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峰;刘红梅;曹革;郑惜秋;袁尉力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有效的控制血糖、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给予胰岛素合剂外用;联合组给予胰岛素合剂外用,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静脉注射+特定电磁波治疗(共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胫、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观察溃疡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FPG、TG、Tch、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和胫、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t=2.652~2.836,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黏度明显下降(P<0.01);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联合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 t=2.103,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能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作者:黄俊华;陈红梅;苏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方法( MNA)在评估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89例,应用MNA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者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并比较营养支持前1天、营养支持第4周及第8周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心功能情况。结果89例患者中存在或有潜在营养风险的占85.3%;给予营养支持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应用MN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筛查准确、安全、有效,采取肠内外营养护理营养风险患者效果明显。
作者:周丹青;王静;周洪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北方地区119例中老年髋部骨折常见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9例,设计“髋部骨折易患因素调查表”,分析和统计他们各种易患因素,并与125例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未发生髋部骨折中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老年髋部骨折组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坐位工作例数、腰部症状例数、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受教育时间、经常锻炼例数、嗜饮牛奶例数均明显少于后者(P<0.01,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偏瘦、吸烟、缺乏锻炼、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是我国北方地区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见易患因素。
作者:俞越;刘畅;刘士嘉;高国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人ICU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ICU病房于2012年9月~2014年1月期间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计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17例为对照组,17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给予基础护理配合舒适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在给予微创清除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相配合的护理方案,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于兵月;郑晓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24例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患者均按照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同时在围术期给予心理干预,评价患者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给予心理干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抑郁焦虑症状下降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并发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王丽;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CI术后,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来指导患者长期抗凝药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后采血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大于70%的患者纳入A组,再将小于30%的样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和C组,B组给予大剂量抗凝药物长期治疗,A组和C组维持常规用量,随访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随访后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528,P=0.017),且B和C两组差异显著(χ2=4.157,P=0.036);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χ2检验显示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χ2=4.032,P=0.041),并且B和C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P=0.031)。结论 TEG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指标,对PCI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应用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减少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翠翠;王蕾;王丹阳;孙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2例住院治疗肺癌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分析得出肺癌组的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Ⅳ期肺癌的患者血清Hcy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血清Hcy可做为肺癌的病情诊断、疗效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凌存保;吴隽松;滕飞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疗、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兰文正;杨昕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西地泮、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分别对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术前宫颈准备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绝经后妇女取器216例相关资料,分为3组。 A组:术前1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术时静脉推注西地泮0.05mg/kg。 B组: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400μg;C组:术前1小时空腹顿服米非司酮片200mg,服药后36~48小时(第3天上午)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3组取器术效果。结果 A组宫颈软化程度好,均顺利取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C组次之,部分取器困难,两组宫口扩张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用于绝经后用药,能更好的软化宫颈,减轻术中疼痛,优化取器效果,提高取器成功率。
作者:杜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般老年患者因基础病多,能承受手术的风险能力降低,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肠粘连发生低,并发症少,恢复性快等优点[1],能降低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性,深受老年患者的欢迎。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用腹腔镜治愈老年腹股沟疝患者21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丰;徐佳宝;袁喜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调,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补钾、适量补碱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在胰岛素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防治并发症方面,A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及小剂量胰岛素静滴,部分患者配合血液净化治疗;B组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及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血糖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现低血糖概率大于B组,但A组发生血糖反复概率较少,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差异显著( P<0.01)。结论在补液、补充电解质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配合血液净化、消除诱因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使其趋于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悦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将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手术治疗,并且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处理,包括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病情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眼部检查及护理等,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80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同时平稳度过手术期,并且并无感染、切口不愈、出血、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发生。术前80例患者的患眼视力均值为0.13±0.08,术后患眼视力均值达到0.51±0.29,术后患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8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知,满意率高达97.50%(78/80)。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眼科常见疾病,除了要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外,还要加强其临床护理,尤其要做好并发症预防、眼部检查及护理,以及严密观察病情与做好营养支持等,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眼视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侯华丽;李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肝脓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肝脓肿患者,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门静脉期及动脉期检查。结果患者病灶出现于肝脏左叶12例,肝脏右叶20例,多发8例。病灶呈略低密度影或低密度影,主要为类圆形,3例病灶内部呈现出气体影。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出肝脓肿的病理情况,为临床确诊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作者:郭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居民对预防保健的需求情况,探讨加强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方法探索以干休所卫生所为依托,加强军民合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开展人群疾病防治。结果人群健康意识提高,疾病发病率下降;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是居民预防保健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是促进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的好方式。
作者:刘加林;吴文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认知功能不同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其中痴呆组36例,非痴呆组44例。对受试者检测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血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Hcy水平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无明显关系( P>0.05)。结论血Hcy水平增高可以加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体质辨识对离退体干部保健治未病的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保健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对基础疾病观察组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针对不同的老年偏颇体质制定适宜的调体方案,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对照组从电视及相关资料中获取知识,进行自我锻炼保健。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后,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改善体质,使之成为平和体质,其临床有效率为9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质辨识可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完善离退体干部保健健康评估方法,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改善体质,为干部保健开辟了一项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张吉玲;解乐业;孔庆辉;于进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癫痫宁联合单种抗癫痫西药治疗癫痫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评价中西药联合使用对癫痫的治疗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自2000年至2014年,关于癫痫宁治疗癫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3个研究,结局指标为服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积分值和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疗效,Meta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宁联合单种西药治疗组1个月、2个月的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积分值与单种抗癫痫西药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95%CI)值分别为0(-0.23~0.23),-0.07(-0.3~0.16)],而在3个月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95%CI)值-0.42(-0.65~-0.18)];前者在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疗效与后者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值为1.73(1.16~2.56)]。结论癫痫宁联合单种抗癫痫西药能改善癫痫患者的症状,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李昱珑;付宇;戢翰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老年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建立全新的排班模式;公示并落实服务项目;实行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果病房管理有序,规范了护理执业行为,护患关系和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目标。
作者:付小红;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如拇指大小,不伴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无畏寒发热,不伴局部疼痛,局部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病后未治疗。近半年来,患者自觉肿块逐渐增大,遂就诊。门诊彩超示(图1a):左乳3点位见一3.5×2.2 cm低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门诊以“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既往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于外院行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具体不详。体格检查:T36.4℃, P76bpm, R20bpm,BP 110/70㎜Hg。专科情况: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房外侧象限可见两条约4.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乳外侧象限可及一肿块,大小约4.0×3.0cm,边界清楚,质地硬,表面光滑,压痛(+),活动度可,无皮肤颜色改变,挤压乳头无血性分泌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麻下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乳外侧象限可见一肿块,约5.0×4.0cm,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有明显包膜,呈鱼肉状,锐性切除肿块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约6.0×5.0 cm大小。术后标本经家属过目后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图1b):左乳腺神经鞘瘤,免疫组化:CD117(-),S-100(+),Vim(+)。
作者:彭承斌;董芊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一起聚集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预防控制经验,防止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5月15日~6月2日出现的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该次事件共持续18天,空间分布有聚集性,感染病例监测显示,病原学鉴定结果在科室交接中被忽视导致漏报,而漏报是导致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的主要因素。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污染的环境和手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疑似感染暴发事件,其中感染病例漏报是导致爆发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该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沈先军;张凤娇 刊期: 2014年第04期