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国际刊号:1672-4062
  • 国内刊号:11-5019/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20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2017年22期文献
  • 护理干预在减轻糖尿病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糖尿病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的糖尿病患儿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患儿疼痛程度、输液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Wong-Banker评分(2.24±0.36)分、FLACC评分(2.10±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率为87.5%、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75.0%(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静脉输液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30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全面高效护理组,每组15例.结果 全面高效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67%,普通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53.33%,结果显示全面高效护理组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护理疗效显著,全面的护理方法能高效地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作者:段红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个性化护理在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在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60例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双盲法,随机的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设为对照组,病例数为30例;另外30例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则给予个性化护理,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血糖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3.33%、63.3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关节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刘玉霞;王泽申;范开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 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7月期间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42%<11.29%)相对更低(P<0.05),其护理的满意程度(95.97%>83.87%)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其对于低血糖反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对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邵菲;龚秀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胫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 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胫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在该研究而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即观察组(n=50,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与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胫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强化护理效果,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安全系数高,此法值得在各大基础医院中考虑使用.

    作者:姜桂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 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儿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冬青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室内护理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以及效果.方法 根据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的合并糖尿病病例开展研究,将11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内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感染几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几率是3.57%,对照组的切口感染几率是25.0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手术室内护理可以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几率.观察组有2例感染病例,占5.36%,对照组有13例感染病例,占23.2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是96.43%,对照组是83.9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室内护理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几率,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提升,能够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美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缩小率、痰菌转阴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病灶缩小率、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的缩小病灶,提高痰菌转阴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汪湘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临床护理途径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路径组,每组由35例患者组成,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路径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路径组护理优良率(100.0%)比传统组护理优良率(85.7%)高(P<0.05).②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路径组患者空腹血糖与血红蛋白变化比传统组患者好(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值得推广.

    作者:杜清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维持性血液 透析的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索延续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入选首次来该院透析科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观察组(n=74)和对照组(n=78),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延续性护理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每例研究对象随访至入组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肌酐、血钾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血钾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估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管理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沙婷婷;刘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措施与护理措施

    目的 研究分析如何预防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的皮下积液情况,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开展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3月—2015年6月该院的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检测,对照组为高于11.1 mmol/L,实验组为低于11.1 mmoL/L,对两组术后皮下积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的皮下积液情况对比显示,积液数量和比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积液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使用双根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器能够让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情况得到改善,对控制皮下积液,改善血糖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临床中患者康复速度比较快,是非常优秀的护理方式和预防措施,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9月84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急诊护理组则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血糖水平、心功能、生存质量,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结果 急诊护理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血糖水平、心功能、生存质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急诊护理组疼痛程度、血糖水平、心功能、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均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减轻,但相对来说,急诊护理组减轻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血糖和心功能,减轻疼痛,提升生存质量,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饮食指导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参考.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对96例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饮食指导,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患者的空腹血糖均有较大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常规护理和饮食指导的效果比较优秀,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理想,病情改善明显,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空腹血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观察效果,对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75例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常规组合试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强化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I期愈合率、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1.08%,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拆线时间平均(13.23±2.34)d,住院时间为(8.53±1.44)d;常规组切口拆线时间为(17.72±4.95)d,住院时间为(10.46±2.25)d,(P>0.05);试验组血糖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5.26%,常规组是32.43%(P<0.05).结论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接受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愈合,缩短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宋季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该院(ICU)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稳定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为84.00%,研究组总满意24例,总满意率为96.00%.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健康教育、血糖自我监测等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人文关怀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人文关怀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1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研究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如下,对照组为66.25%,观察组为93.75%,可见,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3.7%,护理满意度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69.8%、82.5%(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6±1.1)mmol/L、FMA评分(52.7±2.0)分、ADL评分(64.8±5.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疗机构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8.46%、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将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80例)予以多样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评分(2.30±1.20)分、SAS(2.67±1.10)分显著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餐后2 h血糖(9.00±1.00)mmol/L、空腹血糖(6.20±1.10)mmol/L、收缩压(129.30±1.02)mmHg显著更低(P<0.05).结论 将多样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中,不仅可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且可显著改善其血糖指标及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宏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控制及护理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进行血糖控制对临床效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式.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识培训、饮食引导、运动指导等对方面的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并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从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血糖监测4个方面来进行护理工作.结论 COPD合并糖尿病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熊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 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BC水平(4.33±0.51)mmol/L、2 hPG水平(6.21±1.53)mmol/L、HbAIc水平(6.13±0.4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作者:尤萍婷;郑柳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精神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①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护理后,两组FBG、2 hPG、HbA1C指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调节其血糖指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名82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糖血脂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梅;邹宝林;陈珊;梁春丽;谭知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重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护理总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两组患者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且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患者后期发病率.

