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

王晓梅;曹仁芳;冯海娟;曲建梅

关键词:调控, microRNAs, 修复, 糖尿病皮肤创面
摘要:目的 探究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SPF级幼龄SD大鼠50只,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只.对研究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miR-21真核载体表达质粒,而对对照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空白质粒.两组均使用链脲佐菌素对选取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注射4周后,在大鼠背部进行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术后进行3 d后,对上述创面组织进行切除.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I型胶原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大鼠的皮肤创面组织与糖尿病大鼠相比,其microRNAs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调控糖尿病大鼠的microRNAs对于皮肤创面具有一定的愈合作用,为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糖耐量﹑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者上述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值>6.5%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标准占比率.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类检验方式简便﹑快速﹑经济﹑安全,综合使用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的诊断准确性﹑治疗的及时与合理性.

    作者:施秋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比较分析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格列美脲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 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格列汀﹑ 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甲组﹑乙组,各39例,分别采取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情况.结果治疗后乙组血糖水平低于甲组,血脂水平高于甲组,体重指数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格列汀﹑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重﹑血糖以及血脂,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温志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思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诊疗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且将其纳入试验组;同期抽取健康体检孕妇50名,纳入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脐动脉血流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妊娠结局较差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试验组围产儿预后不良为20.00%,对照组围产儿预后不良为4.00%.对照组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标较优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患者S/D为(2.09±0.34),试验组患者S/D为(3.23±0.50).对照组患者生化指标较优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患者晚期总胆固醇为(6.20±1.10)mmol/L﹑试验组患者晚期总胆固醇为(6.78±0.95)mmol/L.结论和健康体检孕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标呈现异常状态,且不良妊娠结局较高,需对其予以综合监护.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循经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循经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观察.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所收治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个小组,每个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100例患者应用循经按摩进行治疗.对两个小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神经病变积分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在接受一般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没有接受循经按摩治疗的实验组疗效好,应用循经按摩对患者的带疾病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两个小组在有效率上的差异十分明显,而在神经病变积分方面,实验组的神经病变积分相较于对照组的神经病变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过程中,进行循经按摩的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许秀影;许敬玲;卓芳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以入院顺序分研究组(家庭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评价两组各生化指标(血糖-HbA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脂-TC﹑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饮食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后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饮食依从率高(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家庭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与血脂,保持营养均衡,加强免疫力,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其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桂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SPF级幼龄SD大鼠50只,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只.对研究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miR-21真核载体表达质粒,而对对照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空白质粒.两组均使用链脲佐菌素对选取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注射4周后,在大鼠背部进行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术后进行3 d后,对上述创面组织进行切除.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I型胶原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大鼠的皮肤创面组织与糖尿病大鼠相比,其microRNAs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调控糖尿病大鼠的microRNAs对于皮肤创面具有一定的愈合作用,为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梅;曹仁芳;冯海娟;曲建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疗法;观察组(40例):常规疗法+糖皮质激素;终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同对照组患者FEV1/FVC﹑FEV1﹑FEV1%pred﹑2 hPG以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师选择糖皮质激素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以显著促进.

    作者:张尧;刘赛男;石峰;顾少岩;宋秀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不同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

    目的 采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与不同降糖药物对老年糖尿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2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12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FINS﹑PI﹑FBG等指标.结果观察组FBG﹑2 hPG﹑AUC-INS 0~10 min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差值﹑治疗后WHR﹑BMI﹑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增加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在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为常规组,而采用针对性护理的41例患者为实验组.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BI评分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针对性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罗梨芳;刘琪希;吴爱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糖尿病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糖尿病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该院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比较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PG﹑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糖尿病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生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控制饮食﹑运动﹑降血糖﹑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8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0 mg,3次/d,12周后改为10 mg,疗程半年;观察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性提高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24 h尿蛋白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显著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不良反应少,是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作者:林华铿;李艳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前期不同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处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个状态.该期具有可逆性,是进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阶段,可不伴有功能损害,且可无症状.采取多样化﹑个体化﹑综合化的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其向糖尿病转化.该文从糖尿病前期定义﹑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国内外干预现状等方面对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张莉莉;段宝凤;张玉红;胡梦蝶;黄彤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在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中应用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对象即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院参与诊治的31例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患者,参照组对象即为同时期该院参与诊治的31例心肌梗死不伴发糖尿病患者,将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纳入两组,比较且分析两组患者心动图检测情况﹑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试验组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应用在心肌梗死伴发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一定效果,可改善伴发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重构心室,有利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善.

    作者:缪金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利用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6月中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痰标本分别应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0份痰涂片经涂片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7%,经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8%,经噬菌体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7%,经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9%,涂片法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3种方法(P<0.0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相较涂片法和培养法能够更准确﹑迅速完成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可推广用于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中.

    作者:游元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药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入西医组(常规西医综合疗法)和中医组(常规西医综合疗法+宣肺温肾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8.0%高于西医组的86.0%,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焦虑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残余尿量对比: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袁沙沙;徐颖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案与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案与结局.方法收集该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需药物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单一的降糖药物联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糖控制平稳天数﹑产妇的心理状态;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情况和指标;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剖宫产概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天数﹑产妇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情况和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情况和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剖宫产概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一的降糖药物联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血糖情况和指标.

    作者:孙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FGR产妇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观察组给予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血糖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宫高增长﹑胎儿生长﹑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增加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控制血糖,早治疗,进而促进胎儿发育,改善预后.

    作者:孙海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58)以及研究组(n=5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水平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均可发挥作用,但替米沙坦效果更优,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作者:刘卫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和患者的管理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现阶段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危害甚大,故此,应加强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并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延缓糖尿病病程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预防控制中,可通过健康宣教﹑社区筛查这两种手段,而在患者的管理中,可通过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督促其加强自我管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量适度运动.

    作者:刘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护理观察

    目的 为了对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4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全部顺利实施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检查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分别为周围型﹑全肢型各4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33例(97.1%),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检查成功率,防止下肢血栓脱落造成的严重后果,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晓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