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莲
目的 观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内科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心内科疾病患者加以生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心内科疾病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在对两组心内科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后,研究组心内科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相较于对照组的77.3%,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内科患者生脉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炳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术中转开腹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抽样观察的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61例患者进行调查,从中抽取患者11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中转开腹率为18.30%,单因素对于腹腔镜胃癌患者的中转开腹影响为零(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危险性因素为侵犯深度(OR=11.276,P=0.046).结论 在进行对深度侵犯胃壁的患者的手术之前,相关医师应对其手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尽量避免手术中存在的危险性,并且减少中转开腹现象.
作者:迟洪辉;鞠坤;陈庆毫;孙振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疗效及卵巢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改良组患者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止血有效率等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止血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左侧子宫动脉阻断指数、右侧子宫动脉阻断指数、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激素、卵泡雌激素)恢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临床实施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有利于明显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其止血有效率的同时,不影响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超声下血流动力学和CTA对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患者9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平均流速、收缩峰值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经超声造影CTA前后的血管扭曲度分级情况.结果 卵巢、子宫良性肿瘤的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显著低于卵巢、子宫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卵巢、子宫良性肿瘤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卵巢、子宫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CTA造影后的血管扭曲度分级情况显著优于CTA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进行超声下血流动力学和CTA检查有助于卵巢、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评估肿瘤的供血情况.
作者:颜建华;唐宪明;陈德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各地卫生计生资源高效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原卫生、计生在网络资源、行政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着力于构建新型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体系,进一步夯实妇幼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出生人口健康素质,为群众提供全新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锡坡;石建新;谢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及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正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脐静脉置管术4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术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CVP测量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管道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感染率、体质量增长、住院天数、出院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管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VP测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液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周内使用,脐部血管清晰可见,管腔相对较粗,采用UVC穿刺成功率高,可使用它输血、血液制品及高渗的静脉营养液,但留置时间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后期使用,因患儿早期皮肤水肿、外周血管隐匿、提高CVP测量成功率,降低穿刺的成功率,且反复穿刺增加感染的机会及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且使用的管径细小,不能输注血液制品及相关的血制品,不能采集血液标本,但留置的时间长,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低,故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联合应用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可以互补长短,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夏晓芹;招建华;张家杰;张志刚;阳升平;唐上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精细化管理在心功能不全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于本院心内科、综合科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心功能不全常规护理进行液体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急性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7.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58±4.0)d、(7.10±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液体管理中,有助于减少该类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
作者:何向红;李爱群;陈卫英;梁兰英;周惠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别于孕早、孕中与孕晚期开展专项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影响效果的探讨.方法 本研究择取2016年1月-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3,660例建档的孕妇中筛选出孕早期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和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30例孕妇为研究样本,依据其建档时孕期阶段分为三组,孕早期干预组54例、孕中期干预组49例、孕晚期干预组27例,对上述三组于不同孕期启动专项管理干预的研究样本在血糖控制率与妊娠结局的差异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孕早期与孕中期干预组血糖控制率显著高于孕晚期干预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孕晚期干预组(P<0.05).结论 建议尽早开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专项管理干预,以便实现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率与提升母婴安全度.
作者:陈燕群;叶小凤;徐丹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血沉、C反应蛋白(CRP)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在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60例作为AS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分析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病情活动、HLA-B27、血沉及CRP,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以及ROC曲线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S组活动、可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S组血沉、CRP水平、HLA-B27的阳性率、心电图异常率及X线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水平和血沉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HLA-B27虽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但是并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曲线下面积:3.24).结论 血沉、CP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反应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HLA-B27的阳性率变化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指标.有效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炎性反应,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作者:秦曼妮;梁逸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妇产超声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的仪器为LOGIQE9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范围为3.5 MHz-5.0 MHz,分析病理特点,总结患者病情特征,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符合率为80.0%,萎缩性子宫内膜诊断符合率为100.0%,子宫内膜增生的符合率为70.0%,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87.5%,子宫粘膜下肌瘤符合率为80.0%,子宫内膜癌符合率为100.0%.结论 妇产超声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且对患者创伤较小,操作较为简便,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卢才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4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3例.对照组采用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观察组采用直肠给药的方式,比较两组产后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给药和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均有明显的效果,但是直肠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宁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继发性肺结核病人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痰XPERT检测结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9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痰分枝杆菌培养、痰XERT检测.结果 9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共检出69例痰培养阳性患者,阳性率75%,痰XPERT检验结果:阳性75例,阳性率81.52%,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病人检测中,痰XPERT阳性率高于痰分杆菌杆培养阳性率.
作者:陈栋军;叶卫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6.09%;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参照组的84.78%;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后,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万俐;白忠原;张轶庠;廖淑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社区康复护理.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经有效护理可准确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林碧清;张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效果.方法 共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从我院药剂科领取胺碘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从我院药剂科领取利多卡因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63例(72.94%)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79例(91.8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共23例(27.06%)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5.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给药联合口服给药,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小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100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GDF-15、氨基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分析血清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P<0.05);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水平、纽约心功能分级具有正相关(r=0.623,0.320,P<0.05);纽约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不同分级患者GDF-1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ROC特征曲线分析,当GDF-15浓度为1,105.52 ng/L时,对CHF的敏感性为85.4%,特异性则为78.6%.结论 血清GDF-15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将其作为新生物标志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情况进行评价.
作者:韦海潮;刘志新;林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就诊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改善情况,观察组平均收缩压为(131.18±19.41)mmHg,平均舒张压为(79.63±10.15)mm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为(135.16±23.17)mmHg,平均舒张压为(79.89±13.43)mmHg,经统计学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床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行为、血药监测、服药依从性等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评分降至(7.98±0.67)分,生活质量评分(1.88±039)分,对照组症状评分降至(12.34±2.96)分,生活质量评分(1.41±0.21)分,组间比较护理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唐艳;高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早产儿颅内病变的类型及其发病情况,以此指导随访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早产儿的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男62例,女66例;胎龄27周-34周+5天,出生体质量850 g-2,000 g;共发现颅内病变11种,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8例,硬膜下出血8例,脑实质出血6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例,第五脑室形成8例,透明隔腔增宽6例,蛛网膜下腔增宽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问题在临床上逐渐普遍,各型颅内病变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不尽相同,临床工作者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治早产儿脑损伤,并做好随访工作.
作者:钟晓冰;梁汉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其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而颅内出血发生率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5/40),差异明显(P<0.05);另外,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状况、健康状况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其病情,临床治疗成效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作者:杜朴;罗韶辉;冯华海;王玉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进入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的重症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APACHE-II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进入重症监护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后即存活或死亡进行分组.在患者进入ICU病房的第一个清晨空腹进行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同时进行APACHE-II评分.对皮质醇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测得的皮质醇浓度水平将同样的患者集合分为3组,A组血浆皮质醇<16μg/dL,B组:血浆皮质醇浓度为16μg/dL-22μg/dL;C组,血浆皮质醇浓度>22μg/dL,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APACHE-II评分、死亡率和总住院天数,并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预后分组不同组间情况显示,死亡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APACHE-II评分也显著高于存活组,两者呈正相关(r=0.384,P=0.001).同时APACHE-II评分越高,血浆皮质醇水平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结论 根据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可评价病情的危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张爱玲;刘康丽;李慧娟;吕灿尧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