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王艳娟

关键词:胰岛素泵, 糖尿病,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两组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4.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操作简单,并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健康教育、血糖自我监测等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析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 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与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使用中药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该院2012—2014年的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保持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照组使用西医抗溃疡治疗,观察组除了对照组治疗内容还增加了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9.17%;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几率是14.53%;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2.08%.对照组有17例复发,复发率是35.42%,观察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是8.33%(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时接受自拟中药方剂辨证加减治疗的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不良反应率低,治疗的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推广.

    作者:齐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该院(ICU)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稳定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为84.00%,研究组总满意24例,总满意率为96.00%.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 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丽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两个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已经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另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实施社区中心门诊自我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数、餐后2 h血糖、糖红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为45.00%;对照组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为16.00%;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职能、身体疼痛、生理状态以及总体健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效果理想,血糖控制率更高,降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肖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观察效果,对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75例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常规组合试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强化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处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I期愈合率、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100%,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1.08%,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拆线时间平均(13.23±2.34)d,住院时间为(8.53±1.44)d;常规组切口拆线时间为(17.72±4.95)d,住院时间为(10.46±2.25)d,(P>0.05);试验组血糖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5.26%,常规组是32.43%(P<0.05).结论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接受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愈合,缩短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宋季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维持性血液 透析的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索延续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入选首次来该院透析科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别纳入观察组(n=74)和对照组(n=78),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延续性护理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每例研究对象随访至入组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肌酐、血钾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血钾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估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管理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沙婷婷;刘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及空腹血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及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30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全面高效护理组,每组15例.结果 全面高效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67%,普通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53.33%,结果显示全面高效护理组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护理疗效显著,全面的护理方法能高效地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作者:段红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 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7月期间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42%<11.29%)相对更低(P<0.05),其护理的满意程度(95.97%>83.87%)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其对于低血糖反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对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邵菲;龚秀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措施与护理措施

    目的 研究分析如何预防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的皮下积液情况,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开展探讨.方法 根据2014年3月—2015年6月该院的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检测,对照组为高于11.1 mmol/L,实验组为低于11.1 mmoL/L,对两组术后皮下积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的皮下积液情况对比显示,积液数量和比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积液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后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使用双根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器能够让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情况得到改善,对控制皮下积液,改善血糖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临床中患者康复速度比较快,是非常优秀的护理方式和预防措施,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采取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接收的ESDN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1)和研究组(n=62),前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后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出血发生率则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N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当重点控制不良反应,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余翔;王海瑛;麦麦提艾力?艾比布拉;加米拉?吐尔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 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明显,治疗效果好,且对各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该用药方式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4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接收的2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中的1889例资料齐全患者开展分析,对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尿酸,检查眼底、24 h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共有291例患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总数的29.13%,有364例糖尿病肾病,占36.43%,有34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占34.4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指标如果较高,具有较高的几率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周围神经出现病变则有较高几率发生视网膜病变.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情况进行了解,在临床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的发病,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娟;段滨红;王丹;刘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诊断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及体征分为临床DSPN组(56例),疑似DSPN组(44例)及无症状体征组(50例).对150例T2DM患者联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肤交感反应(SSR).结果 临床DSPN组NCV检出DPN的异常率较SSR及SEP高(82.14%vs 60.71%vs 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DSPN组及无症状体征组SSR检出异常率较NCV及SEP高(63.64%vs 36.36%vs 31.82%,56.00%vs 28.00%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的检出率低于NCV和SSR;单独应用NCV可能会遗漏部分疑似及无症状体征的DPN,联合应用SSR可提高DPN的检出率.

    作者:张圆;赵志刚;袁慧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为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餐后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7.68±6.73)U vs(38.51±10.95)U],使用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4%vs 17.65%),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4.87±1.20)d vs(6.30±1.33)d]与住院时间[(7.22±2.55)d vs(10.31±2.3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的用药方式,起效更快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值得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 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选取60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胰岛素和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BMI、W、WHR、DBP、SBP、FBG、2 hPBG、HbA1c、TG、TC、和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肥胖的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张春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方法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急救方法.方法 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是否存在低血糖昏迷现象进行分组:低血糖昏迷组(n=37)患者并发低血糖反应,并出现昏迷症状,对照组(n=37)无低血糖反应,对2组患者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原因,并提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结果 低血糖昏迷组患者如下情况:①进食少,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未减少剂量;②应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未定时进食;③应用降血糖药物但未定时监测血糖;④不遵医嘱随意增大降血糖药物剂量;⑤不遵医嘱随意加服其他药物;⑥处于肝硬失代偿期;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较多,与进食量减少、更换药物、不重视糖尿病、医源性因素等有关,予以急救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控制病情.

    作者:涂锦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63例)行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2 hPG(9.46±1.52)mmol/L、FBG(6.12±1.38)mmol/L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83.56±5.21)分等生活质量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多样性护理方式可取得满意效果,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双源CT定量评价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左心功能的 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应用双源CT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8月,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双源CT定量检测,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其ESV、ED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率、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双源CT定量进行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更好为其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侯珺;包陈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