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对母体及胎儿、新生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认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及GDM患者本身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可带来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证据提示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与成年期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相关.该文献综述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曹小艳;杨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明显,治疗效果好,且对各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该用药方式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糖尿病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的糖尿病患儿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患儿疼痛程度、输液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Wong-Banker评分(2.24±0.36)分、FLACC评分(2.10±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率为87.5%、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75.0%(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静脉输液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选取60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BMI、W、WHR、DBP、SBP、FBG、2 hPBG、HbA1c、TG、TC、和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肥胖的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张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在借鉴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从气阴两虚及血瘀角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DP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对两组治疗前后DPN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29%vs 77.14%).观察组安全性分级1级者34例,2级者1例,对照组安全性分级1级者29例,2级者4例,3级者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17.14%),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气阴两虚及血瘀的角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应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并研究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该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该院在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该研究选择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同时选择31例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组,对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该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先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该院(ICU)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稳定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为84.00%,研究组总满意24例,总满意率为96.00%.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表现为GDM的孕妇3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糖耐量的自愿孕妇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CRP水平以及HbA1c水平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于对照组孕妇的HbA1c水平、CRP水平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的危险因素中,孕前产妇体质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尿病(DM)与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而HbA1c水平则与孕妇孕前BMI、不良孕产史、PCOS、DM均存在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HbA1c和CR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HbA1c和血清CRP的诊断,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GDM症状.
作者:沙新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情况.方法 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I组78例[25(OH)D<45 nmol/L]以及II组52名[25(OH)D≥45 nmol/L],另取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个病例组的性别、年龄、TC、LDL-C、U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SBP、TG、PTH中,糖尿病者明显较高.(P<0.05).糖尿病者的25(OH)D、HDL-C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糖尿病者中,性别、年龄、UA、Cr、PTH、Ca、SBP、DBP、HbA1C、TC、LDLC、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BMI、FBG、TG、载脂蛋白A1、腰围、载脂蛋白B比II组高(P<0.05).I组的HDL-C小于II组(P<0.05).25(OH)D水平和HDL-C呈现正相关,与BMI、TG、Apo-A1、PTH呈现负相关(P<0.05).与其余项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糖尿病者血清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比健康者低,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血脂异常、肥胖者中.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和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关联性.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更加容易出现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PTH上升存在关联性,对于此临床工作者应特别注意.
作者:侯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0例,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差异将孕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孕妇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经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孕妇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厉艳梅;孙红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照研究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剂量调整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治疗,观察组执行临时医嘱(每餐调整剂量),对照组执行长期医嘱(2~3 d调整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2周后,观察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8.42%,8/95)显著低于对照组(17.89%,17/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临时医嘱疗效优于长期医嘱,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赵景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与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干预前后产妇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产妇妊高症、产后出血、早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和胎儿巨大儿、低血糖、宫内窘迫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妊高症、产后出血、早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和胎儿巨大儿、低血糖、宫内窘迫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高,可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凌雏;缪韵仪;林成月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95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于2013年1月—2017年9月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n=48)与研究组(n=47).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之上联用前列地尔、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研究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时,加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予以进一步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虹;王艳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这6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对这60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患者中,年龄<50岁为10例,50~60岁之间为37例,>60岁13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A组、B组、C组,每组20例患者,将A组进行中药治疗,B组进行西药治疗,C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通过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这3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 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好转,但各项指标及症状有所不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4例(20.0%)有效为7例(35.0%),总有效率为55.0%.而B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为6例(30.0%),有效为6例(30.0%),总有效率为60.0%.C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8例(40.0%),有效为8例(40.0%),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治疗中尿蛋白排泄状况与血糖值趋于稳定.结论通过对接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后得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疗效.而不良反应暂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红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百泌达与甘精胰岛素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作对比评价.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应用百泌达与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与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肽水平、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肽水平、血糖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泌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旭萍;段滨红;杜馥曼;刘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研究门冬胰岛素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抽签形式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人工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治疗首选药物,而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作以治疗首选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观察组治疗后的2 hPG、FBG等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较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16.6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其药物用量,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赵晓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及体征分为临床DSPN组(56例),疑似DSPN组(44例)及无症状体征组(50例).对150例T2DM患者联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肤交感反应(SSR).结果 临床DSPN组NCV检出DPN的异常率较SSR及SEP高(82.14%vs 60.71%vs 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DSPN组及无症状体征组SSR检出异常率较NCV及SEP高(63.64%vs 36.36%vs 31.82%,56.00%vs 28.00%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的检出率低于NCV和SSR;单独应用NCV可能会遗漏部分疑似及无症状体征的DPN,联合应用SSR可提高DPN的检出率.
作者:张圆;赵志刚;袁慧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BC水平(4.33±0.51)mmol/L、2 hPG水平(6.21±1.53)mmol/L、HbAIc水平(6.13±0.4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作者:尤萍婷;郑柳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2月—2017年6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二组的干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肢运动功能,以及心理功能,使患者能够尽早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檢验和尿糖检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检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5年8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4例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血糖检测显示,平均空腹血糖超过6.1 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超过7.8 mmol/L,血糖阳性率是100.00%.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的阳性强度增加,其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会上升.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尿糖检验是可行的,该方式无创伤,使用简单,虽然存在漏诊几率,但是结合血糖指标、尿糖指标来测定,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初步筛查可以通过尿糖检验来进行,对患者无创,可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测定患者的血糖指标、尿糖指标,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病情,提供佳的治疗.
作者:马彧旻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