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张大辉;刘颖

关键词:中医辨证疗法,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有12例显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14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50.00%,2例无效病例,占总数的7.14%,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共有9例显效,占总数的32.14%,12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7例无效,占总数的25.00%,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50,P<0.05).观察组有1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3.57%,对照组有2例头晕,4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2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医优秀,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予以前列地尔药物治疗对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130例,随机分组研究,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常规组,70例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72 h,干预组BUN、Scr、AlB、eGFR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发生造影剂肾病(2.86%)显著低于常规组(13.33%)(P<0.05).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展开介入治疗时,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可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作者:陈龙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情况.方法 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I组78例[25(OH)D<45 nmol/L]以及II组52名[25(OH)D≥45 nmol/L],另取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相关性.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两个病例组的性别、年龄、TC、LDL-C、U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SBP、TG、PTH中,糖尿病者明显较高.(P<0.05).糖尿病者的25(OH)D、HDL-C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糖尿病者中,性别、年龄、UA、Cr、PTH、Ca、SBP、DBP、HbA1C、TC、LDLC、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BMI、FBG、TG、载脂蛋白A1、腰围、载脂蛋白B比II组高(P<0.05).I组的HDL-C小于II组(P<0.05).25(OH)D水平和HDL-C呈现正相关,与BMI、TG、Apo-A1、PTH呈现负相关(P<0.05).与其余项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糖尿病者血清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比健康者低,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血脂异常、肥胖者中.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和钙、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关联性.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更加容易出现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PTH上升存在关联性,对于此临床工作者应特别注意.

    作者:侯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 患者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成效.方法 该次的54例探究对象均选自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存在糖尿病足危险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进行糖尿病足护理单干预方式,而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观察与探究.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状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其伤口溃疡时间,使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深刻了解,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可不断推广与采纳.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对母体及胎儿、新生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认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及GDM患者本身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月经初潮年龄提前,可带来潜在的健康问题.相关证据提示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与成年期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相关.该文献综述月经初潮年龄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曹小艳;杨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 抗凝治疗及血栓前状态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及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3例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血小板和血凝功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IB、D-D、HB、ET、PLT指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t-PA、PAI-1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为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6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胰岛素使用状况、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餐后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7.68±6.73)U vs(38.51±10.95)U],使用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4%vs 17.65%),治疗后血糖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4.87±1.20)d vs(6.30±1.33)d]与住院时间[(7.22±2.55)d vs(10.31±2.3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的用药方式,起效更快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值得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2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有12例显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14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50.00%,2例无效病例,占总数的7.14%,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86%.对照组共有9例显效,占总数的32.14%,12例有效病例,占总数的42.86%,7例无效,占总数的25.00%,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50,P<0.05).观察组有1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3.57%,对照组有2例头晕,4例呕吐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是2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6,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西医优秀,中医辩证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作者:张大辉;刘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 对比分析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对比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例数合计为3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7年5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加巴喷丁为主治疗(称为:加巴喷丁组),另一组使用普瑞巴林(称为:普瑞巴林组),对比2组VAS、WHO QOL-100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方面)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7 d的VAS评分数据是(4.06±0.96)分,治疗14 d的VAS评分数据是(3.05±0.71)分,均显示低于加巴喷丁组的2项时期VAS评分值(P<0.05).普瑞巴林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WHO QOL-100评分当中的生理领域(52.62±13.05)分,心理领域(62.26±10.51)分,均显示高于加巴喷丁组的生理领域分值:(47.62±3.59)分,心理领域:(57.46±11.62)分(P<0.05).结论 相比于使用加巴喷丁治疗,针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普瑞巴林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何万福;彭丽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 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7月期间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42%<11.29%)相对更低(P<0.05),其护理的满意程度(95.97%>83.87%)相对更高(P<0.05).结论 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其对于低血糖反应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对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邵菲;龚秀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固肾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固肾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1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其使用固肾解毒通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FBG、2 hPBG、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为其使用以固肾解毒通络法为主的中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高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30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全面高效护理组,每组15例.结果 全面高效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6.67%,普通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53.33%,结果显示全面高效护理组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护理疗效显著,全面的护理方法能高效地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作者:段红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2例

    目的 分析42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8例作为参照对象,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实施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95.2%高于参照组78.9%,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肖忠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控制及护理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进行血糖控制对临床效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式.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识培训、饮食引导、运动指导等对方面的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并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从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血糖监测4个方面来进行护理工作.结论 COPD合并糖尿病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熊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两个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已经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另一个地区患者为40例,实施社区中心门诊自我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数、餐后2 h血糖、糖红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理想率为45.00%;对照组中8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血糖控制率为16.00%;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职能、身体疼痛、生理状态以及总体健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效果理想,血糖控制率更高,降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预后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肖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探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接受血糖檢验和尿糖检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检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5年8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4例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血糖检验以及尿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血糖检测显示,平均空腹血糖超过6.1 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超过7.8 mmol/L,血糖阳性率是100.00%.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的阳性强度增加,其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会上升.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尿糖检验是可行的,该方式无创伤,使用简单,虽然存在漏诊几率,但是结合血糖指标、尿糖指标来测定,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初步筛查可以通过尿糖检验来进行,对患者无创,可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测定患者的血糖指标、尿糖指标,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病情,提供佳的治疗.

    作者:马彧旻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 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对象为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120例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BC水平(4.33±0.51)mmol/L、2 hPG水平(6.21±1.53)mmol/L、HbAIc水平(6.13±0.4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作者:尤萍婷;郑柳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重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护理总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两组患者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危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且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患者后期发病率.

    作者:林秀霞;张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剂量调整时间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研究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剂量调整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治疗,观察组执行临时医嘱(每餐调整剂量),对照组执行长期医嘱(2~3 d调整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2周后,观察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8.42%,8/95)显著低于对照组(17.89%,17/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基础餐时方案临时医嘱疗效优于长期医嘱,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赵景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7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80例)予以多样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评分(2.30±1.20)分、SAS(2.67±1.10)分显著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餐后2 h血糖(9.00±1.00)mmol/L、空腹血糖(6.20±1.10)mmol/L、收缩压(129.30±1.02)mmHg显著更低(P<0.05).结论 将多样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中,不仅可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且可显著改善其血糖指标及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宏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方法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急救方法.方法 在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是否存在低血糖昏迷现象进行分组:低血糖昏迷组(n=37)患者并发低血糖反应,并出现昏迷症状,对照组(n=37)无低血糖反应,对2组患者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原因,并提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结果 低血糖昏迷组患者如下情况:①进食少,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未减少剂量;②应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未定时进食;③应用降血糖药物但未定时监测血糖;④不遵医嘱随意增大降血糖药物剂量;⑤不遵医嘱随意加服其他药物;⑥处于肝硬失代偿期;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较多,与进食量减少、更换药物、不重视糖尿病、医源性因素等有关,予以急救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控制病情.

    作者:涂锦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