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分析

崔玉晶

关键词:ICU,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护理策略,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ICU糖尿病酮酸中毒的护理措施以及其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ICU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酮症酸中毒纠正状况、症状改善状况、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能快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截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

    目的 为了观察围手术期对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45例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的资料,研究过程中患者的感染程度均有不同,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术后,2例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经治疗后情况稳定,没有出现死亡.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11例,丙级愈合3例.结论 在糖尿病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关键,但围手术期的治疗也应被重视,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总体提升.

    作者:曹春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稳定期慢阻肺合并糖尿病联合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与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接诊的稳定期慢阻肺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38例.两组都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A组加用噻托溴铵.观察两组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的FPG与2 hPG明显比B组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7.09±1.46)d,明显比B组的(9.87±2.14)d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疗效总有效率为92.11%,和B组的26.32%、7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和噻托溴铵联合用于稳定期慢阻肺合并糖尿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洪刚;贾军亮;韩丽;兰海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80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分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满意度,住院平均的时间和费用、腹膜透析认知和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腹膜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平均的时间和费用、腹膜透析认知和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行为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膜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效果确切,可通过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洪东花;郑志高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讨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优于常规护理,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凤娇;蔡伟泽;白美龙;陈滨斌;王鸿庆;廖永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该院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比较,观察组血糖控制率明显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FINS水平比较,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确切,血糖控制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瑜瑾;杜娜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目的 了解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64例需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调查对象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后围手术期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麻醉前、充CO2气腹时与手术结束时的血糖值相对更平稳,变化波动不大,而对照组患者3个时段的血糖值则波动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4h血糖、24h血糖值、胰岛素用量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影响更小,胰岛素用量更少,属于此类特殊病患的首选麻醉方式.

    作者:叶文成;黄娟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等的变化.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PD组)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24例、正常糖耐量组(NGT组)36例,检测血糖(FBG)、胰岛素(INS)、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空腹血糖值、胰岛素(INS)、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XNIP、TRX在2型糖尿病前期已出现升高,提示在糖尿病前期已启动慢性氧化应激.

    作者:李红霞;谢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经济学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经济学评价.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并进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该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研究组的糖尿病患者选择应用个体化营养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经济学评价,包括两组不同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G)等指标,以及成本消耗等.结果 抽取的两组糖尿病患者选择常规治疗与个体化营养治疗,研究组应用个性化营养治疗其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指标,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成本、总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医学营养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且经济成本要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妇科肿瘤并发糖尿病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王云霞;林琼云;林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该院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4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检查.结果 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感染部位,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病原菌.结论 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糖尿病控制情况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艳红;岳宗相;刘致勤;黄荣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糖尿病临床教育路径在胰岛素自行注射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临床教育路径在胰岛素自行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第一次接受胰岛素自行注射治疗的10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该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法来展开胰岛素自行注射治疗指导工作,观察组在临床教育路径上来对患者实施胰岛素自行注射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胰岛素自行注射技能评分及良好遵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得多(P<0.05).结论 糖尿病临床教育路径能促进患者自行注射水平的提升,利于安全控制血糖.

    作者:曹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时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时心理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待产妇232例,随机分为2组各116例,观察组给予产时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时心理护理,比较分娩结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1.9%,并发症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68.1%、1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SAS评分(40.2±4.5)分、SDS评分(36.8±4.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应用.

    作者:肖欣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尿病妇女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护理措施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妇女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妇女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针对性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各产程的护理及饮食指导与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均平安度过孕产期,未出现患者及新生儿死亡的情况.结论 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妇女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对患者母婴的安全保障.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继发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像学特点与动态表现分析

    目的 探究继发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收治的肺结核不并发糖尿病患者58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24 h动态管理方案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图像状况.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肺受累、两叶及以上、多发空洞和多发树芽症发病率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病变会对患者的全身状况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在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时,可见较为清晰的影像学特征,所以在进行诊断时,应当由,检查人员对患者的糖尿病和肺结核状况进行判断,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玉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妇均为孕26周行OGTT试验确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家庭护理干预,平均干预13.1周.两组日常的指尖血糖监测值作为指导饮食及胰岛素调整的参考,每个月定期检查的静脉血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作为两组的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妊娠不良结局事件: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的血糖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对母婴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作者:张子平;张燕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对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以非糖尿病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9.62%)、纵膈炎(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5%和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会加重感染症状,加大治疗难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建议临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作者:强旭钊;陈凯炎;黄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应用中医整体观念探讨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手术方式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整体观念进行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对其实施截趾法和趾骨关节离断法手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Ⅰ期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整体观念探讨发现,截趾法对治疗合并缺血的糖尿病足趾坏疽的疗效更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临床首选方案.

    作者:曾云;马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多元化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多元化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26例糖尿病眼干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到两组当中,多元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多元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酸痛程度、异物感、眼部瘙痒和眼干涩感等临床症状进行检查,并且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多元护理组的非常满意率为55.56%(35/63),满意率为39.68%(25/63),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24% (60/63),常规护理组的非常满意率为31.75% (20/63),满意率为42.86%(27/63),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4.60%(47/63).在临床症状方面,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护理结束后均有所改善,但多元护理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更大.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干眼症,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兴香;周秀霞;何茂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ICU糖尿病酮酸中毒的护理措施以及其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ICU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酮症酸中毒纠正状况、症状改善状况、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酮症酸中毒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能快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玉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从治疗效果上来说,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率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糖控制情况来说,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牟华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