    作者:林秀霞;张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DM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20.6%(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32.1±2.2)分、SDS评分(36.4±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作者:李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浅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中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根据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的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共300例来进行分析研究,将患儿分成A、B两组,均有150例,A组使用护理干预措施,B组使用普通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显示,A组患儿家属有80例表示非常满意,占53.33%,有56例基本满意,占37.33%,有14例不满意,占9.33%.B组有69例非常满意,占46.00%,有55例基本满意,占36.67%,有26例不满意,占17.33%,A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为90.67%,B组的满意度为82.67%,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高,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管春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个体化术中护理对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 风险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个体化术中护理干预对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风险的影响,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1:1分组比例,分为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行个性化术中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比两组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体温、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术前、术后第3天压疮风险(参考Braden评分),术后寒战、躁动情况、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组间术前、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术毕体温结果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Brad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组间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以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个体化护理干预利于降低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陈文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 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2月—2017年6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二组的干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肢运动功能,以及心理功能,使患者能够尽早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患者 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的抽样样本,随机抽取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52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人员个数为126例,先入院治疗的126例患者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后入院治疗的12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护理干预满意对为7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而且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丽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 患者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成效.方法 该次的54例探究对象均选自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存在糖尿病足危险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进行糖尿病足护理单干预方式,而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观察与探究.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状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其伤口溃疡时间,使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深刻了解,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可不断推广与采纳.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癌手术前后的糖代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癌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内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腺癌术后的胰漏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漏情况,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临床治疗及效果评估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4月该院接诊的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病患20例,所有入选者都接受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并采取围术期处理方法进行治疗.综合分析该组20例病患临床治疗的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者例数.结果 该组20例病患手术治疗都获得成功,其中有1例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占总比例的5.0%;切口Ⅰ期愈合者19例,切口Ⅱ期愈合者1例,血糖控制达标20例.所有病患在住院治疗期间都未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糖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病患进行治疗,可确保其安全度过围术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血糖水平降低.

    作者:张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双源CT定量评价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左心功能的 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应用双源CT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8月,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双源CT定量检测,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其ESV、ED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率、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双源CT定量进行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更好为其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侯珺;包陈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方法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急救方法.方法 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是否存在低血糖昏迷现象进行分组:低血糖昏迷组(n=37)患者并发低血糖反应,并出现昏迷症状,对照组(n=37)无低血糖反应,对2组患者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原因,并提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结果 低血糖昏迷组患者如下情况:①进食少,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未减少剂量;②应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未定时进食;③应用降血糖药物但未定时监测血糖;④不遵医嘱随意增大降血糖药物剂量;⑤不遵医嘱随意加服其他药物;⑥处于肝硬失代偿期;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较多,与进食量减少、更换药物、不重视糖尿病、医源性因素等有关,予以急救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控制病情.

