈谈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怎么办?

    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在刚开始服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为此,患者常会非常担心,认为自己的病已经非常严重,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甚至病急乱投医,或乱用药物,终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降糖药的治疗效果为什么会越来越差,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