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

李群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肾病, 甲状腺, 临床
摘要:目的 讨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为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实验室诊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 观察组患者显效43例(53.75%),有效34例(42.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38.75%),有效29例(36.25%),无效2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临床上症状突出,利用实验室诊断,可有效的分辨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实施有效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建议在临床上实施综合治疗,部分患者某一项疾病较重,可作为重点治疗对象,缓解其他疾病的影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 观察选择中医辩证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 利用抽签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C2组(对照组 45例):选择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45例):选择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UAER(尿蛋白排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结果 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患者(P<0.05);在UAER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患者(P<0.05). 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UAER显著改善,获得确切疗效,终将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杨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30例小儿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 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糖尿病患儿共计30例,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儿量身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30例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治疗1~2 d后,所有患儿的随机血糖均控制在13.5 mmol/L以下,脱水现象得到明显好转,26例患儿尿酮体(—)性;治疗3~5 d,30例患儿尿酮体均转为(-)性;治疗一周后,患儿的随机血糖均值为(10.5±0.42)mmol/L;治疗3周后,患儿的随机血糖均值为(7.1±0.33)mmol/L,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基本好转,相关糖尿病并发症亦得到明显控制,维持巩固一周后,患儿陆续出院.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儿予以综合性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将患儿血糖逐渐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有效缓解相关并发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发生,建议推广.

    作者:包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运动指导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 根据护理满意度评定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39 例,满意28 例,不满意4 例,满意度为94.36%;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23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6.06%.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融洽,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佳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 讨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为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实验室诊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 观察组患者显效43例(53.75%),有效34例(42.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显效31例(38.75%),有效29例(36.25%),无效2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临床上症状突出,利用实验室诊断,可有效的分辨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并实施有效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建议在临床上实施综合治疗,部分患者某一项疾病较重,可作为重点治疗对象,缓解其他疾病的影响.

    作者:李群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该院收治9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按检查时是否伴糖尿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为未伴糖尿病患者,研究组50例为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梗死发生情况及脑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 对照组多灶性、大面积及再发性的梗死发生几率低于研究组,且中度及重度狭窄的发生几率低于研究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大面积、再发性及多灶性的梗死为主,且存在严重颅内血管性狭窄,其中以中重度狭窄较为多见.

    作者:代碧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该院产科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分娩的6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观察组)与65例低危孕妇(对照组)的围生期结局. 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 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的10.0%,比较两组患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以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顺产和剖宫产,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黄疸等症状,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转儿科率发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诊断标准,主动实施孕期体重管理以及膳食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袁瑗;杨琳芬;吴晓霞;陈春玲;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判定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蛋白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挑选我院收治的糖尿病(DM)患者94例,其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41 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3 年3月—2015年1月期间,选取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了尿常规检查、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价值. 结果 住院期间,9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9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一次性蛋白尿,占41.49%,24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占25.53%,对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有明显升高,其他9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值均正常.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次数与患者的自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呈正比关系. 结论 尿常规定性检查操作简单,能有效判断糖尿病肾病,也是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慢性微血管病变的指征,大力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g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 g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30例为研究对象. 依照临床诊断结果,分成GNGT (糖耐量正常)组,GI-GR(血糖调节受损)组,GDM组;另取同期来该院就诊的70名未妊娠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GIGR组,GNGT组以及健康组与GDM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IGR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50 g糖筛查结果和GNGT和健康对照组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NGT相关项目检查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存在,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相关指标和其余三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IGR组与GNGT组相比,三项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NGT组的50 g糖筛查和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准确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值分别为93%、98%和95%. 和50 g糖筛查相比明显较高,该指标在GDM筛查中的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2%、93%和82%,明显比空腹血糖要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检查有着准确、简单、快速的特点,因此GNGT孕妇的50 g糖筛查高于正常标准,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于德娟;徐文华;刘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糖尿病胃肠病变50例,依照治疗方式差异进行分组.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共25例. 余25例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入组研究组.观察评定疗效,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糖指标改善显著(P<0.05),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大(P<0.05),治疗有效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效果佳,有效率高,可推广.

