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晔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之间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患者治疗后转入社区为患者建立相应的护理档案,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半年后,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在社区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护理干预都予以积极配合,有66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满意度高达94.3%。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丽萍;郭天娇;夏长刚;吴莉;李丽;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硫辛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02%,明显要比对照组的69.77%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越9.283,P<0.05)。②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1.2±4.3)m/s、治疗后为(47.2±4.1)m/s。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41.3±4.2)m/s、治疗后为(43.2±4.2)m/s。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t越1.732,P跃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t越6.173,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周晓佳;聂明明;井慧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应用随机数字双盲进行分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67%(41/49)明显小于研究组患者的95.92%(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大龙;杜洪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产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产生低血糖症状,对这3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都恢复健康。结论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刘茵;刘蓓蓓;张秋菊;王君;高辉;孙仲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该院60例OSAS患者作为实验组,将这60例OSAS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C组(重度),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受检者之间的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值(6.83±2.17)mmol/L、胰岛素水平(25.36±7.52)mU/L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5.36±7.52)mmol/L、胰岛素水平(78.52±12.31)mU/L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A、B、C 3组之间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OSAS会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增加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作者:石晨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莫沙必利及其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40例应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42例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时间、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0例具有食后腹胀症状,9例具有呕吐症状,11例具有上腹部不适症状,5例具有便秘症状,胃排空时间为(215.43±17.28)min;经观察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例具有食后腹胀症状,3例具有呕吐症状,5例具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未见患者出现便秘症状,胃排空时间为(153.65±16.69)min;经观察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仅有1例,总有效率为97.6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时间、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和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的皮肤护理。方法将该院2015年1-12月之间该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压疮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患者褥疮的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13.04%,观察组的褥疮发生例数为0例,发生率为0。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术中褥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陈琳;何海航;刘春巍;孙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仍在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十分合理的医学解释。早期糖尿病肾病如不尽早预防,一旦发展为肾脏疾病,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病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应尽早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并加以防治。临床中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以控制高血糖、纠正贫血、控制高血压、低蛋白饮食、调整脂代谢等方法为主。通过对糖尿病肾病防治方法的阐述,以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作者:刘玉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开颅颅骨整复术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2014年期间采用骨瓣开颅玉修复治疗的110例颅骨凹陷性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根据患者血糖检测值的不同,合理应用胰岛素,维持患者围术期血糖在正常范围,强化围术期个体化围术期护理,切实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出现脑内小血肿,保守治疗后患者均得到痊愈;106例患者出现局部脑挫伤水肿,经治疗痊愈;6例术后癫痫发作,抗癫痫治疗后好转;未见患者出现颅骨颅内感染和头皮片状坏死;术后复查颅骨无凹陷,骨瓣整复效果满意。经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8例患者额部凹陷骨折出现局部皮肤凹凸感,美容情况欠佳,未见患者出现颅骨塌陷。结论应用开颅颅骨整复术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并高血糖患者,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保证手术质量,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黄连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35例(74.47%),有效10例(21.28%),无效2例(4.26%),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显效30例(63.83%),有效9例(19.15%),无效8例(17.02%),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及流涕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前者明显短于后者(P<0.05)。结论给予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患儿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双黄连颗粒进行治疗,疗效佳,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王峰;牛芬;李磊;钟宝权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罗伊适应模式在老年0级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8例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罗伊适应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中消极、积极得分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应对方式中消极、积极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有效适应能力,改善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刁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临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70例肺结核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存在糖尿病进行分组,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合并产生糖尿病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结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基于此治疗方法,并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两组患者病灶变化及痰菌转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痰菌转阴及病灶缩小方面,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好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肺结核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基于对血糖指标的严格控制,将治疗抗结核的时间延长,患者才能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
作者:张琪;高辉;王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在该院确诊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6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苯妥英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与对照组患者的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1型糖尿病患儿,社区医生在做好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并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应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应根据患儿残余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不同,合理应用胰岛素进行药物治疗,做到合理应用、分配和调整剂量,必要时应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应遵医嘱通过尿糖、尿酮体和尿蛋白等尿液检查项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气分析等血生化检查项目,也可测定反映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并根据病情要常规定期随访,监测血压、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以早期发现和治疗1型糖尿病并发症,达到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14C-尿素呼气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胃肠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015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定性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62.67%、82.24%、86.05%和83.33%;14C-尿素呼气试验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70.00%、94.39%、90.70%和93.33%,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C-尿素呼气试验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但阳性率和特异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C-尿素呼气试验的阳性率和特异度数值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结论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符合率较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患者易接受,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敬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几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基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病理机制的分析,分别探讨了糖尿病不同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疗效相对较高。结论结合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适宜的降血糖药物,也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中医基础治疗方法,也获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备急千金要方》具有里程碑意义地详尽描述了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唐代以来的中医各家名门基本均延续了孙思邈确定的治疗糖尿病的框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到饮食治疗和辨证论治等都有新的创意,尤其是中国中医药学会制定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将黄连、花粉、生地等列为治疗主药,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孙思邈对唐朝以后的历代中医治疗糖尿病引领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继承并发扬光大。
作者:闫宏胜;吴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开展健康小屋在回龙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调查。方法选取回龙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进行调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经健康小屋护理管理后对相关知识掌握及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经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后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监测等较管理前明显提高,健康小屋管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健康小屋的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实践中有一定的意义,可在社区范围内推广。
作者:于淑月;李伟;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脑梗死以及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现象。方法该院将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13年10月-2014年6月)动态随机化选取25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25例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将这5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划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Cr、血尿素氮以及葡萄糖的数据。结果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的葡萄糖指数与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但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Cr、血尿素氮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罗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时使用纤溶酶的效果。方法收集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共10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血塞通,而观察组则使用纤溶酶,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纤溶酶能够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其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宏靖;石峰;宋秀婧;顾少岩;张尧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