    作者:涂锦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与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对母婴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所接收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予以随机划分,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在分娩前未实施正规化体检,导致糖尿病治疗不及时,而观察组则在分娩前开展正规化体检与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来看,观察组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5.0%)要明显低于参照组(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为30.0%、并发症发生率为35.0%)的两项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尽可能降低胎儿不良结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高效,对母婴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作者:郭成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急救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时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36例患者资料.探讨其产生低血糖反应原因及总结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在1 d内恢复,5例1~3 d内恢复健康,无死亡病例.结论 年龄、饮食、药物等诸多因素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具有相关性.通过临床给予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规律、适量运动等可有助于患者恢复及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宫磊;魏玲;赵燕;张忆;张伟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分娩方式 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于该院分娩的妊娠糖尿病对象21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BMI进行分组,超重及肥胖87例(BMI>24 kg/m2)纳入观察组,其余12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妊娠合并症、难产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新生儿体重存在相关性(r=0.656,P=0.012).观察组的年龄、其他妊娠合并症、难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高不仅增加剖宫产、巨大儿出生率,而且增加妊娠合并症发生风险.

    作者:丁亚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干预对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 行为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究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干预对提高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作用,为有效开展糖尿病饮食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8月的门诊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教育干预组内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为期12个月的个体化饮食教育干预护理,并根据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个体化教育.结果 教育干预组通过12个月的个体化饮食教育干预,其对饮食治疗的依从行为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乙状结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保留 左结肠动脉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乙状结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均等两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状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糖的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方式,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状况比较,吻合口漏研究组0例,对照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状结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黄利勇;郑志刚;李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与妊娠结局报道分析

    目的 探讨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与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干预前后产妇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产妇妊高症、产后出血、早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和胎儿巨大儿、低血糖、宫内窘迫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妊高症、产后出血、早产、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和胎儿巨大儿、低血糖、宫内窘迫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高,可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凌雏;缪韵仪;林成月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 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的48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均为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按照不同孕周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随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孕周超过32周后开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统计终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空腹血糖(4.32±1.15)mmol/L、 餐后血糖(8.55±2.3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1.04)mmol/L、(9.12±2.07)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尿糖、尿酮阳性率分别为16.67%、20.83%,对照组分别为41.67%、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统计,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子痫、死胎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认孕妇患上妊娠期糖尿病时就应该及早的进行胰岛素干预治疗,加强孕期监测,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剂量调整时间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剂量调整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治疗,观察组执行临时医嘱(每餐调整剂量),对照组执行长期医嘱(2~3 d调整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2周后,观察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8.42%,8/95)显著低于对照组(17.89%,17/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临时医嘱疗效优于长期医嘱,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赵景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两组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4.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析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 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与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使用中药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该院2012—2014年的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保持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照组使用西医抗溃疡治疗,观察组除了对照组治疗内容还增加了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9.17%;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几率是14.53%;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2.08%.对照组有17例复发,复发率是35.42%,观察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是8.33%(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时接受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的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不良反应率低,治疗的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推广.

