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梅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及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3例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IB、D-D、HB、ET、PLT指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t-PA、PAI-1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阶段性血脂及HbAl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以及血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以及HbAlc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脂以及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效果理想,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血脂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青;武四英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2月—2017年6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二组的干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肢运动功能,以及心理功能,使患者能够尽早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医疗机构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8.46%、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将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翔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对比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例数合计为3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7年5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加巴喷丁为主治疗(称为:加巴喷丁组),另一组使用普瑞巴林(称为:普瑞巴林组),对比2组VAS、WHO QOL-100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方面)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7 d的VAS评分数据是(4.06±0.96)分,治疗14 d的VAS评分数据是(3.05±0.71)分,均显示低于加巴喷丁组的2项时期VAS评分值(P<0.05).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WHO QOL-100评分当中的生理领域(52.62±13.05)分,心理领域(62.26±10.51)分,均显示高于加巴喷丁组的生理领域分值:(47.62±3.59)分,心理领域:(57.46±11.62)分(P<0.05).结论 相比于使用加巴喷丁治疗,针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普瑞巴林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何万福;彭丽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与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对母婴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所接收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予以随机划分,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在分娩前未实施正规化体检,导致糖尿病治疗不及时,而观察组则在分娩前开展正规化体检与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来看,观察组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5.0%)要明显低于参照组(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为30.0%、并发症发生率为35.0%)的两项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尽可能降低胎儿不良结局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高效,对母婴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作者:郭成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对母体及胎儿、新生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认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及GDM患者本身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可带来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证据提示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与成年期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相关.该文献综述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曹小艳;杨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乙状结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均等两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状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糖的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方式,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状况比较,吻合口漏研究组0例,对照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状结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黄利勇;郑志刚;李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该院(ICU)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稳定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际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总满意21例,总满意率为84.00%,研究组总满意24例,总满意率为96.00%.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有12例显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14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50.00%,2例无效病例,占总数的7.14%,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共有9例显效,占总数的32.14%,12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7例无效,占总数的25.00%,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50,P<0.05).观察组有1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3.57%,对照组有2例头晕,4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2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医优秀,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作者:张大辉;刘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DM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20.6%(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32.1±2.2)分、SDS评分(36.4±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作者:李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表现为GDM的孕妇3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糖耐量的自愿孕妇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CRP水平以及HbA1c水平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对于对照组孕妇的HbA1c水平、CRP水平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的危险因素中,孕前产妇体质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糖尿病(DM)与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而HbA1c水平则与孕妇孕前BMI、不良孕产史、PCOS、DM均存在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HbA1c和CR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HbA1c和血清CRP的诊断,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GDM症状.
作者:沙新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7月期间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42%<11.29%)相对更低(P<0.05),其护理的满意程度(95.97%>83.87%)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其对于低血糖反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对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邵菲;龚秀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住院的心血管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名82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糖血脂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梅;邹宝林;陈珊;梁春丽;谭知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SGLT-2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5—7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2)和胰岛素组(n=28),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尿酸(UA)以及血压(BP)、血脂变化,比较两组胰岛素日用量、达标时间(Time)和低血糖发生次数(n)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心肺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两组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在FPG、BMI、UA、TG、LDL-C、SBP、DBP,低血糖次数皆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胰岛素联合SGLT-2抑制剂,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且中心性肥胖、血压,血脂及尿酸得以改善,胰岛素日计量及低血糖反应减少,并可能有降糖之外的心血管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晓蕾;贾农;杨林;蔡丽萍;夏连丽;杨锐林;宋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明显,治疗效果好,且对各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该用药方式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分析将高通量血液透析应用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改善患者自身存在的氧化应激以及微炎症状态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4年9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低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数值.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IL-6、hs-CRP、MDA较实验组更高,而SOD、GSH-Px数值明显低于实验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常情况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比其它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微炎症状态更为明显,如果长期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由于炎症因子清除不充分,则有可能使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加重以及炎症因子蓄积.所以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选择高通量血液透析,清除更多炎症因子,能够减轻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金贵;田功;赵秀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无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癌手术前后的糖代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癌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腔内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腺癌术后的胰漏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漏情况,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岩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92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例45患眼)和观察组(n=40例47患眼).对照组患者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视力改善的患眼分别占比65.96%和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和82.2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P<0.05),并发症发生后,所有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得到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且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君;张鑫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情况.方法 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I组78例[25(OH)D<45 nmol/L]以及II组52名[25(OH)D≥45 nmol/L],另取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个病例组的性别、年龄、TC、LDL-C、U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SBP、TG、PTH中,糖尿病者明显较高.(P<0.05).糖尿病者的25(OH)D、HDL-C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糖尿病者中,性别、年龄、UA、Cr、PTH、Ca、SBP、DBP、HbA1C、TC、LDLC、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BMI、FBG、TG、载脂蛋白A1、腰围、载脂蛋白B比II组高(P<0.05).I组的HDL-C小于II组(P<0.05).25(OH)D水平和HDL-C呈现正相关,与BMI、TG、Apo-A1、PTH呈现负相关(P<0.05).与其余项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糖尿病者血清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比健康者低,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血脂异常、肥胖者中.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和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关联性.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更加容易出现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PTH上升存在关联性,对于此临床工作者应特别注意.
作者:侯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