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
目的:分析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金标准)以及双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为55例,双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敏感度为85.45%,特异度为61.54%,准确性为80.88%,误诊率为38.46%,漏诊率14.5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双螺旋CT进行检测,检出率较高,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孔爱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该文就不同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4)与参照组(n=24)。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参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创伤性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姜轶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高龄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人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常常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在治疗高龄病人的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该注意控制病人的血糖。
作者:才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胃肠肿瘤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空腹血糖值、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空腹血糖值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胃肠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17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102例血糖控制理想者作为观察组,将68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02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8例(7.8%)、剖宫产12例(11.8%)、羊水过多6例(5.9%);对照组68例孕妇中发生妊高征13例(19.1%)、剖宫产14例(20.6%)、羊水过多8例(11.8%)。观察组102例新生儿中发生早产4例(3.9%)、巨大儿11例(10.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5例(4.9%)、新生儿低糖血症3例(2.9%);对照组68例中发生早产9例(13.2%)、巨大儿12例(17.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1例(16.2%)、新生儿低糖血症8例(11.8%)。观察组妊高征、剖宫产、羊水过多、新生儿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新生儿低糖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产科并发症,维护母婴健康,要指导患者动态监测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胰岛素降糖。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7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再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再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各项指标、总有效率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庄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凝血四项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3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19例(微血管病变),B组15例(未出现微血管病变),另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比较3组人群的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0.13±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1.32±2.31)%,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35±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31±1.47)%,C组的空腹血糖为(4.27±0.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42±0.7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其中实验A组的这3项指标低于实验B组;实验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凝血4项指标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
作者:滕明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在血管功能损害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243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102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有14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血管功能损害情况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MI、FBG、TG基本临床特征以及CAP、BPP、CPP、IMT、cfPWV等动脉功能和结构检验指标等情况上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来说更为危急,前者血管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后者相比更为严重,而CAP、BPP、CPP、IMT、cfPWV等动脉功能和结构检验指标可以作为高血压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李云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外科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降低患者伤残的比例。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外科治疗的有关资料,对采用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由于在临床中对足部、肺部等感染没有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而引发患者多器官产生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患者经临床治疗后都获得较好效果,有效率达95.8%。结论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溃疡愈合率,使患者伤残的比例明显降低。
作者:张日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以排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2.8%(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bAlc及空腹血糖水平,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9.54±3.62) mmol/L及HbAlc水平(8.76±2.64)%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各大医院应在体检和临床诊断中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郭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总结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2015年10月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16.43;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利于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李红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AO钢板治疗,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C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对比3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临床为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数和吸烟、运动等生活状况,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E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吸烟等生活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差。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数和E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多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姜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6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入院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观察组总有效率及FEV1%、FVC、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hPG、HbAlc对比,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不会引发血糖升高,值得推广。
作者:吉俊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关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C、Hbalc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其疗效非常显著,远胜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作者:徐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功能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功能锻炼)各108例,比较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0.36±3.25)d,护理满意度为99.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其康复速度。
作者: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200例。比较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探究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后,其在疾病治疗的有效率、FBG含量、PBG含量,以及HBA1c水平方面,相较于给予西药治疗的比较组患者,情况都明显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极大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建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天数、术后血糖控制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效果确切。
作者:尚凤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8例纳入该次的实验研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24例常规组与24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控制血糖、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川芎嗪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红细胞AR活性、血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血β2-MG、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川芎嗪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蔡德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