    作者:齐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益气养阴活血汤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治疗中的 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益气养阴活血汤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 d的临床症状评分(1.02±0.35)分、治疗后7 d临床症状评分(0.41±0.12)分、脂肪肝分级正常率(84.00%)、TBIL(14.12±1.38)μmol/L、GGT(35.62±2.74)U/L、AST(22.36±1.85)U/L、ALT(48.52±1.62)U/L、HOMA-IR(2.11±0.32)、FPG(6.12±0.54)mmol/L、TC(4.13±0.33)mmol/L、TG(1.31±0.52)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实施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瑞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 达格列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SGLT-2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5—7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2)和胰岛素组(n=28),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尿酸(UA)以及血压(BP)、血脂变化,比较两组胰岛素日用量、达标时间(Time)和低血糖发生次数(n)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心肺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两组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在FPG、BMI、UA、TG、LDL-C、SBP、DBP,低血糖次数皆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胰岛素联合SGLT-2抑制剂,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且中心性肥胖、血压,血脂及尿酸得以改善,胰岛素日计量及低血糖反应减少,并可能有降糖之外的心血管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晓蕾;贾农;杨林;蔡丽萍;夏连丽;杨锐林;宋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 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采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与随访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数据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后与随访数据中2 hPG、HbAlc、FCP 3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了为25%(6例),高于研究组的4.17%(1例)(P<0.05).结果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且维持时间长,预后效果佳,安全性也远优于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该用药方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凌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 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选取60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BMI、W、WHR、DBP、SBP、FBG、2 hPBG、HbA1c、TG、TC、和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肥胖的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张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门冬胰岛素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研究门冬胰岛素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抽签形式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人工胰岛素为对照组患者治疗首选药物,而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作以治疗首选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平均日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观察组治疗后的2 hPG、FBG等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较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16.6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其药物用量,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赵晓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有12例显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14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50.00%,2例无效病例,占总数的7.14%,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共有9例显效,占总数的32.14%,12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7例无效,占总数的25.00%,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50,P<0.05).观察组有1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3.57%,对照组有2例头晕,4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2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医优秀,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作者:张大辉;刘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卡波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 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阿卡波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予以所有患者服用阿卡波皮糖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体内的糖化血红蛋以及在用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腹部胀痛的现象,3例出现不同程度腹泻的不良反应,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阿卡波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在用餐前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水平,有效降低使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高,其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武剑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 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在2016年1—7月收治的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实验治疗周期为16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实验治疗以后的空腹血糖FPG值与2 hPG值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在实验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服用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单纯皮下注射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值与2 hPG值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实验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低血糖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拜糖平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用药比较安全,可以在今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宝辉;鲁晓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为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餐后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7.68±6.73)U vs(38.51±10.95)U],使用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4%vs 17.65%),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4.87±1.20)d vs(6.30±1.33)d]与住院时间[(7.22±2.55)d vs(10.31±2.3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的用药方式,起效更快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值得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前列地尔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予以前列地尔药物治疗对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130例,随机分组研究,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常规组,70例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72 h,干预组BUN、Scr、AlB、eGFR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发生造影剂肾病(2.86%)显著低于常规组(13.33%)(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展开介入治疗时,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可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陈龙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百泌达与甘精胰岛素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探讨百泌达与甘精胰岛素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作对比评价.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应用百泌达与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与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肽水平、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肽水平、血糖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泌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旭萍;段滨红;杜馥曼;刘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63例)行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2 hPG(9.46±1.52)mmol/L、FBG(6.12±1.38)mmol/L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83.56±5.21)分等生活质量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多样性护理方式可取得满意效果,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抗凝治疗及血栓前状态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及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3例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IB、D-D、HB、ET、PLT指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t-PA、PAI-1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 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明显,治疗效果好,且对各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该用药方式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 围产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60例,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差异将孕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孕妇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经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孕妇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接受标准化糖尿病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厉艳梅;孙红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疗效探究

    目的 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进一步评价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 该次入选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2例,纳入时间跨度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那格列奈进行医治,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3项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两项指标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 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92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例45患眼)和观察组(n=40例47患眼).对照组患者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视力改善的患眼分别占比65.96%和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和8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P<0.05),并发症发生后,所有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得到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且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君;张鑫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阻滞治疗糖尿病下肢 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阻滞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内科常规普瑞巴林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阻滞治疗,连续10 d,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睡眠时间、神经传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睡眠时间、神经传导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采用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阻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的方法.

    作者:徐祝红;王良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 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病例共400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例均常规降糖降脂处理,指标控制稳定,并口服羟苯磺酸钙、静滴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以改善血液循环,甲钴胺静滴以营养神经,治疗组加用足浴理疗器中药外薰洗.治疗后对两组病例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踝臂指数(ABI)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经治疗后,ABI均较以前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浴理疗器中药外浴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疗效显著.

    作者:刘丙国;谭晓辉;林绍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固肾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固肾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1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其使用固肾解毒通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FBG、2 hPBG、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为其使用以固肾解毒通络法为主的中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128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用128排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该院就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128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狭窄程度超过了70%的特异性是96%,敏感性是91%,阳性预测值是89%,狭窄程度50%~70%之间的特异性是95%,敏感性是96%,阳性预测值是93%,狭窄程度低于50%的特异性是93%,敏感性是95%,阳性预测值是76%.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128排螺旋CT诊断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白广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从气阴两虚及血瘀论治

