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任志英

关键词:乳腺癌, 2型糖尿病, 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中心门诊随访管理的49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该中心门诊随访管理的单纯乳腺癌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大小、PR表达、TNM分期、EGFR表达、P53表达、组织学分级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HER-2表达阳性率和ER 表达阴性率分别为57.14%、61.22%、61.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36.73%、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引发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需要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外科病人在创伤后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高血糖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该文在研究不同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并发症及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外科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理,建立急性创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择选该院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高血糖患者40例,对40例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直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疾病痊愈出院。结果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110mg/dL)以下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促进外科疾病的恢复,改善外科病人的预后。但由于将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研究中发现外科创伤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范围较为合适。40例患者经过术前血糖的控制及护理干预,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对外科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顺利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我们的研究经验证对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任慧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安替胰抗降糖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安替胰抗不同样品对四氧嘧啶造模高血糖小鼠的影响,观察其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造模高血糖小鼠,安替胰抗各样品连续灌胃给药14、28 d,测定空腹血糖,给药期间观察小鼠活动,毛色、体重等情况,对安替胰抗降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安替胰抗1、2号样对模型动物血糖值影响不大,3号样在给药14、28 d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糖值(P<0.05),改善动物体重减轻程度,毛色光滑。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安替胰抗3号样具有对抗四氧嘧啶造模动物高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钧;张艺芳;何爱武;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渐渐由治疗扩展到预防,对乳腺癌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及早的对其进行干预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也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同时还有研究发现,某些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其发生机制,尚未被证实,该研究就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展开论述。

    作者:崔舜瑀;于龙飞;陈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低视力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123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按照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61眼)为无明显DR患者,观察组49例(62眼)为非增生性DR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总结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低下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糖尿病病程、DR病变程度、年龄等,术前及术后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低视力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佃科;王洪芬;刘建亮;吴善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纳入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予以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针对性护理,回顾分析早期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给予一般护理的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设为一般组。结果回顾分析发现一般组患者接受血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护理满意度为73.5%,与研究组患者的11.6%和9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结论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儿围产期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儿围产期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产妇共2089例,检测后随机抽取IGT、GDM及正常产妇各50例,并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糖耐量受损产妇,B组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C组为正常产妇。结果3组产妇围产期SAS、SDS评分比较,C组产妇SAS、SDS评分明显优于A组及B组产妇,P<0.05。3组间并发症比较,A组与B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52%、54%,剖腹产发生率50%、54%,羊水污染率20%、22%显著高于C组14%、10%、6%,P<0.05。新生儿结局比较中,A组及B组巨大儿发生率28%、20%,感染发生率14%、16%,低血糖发生率30%、34%,明显高于C组2%、4%、6%,P<0.05。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严重影响了围产期母婴的结局。

    作者:谷秀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麻醉的处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及效果,提高糖尿病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急诊进行手术的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及时控制血糖,在术中及时监测血糖,按照糖尿病的类型、血糖的高低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麻醉处理,手术开始以5%葡萄糖+RI静脉滴注,在手术过程中测定血糖。手术后根据尿糖测定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对患者在急诊手术中的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处理方法的效果率为97.22%。采用全麻处理处理方法的效果率为66.67%。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3,P<0.05)。耐乐平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药物持续时间分别为(4.5±1.2)min、(66.2±2.4)min、(173.4±11.2)min,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3.2±1.2)min、(72.3±2.4)min、(182.3±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使用耐乐平麻醉药物,手术前有效调整血糖,术后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这样的麻醉处理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海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治疗组24例,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血酮体消失快,低血糖人均次数少,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岛素泵的应用充分实现胰岛素的个体化,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30日—2014年5月30日期间,共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共31例患者,对照组共29例患者,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化疗治疗,实验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CAG预激方案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03±1.11)%,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79±1.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11例,未缓解例数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例数为6例,未缓解例数9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和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降糖治疗结合CAD预激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死亡例数,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在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为显著,且血液及血脂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同时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频率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采用曲美他嗪及丹参川芎嗪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心绞痛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手术治疗的5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合理控制血糖,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手术,围术期采用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方案和措施。结果该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围术期出现低血糖2例,切口感染和皮下积液各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便秘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和标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便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改善(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临床推广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月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在经过完整、充分的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依从式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教育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赋能得分(CM-DES得分)、生存质量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其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趋势,表现出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DSQL得分降低,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升高的情况,而相同时间点下各项指标的比较,则有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采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依从性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萍;李蔚;梁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西药联合益肾活血方进行治疗,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血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结论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减少糖尿病肾病带给患者的损伤。

    作者:孙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MBI指数、空腹血糖值、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抑郁以及焦虑评分都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MB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MBI指数,降低空腹血糖值,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冶疗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完善临床院内对糖尿病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28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策,治疗组采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9%。治疗组中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血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具有用药起效、治疗效果好、药效稳定、患者预后理想等特点,应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赵春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方贴敷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的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4%,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三项指标的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身困重、怯寒、口腻、食少纳呆、腹满五项症状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梓玄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合并双下肢肌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双下肢肌脓肿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55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肌脓肿,将引流液送检实验室,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55例糖尿病患者中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患者8例,约占2.25%;引流液体送检实验室后,检出细菌感染9例,约占2.54%,比较超声检出率及实验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检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确诊合并双下肢肌脓肿中,具有无创、安全性较好,操作便捷等优点,临床诊断价值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璘;赵正莲;宋宏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硫辛酸,共35例。观察评估疗效,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后刀割样痛评分(1.00±0.35)分,针刺样痛评分(0.96±0.38)分,麻木(0.73±0.41)分,烧灼感评分(0.92±0.42)分;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分别是(41.3±3.6)m/s、(47.7±2.6)m/s;治疗有效率高,为94.2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影响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过程采用优质服务方案,观察并分析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72例糖尿病消化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人。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组采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方案,比较观察患者满意度状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讨,试验组对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方案在对糖尿病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护理,疗效及安全性比常规护理方案较显著,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徐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