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玲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连续收集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6例,非糖尿病患者54例,比较两组间1周时NIHSS评分,3月时mR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溶栓后出血转化、病死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远期预后)。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近期预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OR=0.22)。结论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近期预后无影响,但是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王少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采用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方案,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后母婴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控制得好,且治疗组分娩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剖腹产也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有良好效果,对于母婴预后也很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满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6),对照组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其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9%,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3.91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改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予以患者血、尿常规检查,无明显的异常。结论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妊娠糖尿病产妇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5例产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的血糖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产妇干预后的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产妇,观察组妊娠糖尿病产妇干预后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产妇(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不仅能控制产妇血糖,还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发生。
作者:孙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对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培养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挑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情况调查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结果也更加理想。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婧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DKA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均升同,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DKA患者心肌酶较轻症DKA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急性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6例,ST-T改变60例。结论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龙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酮康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正常范围。对照组给予酮康唑软膏治疗,观察组在使用酮康唑软膏基础上予以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60例中痊愈17例,有效2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63.3%(38/60);观察组60例中痊愈2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康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能改善阴道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阴道损伤黏膜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孔祥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使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恢复率,其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
作者:魏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对策,以期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76例进行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前的用药情况、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经临床积极处理后,2例发生死亡,1例死于严重肝硬化,1例是由于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导致病情延误而致死。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分析其诱发低血糖症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
作者:奚有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中药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科学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建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48例患者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妊娠产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及剖宫产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在早产、巨大胎、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畸形胎、新生儿窒息及死胎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医护工作者不可小觑此疾病的厉害性,强化孕期管理,严密控制血糖,及时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选取为恰当的分娩途径,增强产后护理,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
作者:康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高龄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人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常常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在治疗高龄病人的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该注意控制病人的血糖。
作者:才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5月,使用数字抽取法将其平均分成各有57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A组)法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A组)法;并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T1DM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CSⅡ法(CSⅡB组)与MSⅡ法(MSⅡB组)。结果CSⅡA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24 h尿糖达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MSⅡ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SⅡB组DKA纠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值、低血糖次数、酮体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改善均优于MSⅡ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T1DM与DKA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明显改善患儿机体代谢紊乱,并增强治疗安全性。
作者:赵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脂水平。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体检的人群中,选取100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分别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血脂水平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行常规检测前禁食,检测患者空腹血脂水平。结果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在对空腹血脂水平的检测中,TC为(5.12±1.02)mmol/L,TG水平为(2.11±1.51)mmol/L,HDC-L水平为(1.67±0.36)mmol/L,LDL-C水平为(2.81±0.87)mmol/L。空腹血糖受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血脂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和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之间,需要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诊断。
作者:李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者,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而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分别测定,终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8.95±1.57)mmol/L,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为(5.13±0.21)mmol/L,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处于4.0%~6.5%时,试验组有15名,对照组有58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6.5%~10%时,试验组有22名,对照组有2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糖蛋白高于10%时,试验组有23名,对照组无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控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很好的对糖尿病进行预防,此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细节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的病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两组间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