    作者:李国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早期筛查及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母婴围产期所带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前来该院就诊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观察组35例孕妇在孕早期即接受系统性检查,被确诊为GDM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将另外35例孕妇设置为对照组,均为接受任何系统性的产前检查,直至孕晚期才被确诊为GDM,未给予任何治疗. 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 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例,占11.43%;胎儿窘迫1例,占 2.86%;羊水过多4例,占11.43%;产后出血2例,占5.71%)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占31.43%;胎儿窘迫5例,占14.29%;羊水过多8例,占22.86%;产后出血7例,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并发症(早产2例,占5.71%;巨大儿3例,占8.57%;窒息2例,占5.71%;低血糖2例,占5.71%)的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7例,占20.00%;巨大儿8例,占22.86%;窒息6例,占17.14%;低血糖7例,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筛查并进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可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丽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葡萄糖耐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75%,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侯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64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具有良好的护理干预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及其临床特点和诊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患者的两种常见急性并发症,此时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地诊断鉴别这些急症并给予很好的处理,才可能使病人迅速转危为安.为此,该研究者在阐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主要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依据及其治疗原则和措施. 只有快速、准确的诊断病情,正确的救治,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健康指导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结果 通过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药的主要知识点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口服药的了解程度较低,对重要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低,特别是对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的情况的不了解具普遍性,高达92.9%,对必须用药与降糖中成药的不了解高达64.3%,对药物联合情况的不了解达到了60%. 结论 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点的健康教育工作,并针对患者的需求情况有所侧重,促进患者对疾病以及口服药治疗方法的认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锡友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 了解妊振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 总结妊振合并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0例妊振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岁. 结果 通过该院在2013—2014年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并通过对治理后的孕妇康复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得出了科学正确,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对该病好转的作用,并总结了一些护理工作的内容. 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妊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堃;邢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休会

    目的 研究分析围手术期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46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一组7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73例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远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的概率5.48%(4/73)远远大于对照组的16.4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使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庆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和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在CT及MRI影像学上的特点以多发性腔隙性梗塞为主. 在117例患者中,87例为多发病灶,占75%;在所有病灶中大直径在2 cm以下的占82%;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占65%;基底节、丘脑部位占63%.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有其特殊的表现,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樊会军;律静;孟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急救护理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并总结对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肾功能的监护、血糖的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的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式,统计30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合并两个器官衰竭患者15例中治愈9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60.0%;合并3个器官衰竭患者8例中治愈3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37.5%;合并4个及以上器官衰竭患者7例中治愈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14.3%,30例患者总治愈率为43.3%. 结论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性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24例分析

    目的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在临床中一种罕见的、潜在危及生命的外耳道皮肤和骨质进行性坏死性炎症疾病,也是并发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与普通外耳道炎难以区别,因此通常容易引起误诊而加快病情进展. 该文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4例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关资料,对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坏死性外耳道炎早期采取根治性手术及术后对患处清洁换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利于患处愈合,并与抗生素相结合进行治疗,获得比较明显的疗效.结果 有21例患者的25耳在1.5~2个月后病情得到治愈,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达87.5%. 3例患者的4耳因受到乳突的影响,实施乳突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病变部位得到彻底清除,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逐渐好转. 结论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在临床中病情比较复杂,易威胁患者生命.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乳突根治术,并对患者血糖指标采取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提高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状况及疼痛等病情,并对患者血糖指标做好动态监测管理,加强患者营养摄入,对患者及其家人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黄成彬;赵丽丹;杨家富;张会利;李丽;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临床纳入100例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患者68例. 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 对比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为影响因素的性别、年龄、病程、BMI、血清钙水平以及甲状旁腺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性别外,年龄、病程、BMI、血清钙水平以及甲状旁腺水平等均有差异(P<0.05). 将上述影响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病程、BMI、血清钙水平以及甲状旁腺水平均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患者自身特点,临床上加以针对性积极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防止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哲;霍岩;周明;乔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