    目的 在借鉴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从气阴两虚及血瘀角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DP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对两组治疗前后DPN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29%vs 77.14%).观察组安全性分级1级者34例,2级者1例,对照组安全性分级1级者29例,2级者4例,3级者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17.14%),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气阴两虚及血瘀的角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应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超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彩超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50例(观察组)和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名,10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将两组的踝肱指数、脉压指数、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管腔狭窄、粥样斑块、血管闭塞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同时计算彩超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数(1.38±0.24)、脉压指数(0.53±0.07)、脉搏波传导速度(19.20±4.91)m/s的数据均大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踝臂指数(1.11±0.12)更低,且管腔狭窄检出率(46.00%)、粥样斑块检出率(24.00%)以及血管闭塞检出率(16.00%)均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彩超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依次为72.00%、76.00%、74.00%.结论 彩超能够有效筛查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将管腔硬化情况和闭塞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毓婷;鹿秀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该院自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胰岛素及厄ARB类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水平(包括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肾功能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糖和肾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和肾功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其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是一组安全、高效的组合治疗方案.

    作者:李艳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诊断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及体征分为临床DSPN组(56例),疑似DSPN组(44例)及无症状体征组(50例).对150例T2DM患者联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肤交感反应(SSR).结果 临床DSPN组NCV检出DPN的异常率较SSR及SEP高(82.14%vs 60.71%vs 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DSPN组及无症状体征组SSR检出异常率较NCV及SEP高(63.64%vs 36.36%vs 31.82%,56.00%vs 28.00%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的检出率低于NCV和SSR;单独应用NCV可能会遗漏部分疑似及无症状体征的DPN,联合应用SSR可提高DPN的检出率.

    作者:张圆;赵志刚;袁慧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研究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该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该院在2016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该研究选择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同时选择31例患者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组,对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该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先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 对比分析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对比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例数合计为3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7年5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加巴喷丁为主治疗(称为:加巴喷丁组),另一组使用普瑞巴林(称为:普瑞巴林组),对比2组VAS、WHO QOL-100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方面)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7 d的VAS评分数据是(4.06±0.96)分,治疗14 d的VAS评分数据是(3.05±0.71)分,均显示低于加巴喷丁组的2项时期VAS评分值(P<0.05).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WHO QOL-100评分当中的生理领域(52.62±13.05)分,心理领域(62.26±10.51)分,均显示高于加巴喷丁组的生理领域分值:(47.62±3.59)分,心理领域:(57.46±11.62)分(P<0.05).结论 相比于使用加巴喷丁治疗,针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普瑞巴林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何万福;彭丽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4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2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的1889例资料齐全患者开展分析,对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尿酸,检查眼底、24 h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共有291例患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总数的29.13%,有364例糖尿病肾病,占36.43%,有34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占34.4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指标如果较高,具有较高的几率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周围神经出现病变则有较高几率发生视网膜病变.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情况进行了解,在临床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的发病,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娟;段滨红;王丹;刘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 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分析将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改善患者自身存在的氧化应激以及微炎症状态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4年9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低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数值.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IL-6、hs-CRP、MDA较实验组更高,而SOD、GSH-Px数值明显低于实验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常情况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比其它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微炎症状态更为明显,如果长期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由于炎症因子清除不充分,则有可能使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加重以及炎症因子蓄积.所以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选择高通量血液透析,清除更多炎症因子,能够减轻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金贵;田功;赵秀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 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丽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特征.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该院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组均实施肾活检,对比其临床表现及肾损害发生时间,分析观察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肾功能衰竭(20.00%)、 血尿(13.33%)数据高于对照组,视网膜改变(17.7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蛋白尿对比性不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大,数据为31.11%,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低;两组肾损害发生时间差异性较大,观察组肾损害在糖尿病之后概率仅为37.7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表现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综合临床表现、肾损害时间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利于疾病治疗方案制定.

