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娣;梁嘉麟
目的 探究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评价中采用CT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在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评价中采用CT和病理学进行检查,分析CT检查结果 的准确性.结果在术前诊断中,60例患者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均为阳性,CT检查结果中为58例阳性,CT阳性诊出率与病理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6个月的复发评估中,病理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8/60)30.0%,CT为(17/60)28.33%,两种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检查可较为准确诊断结肠癌位置、大小等情况,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有效提示结肠癌病灶的性状,诊断和评估效果与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差异,可作为结肠癌诊断和治疗预后的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刘窗;龙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评分为(97.21±1.50)分、肩部运动功能评分为(90.11±2.0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患者上肢功能较快恢复.
作者:邓秀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实施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6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n=30,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用药),对比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高.
作者:陈翠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行急诊介入(PCI)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35例,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限制、角色功能、总体健康与情绪功能)与预后结局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为显著,预后结局较为理想(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自身预后结局,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得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方法 在心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实习质量,提升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心内科实习3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序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人.分析两组带教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以及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心内科护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病例为基础的带教方法可提高心内科护生的带教满意度和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詹莹莹;朱叶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PI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血压变化与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PIH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黄碧琼;王玲;苏敏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护理运用到早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对于患者的意识情况与生活质量所予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早期STBI患者84例,并凭借不同护理方式施行分组,组1的42例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组2的42例患者予以高压氧综合护理,比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总分、生活质量总分.结果 组2患者的GCS总分、生活质量总分都好于组1(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护理运用到对早期STBI患者施行护理后,能够减小患者的颅内压,促使患者的意识与生活质量都得以好转.
作者:孙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镇痛消炎、抗风湿等常规治疗方法加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疗程维持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肿疼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凌利琼;潘丽丽;何洁媛;陈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电图的异常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均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 78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1例(30.77%),房性早搏19例(24.36%)、ST-T改变18例(23.08%)、室性早搏12例(15.38%)、左心室高电压10例(12.82%)、束支传导阻滞9例(11.54%)、肢体导联低电压8例(10.26%)、房性心动过速7例(8.97%)、预激综合征6例(7.69%)、室性心动过速4例(5.13%).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与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定期接受心电图检查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东娣;梁嘉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中心检查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盆底肌进行锻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盆底肌康复的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对盆底肌进行恢复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分娩之后盆底肌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运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方案,能够得到理想的疗效,患者盆底肌的各项功能显著康复,可见,此治疗方案具备较大的临床运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黄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孕妇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孕妇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23)患者进行常规的妇产科护理和健康教育,而观察组(n=27)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妇幼保健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AS(焦虑)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SF-36)评价两组孕妇的生活质量差异,应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定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艾滋病孕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达96.30%(26/2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16/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幼保健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艾滋病孕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云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制剂的迅速发展,药丸的比例正在下降,但在中成药中仍占很大比例.到目前为止,许多著名而有效的经典配方都是药丸,在消费者中很受欢迎,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生命力.本文就中药丸剂崩解机理及生产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黄静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DR、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DR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两组诊断结果中,除胸腔积液、肺挫伤诊断符合率外,其他各项指标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R、螺旋CT均为常用诊断胸腹部创伤的方法,但后者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郑东明;黄训;陈文瑞;林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与咽喉反流联系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并对患者采用询问病史、食管钡餐检查等相关检查,发现其有50例慢性咳嗽患者存在或者疑似有咽喉反流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并在其分组后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对治疗后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慢性咳嗽的病理是LPR,把促动力药物和抑酸剂联合起来使用,可以很好的抑制因为咽喉症而带来的反流症状.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信群活动在肠镜检查中提高肠道清洁度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科住院肠道疾病需行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肠道准备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信群活动,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的合格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肠道清洁度合格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群活动在肠道准备中能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提高肠镜检查成功率,减少肠镜检查并发症,减轻患者负担及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球;刘卓红;凌利;王日娟;曾伶聪;谢佩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腹外科收治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2017年1月-2018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开腹及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其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12 h、24 h、48 h,观察组的切口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于开腹手术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杨和验;黄进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检出率65.00%,高于常规心电图58.33%(χ2=0.41,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房性早搏成对(χ2=7.13)、室性早搏成对(χ2=6.58)、室上性早搏早发(χ2=7.83)、房性早搏二、三联(χ2=7.15)、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χ2=8.69)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检出率更高.
作者:俞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临床较高,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等,患者发病后主要以早搏房颤、心跳慢等为主,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当前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整张,但是无法根治.因此,临床上加强心血管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不仅仅是心血管内科的问题,同时还是基于科学的管理引领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问题,需要多学科联盟,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将以心血管疾病为起点,分析基于科学管理指引下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作者:陈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在前置胎盘及植入孕妇分娩大出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3例前置胎盘及植入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分为两组,其中植入组37例,非植入组46例,所选产妇产前均采取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产前超声检查结果 与分娩大出血的关系,评估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对分娩大出血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史、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分娩出血量、子宫切除与否、早产与否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的前置胎盘类型、胎盘主要附着部位、胎盘距宫颈内口距离、胎盘厚度、胎盘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情况及有无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情况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丰富紊乱或稍丰富、胎盘实质内存在腔隙血流均作为前置胎盘及植入孕妇分娩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距宫颈内口距离≥2 cm作为前置胎盘及植入孕妇分娩大出血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前置胎盘及植入严重影响孕妇的分娩结局,根据孕妇的基本情况及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可以评估和预测分娩大出血发生风险,为提高分娩安全性提供依据.
作者:陈陶玲;李银华;张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取同一时期我院收治的20例抗NMDAR脑炎患儿开展研究,分析NMDAR脑炎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年龄0.8岁-11.5岁,中位年龄为6.3岁,临床表现:8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4例患儿出现精神行为改变,12例患儿出现语言障碍,出现面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患儿16例;13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患儿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尿潴留6例;12例患儿出现发热,以低热为主.脑脊液检查中4例蛋白升高、10例白细胞轻度升高,同步采集标本查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抗体类型IgG),14例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20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在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通过Rankin量表进行评价,0-2级者为12例.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一般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无显著异常或特异性,诊断特异性较低,诊断较为困难.采用脑脊液及血清同步抗NMDAR抗体检查,可有效提高此病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治可改善疾病预后及减少疾病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庄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