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国海红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筛查, 管理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社区范围内的308例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同时将GDM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系统管理,乙组不进行任何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儿情况.结果 308例孕妇共筛查出64例GDM阳性患者,检出率为20.8%;甲组32例孕妇中,2例羊水过多,4例高血压,3例胎膜早破,12例剖宫产;乙组32例孕妇中,8例羊水过多,11例高血压,10例胎膜早破,20例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以下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2572.9±80.1)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2594.3±85.2)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38周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2992.5±106.2)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3023.8±119.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40周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3668.1±226.2)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4042.4±307.5)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以上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3812.7±301.7)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4479.4±405.8)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有积极影响,尤其对34周以上孕妇影响重大.实施孕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筛查工作,从而起到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生,并对高危孕产妇予以有效的管理,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针对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患者总计48例.在研究过程中,针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分析.同时,对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诊断,作为对照进行参考.针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 ,做出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统计,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的股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糖尿病足患者的小腿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与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部动脉狭窄>50%病变节段数的比较中,磁共振血管造影高于多排螺旋CT明显(P<0.05).另一方面,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与多排螺旋CT诊断,针对股动脉的对比分析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均可以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有效的诊断分析.结论 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通过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患者病情的判定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同时,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可阶段性的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由此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将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孙小宇;李冬克;赫明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加味芪黄饮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1剂/d.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对早期糖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早期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

    目的 评价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选社区糖尿病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90例入选对照组,偶数94例入选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社区疾病管理,对照组采用新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组内对比干预HbAlc、FBG、2 hFBG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血糖检测、定期血压检测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

    作者:石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急诊分布及其救治策略

    目的 研究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急诊分布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救治策略.方法 从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入院的年份进行分组.其中从2014年4月—2015年3月入院的病患为组1,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院的病患为组2.对两组病患的诊断资料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终点事件的种数以及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并对各项终点事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回顾对比发现,两组病患中出现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率为23.5%,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比率为21.5%,出现心血管病的比率为20.3%,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为18.7%,出现糖尿病足的比率为16.0%.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的急诊分布情况中,所占比率大的是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肾功能不全,接着是心血管病,剩下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在临床的治疗中要根据病患呈现的不同终点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许家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该医院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肌酐、尿微量蛋白等均出现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值、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危险因素防治,对控制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唐涵锋;赖慈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研究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64排CT检查,对照组给予数字减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 扫描时间以及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4.10±0.90)s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8.00±1.00)s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敏感性(95.00%)、 特异性(97.51%)、 准确性(95.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3±0.70)分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50±0.60)分以及敏感性(67.50%)、特异性(72.50%)、准确性(70.00%)相比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可更加准确地作出判断,改善其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永红;赖发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社区门诊接待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糖尿病足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规范健康教育对象、方法 、内容,强调认知-行为宣教、原发病的管理、定期复查,随访6个月,评价干预成果.结果 6个月后,组内对比观察组腓总神经MCV、SCV分别为(48.3±2.2)、(45.9±2.0)m/s,尺神经MCV、SCV分别为(57.8±4.0)、(53.4±1.6)m/s,高于治疗前(42.1±3.7)、(42.8±2.8)、(50.2±4.5)、(45.5±2.3)m/s,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42.6±2.6)、(50.5±3.2)、(41.7±1.4)、(45.8±2.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检查落实率、鞋袜更换落实率、定期复查率分别为86%、90、68%高于对照组26%、22%、24%,观察组足部损伤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率、足部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0%、0%低于对照组12%、16%、6%,观察组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感觉缺失发生率8%、20%、22%低于对照组26%、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教育干预提升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糖尿病足管理水平,降低了糖尿病足发生率.

    作者:李柏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手术,有效开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能够将患者骨折手术疗效提升,加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各类不良因素作用.建议在今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花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30例,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65例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临床护理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98.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81.5%(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学兰;常文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来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基础疗法,观察53例妊娠合并糖宝患者接受基础+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明显的下降(P<0.05);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优秀(P<0.05);两组的妊娠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表明,观察组要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将妊娠不良结局出现概率显著降低,终显著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王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使用胰岛素降糖、调脂等治疗,并进行饮食控制.对照组治疗上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及血脂水平等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个指标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2个指标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能降低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育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肺结核治疗方法,其中,研究组运用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对照组则运用常规降糖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血糖水平、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强化降糖治疗能够够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益于血糖指标的控制及痰菌转阴率的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孙丽娜;孙京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和围产儿的临床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孕妇和围产儿受到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9月该院接收的7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和75例单纯妊娠孕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产后合并症发生几率,分娩方式,围产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孕妇产后并发症几率30.66%、围产儿并发症几率35.99%、 剖宫产几率78.67%,对照组为10.67%、12.00%、34.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并发症几率、剖宫产几率、围生儿并发症具有提升作用,因此,临床中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对孕妇积极诊断,保障孕妇和产儿的健康.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PWV(脉搏波传导速度)、C1(大动脉顺应性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据24 h尿蛋白及eGF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个亚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44名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PWV、C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WV升高,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C1较对照组降低,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WV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C1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增加,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唐彬;胡玉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化瘀祛浊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瘀祛浊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的病理模型,大鼠的血糖值>11.2 mmol/L为造模成功列入观察对象,然后共分为6组,实验期间,每组予以不同的饲养.实验期间大鼠尾尖采血,实验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待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且观察其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TN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治疗组比较TNF-a升高其次(P<0.05),阳性药组与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影响炎症水平.结论 应用化瘀祛浊复方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使糖尿病大血管病的炎性因子处于炎症状态,从而能够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进展.

    作者:王飞;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液体复苏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治疗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12月由门诊收入住院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7例,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结果 47例患者中,痊愈出院患者4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7%.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痊愈,应当在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浅析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神经传导功能所受的影响.方法 根据该院2015年2—8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病变基础治疗,治疗组接受基础治疗外,还是用了针灸治疗.经过治疗,对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针灸干预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宋聪琳;薛宏伟;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60例.以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健康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对糖尿病深度认知率占40.00%,研究组深度认知率占66.67%,研究组的深度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为(79.98±1.25)分,总体健康水平评分(50.01±7.41)分,社会功能评分(88.65±3.5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同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高,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田占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