    作者:柳静;管向萍;孙黄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 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95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于2013年1月—2017年9月收治,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n=48)与研究组(n=47).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之上联用前列地尔、贝那普利治疗.结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研究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时,加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予以进一步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虹;王艳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这6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对这60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患者中,年龄<50岁为10例,50~60岁之间为37例,>60岁13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A组、B组、C组,每组20例患者,将A组进行中药治疗,B组进行西药治疗,C组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通过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这3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 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好转,但各项指标及症状有所不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4例(20.0%)有效为7例(35.0%),总有效率为55.0%.而B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为6例(30.0%),有效为6例(30.0%),总有效率为60.0%.C组患者在治疗后,显效8例(40.0%),有效为8例(40.0%),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治疗中尿蛋白排泄状况与血糖值趋于稳定.结论通过对接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后得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疗效.而不良反应暂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彭红琼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采取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的ESDN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1)和研究组(n=62),前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后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出血发生率则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N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当重点控制不良反应,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余翔;王海瑛;麦麦提艾力?艾比布拉;加米拉?吐尔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2例

    目的 分析42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8例作为参照对象,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实施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95.2%高于参照组78.9%,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肖忠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阶段性血脂及HbAlc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阶段性血脂及HbAl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血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以及HbAlc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脂以及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效果理想,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脂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青;武四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 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并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进餐后2 h静脉血的血清C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肽在空腹状态与进餐后2 h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清C肽、用餐后2 h血清C肽之间呈正相关性,进餐后2 h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于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隗功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表现为GDM的孕妇3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糖耐量的自愿孕妇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CRP水平以及HbA1c水平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于对照组孕妇的HbA1c水平、CRP水平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的危险因素中,孕前产妇体质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尿病(DM)与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而HbA1c水平则与孕妇孕前BMI、不良孕产史、PCOS、DM均存在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HbA1c和CR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HbA1c和血清CRP的诊断,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GDM症状.

    作者:沙新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情况.方法 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I组78例[25(OH)D<45 nmol/L]以及II组52名[25(OH)D≥45 nmol/L],另取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个病例组的性别、年龄、TC、LDL-C、U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SBP、TG、PTH中,糖尿病者明显较高.(P<0.05).糖尿病者的25(OH)D、HDL-C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糖尿病者中,性别、年龄、UA、Cr、PTH、Ca、SBP、DBP、HbA1C、TC、LDLC、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BMI、FBG、TG、载脂蛋白A1、腰围、载脂蛋白B比II组高(P<0.05).I组的HDL-C小于II组(P<0.05).25(OH)D水平和HDL-C呈现正相关,与BMI、TG、Apo-A1、PTH呈现负相关(P<0.05).与其余项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糖尿病者血清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比健康者低,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血脂异常、肥胖者中.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和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关联性.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更加容易出现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PTH上升存在关联性,对于此临床工作者应特别注意.

    作者:侯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檢验和尿糖检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检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5年8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4例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血糖检测显示,平均空腹血糖超过6.1 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超过7.8 mmol/L,血糖阳性率是100.00%.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的阳性强度增加,其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会上升.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尿糖检验是可行的,该方式无创伤,使用简单,虽然存在漏诊几率,但是结合血糖指标、尿糖指标来测定,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初步筛查可以通过尿糖检验来进行,对患者无创,可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测定患者的血糖指标、尿糖指标,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病情,提供佳的治疗.

    作者:马彧旻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 临床价值探究

    目的 探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62名作为对照组,受检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对两组受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0.39±2.51)%和血清C肽水平(1.02±0.08)ug/L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5.12±0.50)%和血清C肽水平(1.52±0.49)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12.52±2.56)mmol/L和空腹血糖水平(9.57±2.19)mmol/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王云霞;陆青娜;毛新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对母体及胎儿、新生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认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及GDM患者本身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可带来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证据提示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与成年期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相关.该文献综述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曹小艳;杨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社区糖尿病照顾者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居于社区内的护理具有意义,这就对糖尿病患者社区照顾者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而科学的培训方式对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国内近几年来社区糖尿病照顾者培训模式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探究.

    作者:沈兰;潘玉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两个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已经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另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实施社区中心门诊自我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数、餐后2 h血糖、糖红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为45.00%;对照组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为16.00%;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职能、身体疼痛、生理状态以及总体健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效果理想,血糖控制率更高,降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肖昕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