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范春芳

关键词:糖尿病, 慢性宫颈炎,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宫颈炎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20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患者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1%,患者满意度为75.9%(P<0.05).结论 对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辅助内分泌治疗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科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复发或转移3例,复发或转移平均时间为(21.5±4.3)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贾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资料.结果 二者诊断结果一致为684段.以血管数字减影结果为金标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共高估狭窄程度18段、低估18段,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97.7%,经Kappa检验,K值为0.9316.两种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葛新然;庄卫东;莫峰;曲碧霄;姜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120例,按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整体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其中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水平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优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3/60)和13.3%(8/60),其中观察组患者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相比,采取胰岛素泵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缩短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在降低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比较分析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对糖尿病足患者X线与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X线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同时还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两种影像资料分为X线组和CT组,比较两组影像表现差异,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CT影像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关节变形脱位、 病理性骨折、 软组织病变及血管壁钙化等方面较X线影像阳性显示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检查及CT扫描均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虽然两者均能够对患者的骨质改变、关节蜕变、软组织病变和血管病变有所显示,但CT影像更加清晰,阳性显示率较高;同时CT影像对足部小血管病变情况及早期骨质改变显示更为准确,对提高临床糖尿病足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空腹血糖(7.88±2.75)mmol/L、餐后2 h血糖(8.43±2.53)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35±0.89)%)低于对照组[(11.04±2.63)mmol/L,(10.09±2.24)mmol/L,(8.85±0.78)%](P<0.05);观察组术后ALT(87.72±12.52)U/L、AST(65.87±9.53)U/L、TBIL(54.25±8.65)mmol/L)低于对照组(114.23±10.63)U/L,(89.65±7.76)U/L,(68.65±9.32)mmol/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8.1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 在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贺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于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高于对照组.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全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以很好控制患者的血糖,并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度.

    作者:陈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白城市某二级医院2014—2015年治疗50例糖尿病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具有可比性的40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未见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应根据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近送至医院,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水平.

    作者:于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孕周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使用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5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使用胰岛素孕周,分为早期组(1组)182例与晚期组(2组)168例.以饮食控制为基础,使用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值与空腹血糖值,生产结局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之后,两组受试者的血糖值均在标准范围之内,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餐后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分娩之前,患者两种血糖水平均比入院时高(P<0.05).和2组相比,1组患者的胎儿窘迫以及巨大儿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在死胎、早产率、剖宫产率方面两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者,以常规饮食控制为基础,在孕早期使用短效胰岛素加以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全面改善妊娠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月丽;陈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以2014—2015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宫颈炎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20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患者满意度为9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1%,患者满意度为75.9%(P<0.05).结论 对糖尿病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范春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肱踝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估测的价值.方法 对127例糖尿病患者及13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检查,使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并记录baPWV和ABI等,并由动脉硬化测定仪自动估测动脉硬化程度.彩超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明显高于普通人群,ABI测值略高于普通人群.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和ABI均能反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并能估测硬化程度.下肢血管彩超能显示斑块位置、大小、稳定性等,能更直观地判断斑块的影响程度及预后.结论 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baPWV、ABI均可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并能检出其它血管病变,三者结合能在无创条件下较准确的估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硬化程度、血管有无狭窄、斑块等,对糖尿病患者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朱自帮;尚晓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6年3月—2016年9月时间段内接收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是单肢病变,采用介入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90.0%(45/50),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4.0%(47/50).另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ABI指数明显提升,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介入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首要选择.

    作者:吴庆永;刘长明;高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生化检验在糖尿临床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80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2 h血糖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诊断的基础上予以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诊断指标的诊断效果.结果 经过生化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平均值为(9.1±4.4)mmol/L均高出正常血糖范围,3 h糖耐受实验平均值为(11.2±2.4)mmol/L,也超出正常范围,血清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2.15±1.12)mmol/L,超出该指标的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者3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生化检验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辛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病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出现眼底病划分为两组,甲组为发生眼底病的患者,乙组为未发生眼底病的患者,每组各3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生化指标等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眼底病,与其年龄、糖尿病病程时间以及生化指标密切相关,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时间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均可能是诱发眼底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眼底病的几率.

    作者:黄翠婷;唐涵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阶段院内感染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该院以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和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整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年龄、治疗方法 、血糖检测数值和的感染的情况等资料信息,加以分析.结果 在患者住院期间内,356例糖尿患者中总计有55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感染发生率约为15.45%.在55例院内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1例,占总数的74.55%.在危险因素方面,65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为9.80%,65岁及其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29.70%.未进行侵入性治疗操作组感染率为9.85%,进行侵入性治疗操作组感染率为31.52%.空腹血糖值<10 mol/L患者组感染率为7.19%,空腹血糖值>10 mol/L患者组感染率为21.67%.以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5岁、在住院期间进行过侵入性治疗操作和空腹血糖值大于10 mol/L的患者更易出现院内感染.

    作者:邢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T2DM+CHD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和常规生化指标差异,分析T2DM+CHD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T2DM+CHD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FBG、TC、TG、LDL和LP(a)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而HDL和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T2DM+CHD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联素和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均rs=-0.533,P=0.031).脂联素水平越低表示Gensini积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结论 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紧密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周灯喜;王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方式及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方式和意义.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研究组实施孕期管理,对照组未实施任何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在各种疾病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孕期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孕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观察并探讨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予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加强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尿毒症患者94例进行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透析过程中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各47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出现低血压、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更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评分均取得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提升(P<0.05);半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例(4.26%),与对照组比下降明显(P<0.05).结论 从透析前、透析中以及并发症预防三方面加强对糖尿病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护患关系,降低死亡风险,具备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孟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浅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郭晓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3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35例),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玉玲;王明晖;宋秀婧;张尧;刘仁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